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
2023-08-11
一、论十大关系是指哪十大关系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二、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生长在红旗下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关心自己国家独有的特色发展模式。我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因此,读毛泽东的著作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背景下,我拜读了《论十大关系》并作出了感想。
我们可知毛泽东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或许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不能完全的了解,只是一味的指责他将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他的思想确实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毛泽东的十大关系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指引着我们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它的影子。
十大关系,亦可称作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的关系,也是现在与将来的问题,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既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与将来,但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与使用它,进行合理的修改与变通,使其适用于中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如果真能这样,那么他必定能在国家的改革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2
《论十大关系》一文还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当时国情既是缺点同时也是优点,我们的革命比别人落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自然也是比别人落后,我们一为“穷”,二为“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新中国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要发展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础,从这篇文章的具体阐述中,毛泽东同志对这十大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解决措施等观点很鲜明,就是要辨证地去处理,全面统筹,与时俱进,处理各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强盛,方式须辩证,调整的结构和效果要均衡。并且毛泽东同志很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向外国学习的时候坚持原则,好的东西要学,不好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不能一手抓来就用,更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读这篇文章,更让我体会了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我国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经济建设正是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奠基石。《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尤其体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的话就足以看出他个人对于将要遇到的困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作为国家领导人,他的讲话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于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直接的、间接地积极因素具有重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大学已经走了近乎一半的路,虽然我们现在会遇到很多困难,道路总是曲折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相信在经历磨练之后我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3
《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论十大关系》的研读,我对党的社会主义的建设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4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在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
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平均主义。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5
十大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以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第一、二、三条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苏联和其他一些东欧国家走的是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重工业和农业,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闪光点在于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初步提出了改革旧的过于集申统一的经济体制思想。
关于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毛泽东强调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那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一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出: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6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际方面,在2月召开的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密秘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制度的狂风恶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境困难。在国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人民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大量地存在并占居主要地位。就是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十大关系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以前我总认为毛泽东是不懂经济的,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经济建设处于崩溃的边缘。通过对论十大关系的阅读,明白了毛泽东也是非常懂经济的,至少比现在的我懂的多的多。而且其中的论述多是十分恰当的,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毛泽东的平衡工业布局是多么的相似。军费每年的保持10%以上的增长,重视自主的高精尖武器的研发,不是和毛泽东搞核武器的劲头不是一样的嘛。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高技术重工业的发展不又是一样了吗?
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
毛泽东虽然有这么好的理论,但还是犯了重大的错误,如文革中的冲击公检法机关,无政府主义思潮,造成社会动乱。这说明,只有好的理论是不行的,还是要看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落实良好的政策。这也我从十大关系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2008年经济危机到来,又使很多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西方很多国家都掀起了《资本论》重读的高潮。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著?是时候翻翻马列主义原著了!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7
期末将至,毛概作业有一部分涉及到经典阅读,因此,我选择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以下为我读完之后的一点点心得。
在分析十大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主席始终以苏联为鉴,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和缺点,走了一些弯路,毛泽东警示我们不能再重蹈苏联的覆辙。
就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是没有错的,苏联也是十分重视工业的,但苏联却轻视农业以及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内粮食、原料供应不足,民生用品极度缺乏,苏联重工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农业农民的压榨之上,如此形成对重工业的原始积累,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有所扭曲,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最终苏联解体,也与此不无关系。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特点以及借鉴苏联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方面的发展情况,毛泽东主席总也了发展重工业的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显然我们需要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使社会主义有稳健的根基得以发展,才能在探索时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发展问题上,毛泽东主席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轻重工业的扩建和改建,过去已经作了一些,以后还要大大发展。对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尽量做到沿海与内地发展基本平衡,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地理位置和地形优势,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发展新势头。毛泽东特别强调,应该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老底子,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沿海更多的发展轻工业。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存在矛盾的,毛泽东强调: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现在我们国家的政府也在提倡这一做法,即:简政放权。但在当时不会这么讲,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对于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我们必须辩证的去看待问题,从哲学方面来讲,世界本就是一个矛盾体,倘若我们人人都懂得矛盾观,那么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岂不是得心应手。我们是要统一,也要特殊,要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宪法就是这种统一的有力保证。地方和地方的关系问题,省市和省市的关系问题必须提倡的是:顾全大局、互助互让。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可以说是:论是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评价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历史是辩证的,人也是辩证的,或许这些矛盾的分析不适用与过去,但又可能适用于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使得我国不断的到发展,不断强大,这也强有力的证明着这“十大矛盾”在实际当中是如何得到有效解决的。
当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具说服力和实践性,《论十大关系》不是空谈,更重要的是得到妥善的实施和履行,我们应该以《论十大关系》为标准,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更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8
在读完毛泽东阐述的十大关系中,我觉得每对关系都充满唯物辩证法的色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在国家的许多政策和方针都还体现《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可见它对中国的发展有指导意义。同时比如其中,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的一些见解,它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启示意义。
人作为复杂社会的一部分,做事难免会犯错,就像古人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问犯错就要勇于承认错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的过错,学会反省。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新时代大学生,遇事难免会冲动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大学生打架斗殴已经不是啥新鲜新闻了。例如,同学因为一时口角之争就大打出手,一时失手将对方致残好,甚者致命。原本只是件小事,没想到发展成犯罪,当事人事后也悔恨不已。而对待这些犯过错误的同学,我们应学习“是非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曾经他们犯过错就和他们交流,歧视他们。相反,我们应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让他们从灵魂深处反省,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当我们周围的同学犯错误时,用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他们,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苛刻地要求他人只会让人疏远自己,最终导致失去朋友。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医生,我们更有责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医德。不管患者曾经是否犯过罪,我们都应当救死扶伤,医治肉体疼痛时安抚他们心灵的伤疤。在战争年代,战地医生不会因为患者是战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的士兵许多是被迫入伍参战,并非自愿来侵略他国。
随着物价的上升,我们学校食堂的饭价也水涨船高。学校主要的4个就餐食堂均涨价,我觉得学校食堂涨价一方面有物价的影响,还有就是学校就餐地方较少的原因。我们学校的饭价比大连其他大学的饭价高,在同样的物价情况下,为何我们学校饭价高?原因就是相比其他大学,我们学校就餐地方较少。这么大规模的学校,四个食堂显然有点少。每到吃饭时间段,同学都要排长长的队伍买饭。食堂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才能不断推出新菜肴种类来吸引同学,听取同学对他们的建议。作为我们学生当然希望学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间才能因为竞争不断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涨价,就像“党和非党的关系”。毛泽东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觉得学校在有一个主食堂的基础上,应增设多个小食堂。这样多个食堂长期共存,相互监督,防止垄断的发生,从而保护学生的利益。
在学习方法方面,我们应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果同学的学习方法对我们学习有效,我们就应借鉴他的方法。不论对方性别、年龄、性格、班级等方面与我们差异多大,只要他们的学习方法能适用于我们提高成绩,我们都应当采纳。就像我国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同时防范“拿来主义”,要理性分析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一方面优于他人,而其他方面平平常常,甚至相形见绌。成绩优异的同学只能说明他擅长学习,不能说明他面面优秀。倘若他待人冷漠,不尊敬师长等诸多缺点。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成绩优秀同学的一切不良行为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他们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近社会上发生许多发人深思的事件,出现老人跌倒不敢扶、二次碾压路人漠视、还有11月16日发生的校车事故,让人不禁对公民良知和政府监管的怀疑。生活中处处可见形象工程,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工程总是被些人用于谋己私利。每位中国公民都同社会丑恶现象战斗,以公民的责任感监督政府,坚持是非关系,才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9
读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后了解到毛泽东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论十大关系》以及其的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读了《论十大关系》我颇有感触。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通过几个月系统的调查研究,同几十个部门的负责人谈话,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然后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
十大关系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所谓的积极因素,在国内,以工人和农民为基本力量,争取中间势力,做好反动势力工作,化消极为积极。在国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总之,就是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论十大关系》的写作背景: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情况十分特殊的东方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困难而复杂的问题。从马列主义的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又不符合中国国情,更不可能凭主观去想象。这个问题,只能从实践中逐步认识,逐步解决,首先要求对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毛泽东的探索正是从这里开始的。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毛泽东提出一些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被称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这次调查的直接成果。毛泽东后来回忆说:“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历时四十一天。最终毛泽东写出了《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对中国有重大的意义。《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晚年着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硕果,它的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独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奠定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初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关于这十大关系问题的研读,毛泽东说的的确好,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这个历史巨人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的艰辛探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论十大关系的理解与心得体会10
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同志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毛泽东同志从来就不是个教条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始终认为苏联的建设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苏联经验,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证实毛泽东同志这种态度的最好实例,就是中国走了条和平的而有别于苏联的镇压和剥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思想就愈来愈明显。《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建国后,前8年照抄外国经验,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应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他还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总结批判充分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毛泽东同志“以苏为鉴”的思想更加明确了,如何避免苏联走过的弯路和如何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提醒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要引以为戒。
促使我国必须突破苏联模式更强烈的动因,则是仿效苏联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采用苏联经济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有效地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对发展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五”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这种模式的弊端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体现在: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产力发展的后腿;
2、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过多,国家统的过死,压抑和限制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和机动性;
3、在经济运行中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既影响了流通又影响了生产;
4、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积累轻消费的现象,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说明苏联模式已不能适应包括苏联自身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具有自己特点的中国经济模式。
毛泽东同志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充分和深刻,因而这种探索难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有失误。我们不应过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为探索真理终究比占有真理更可贵。无论如何,毛泽东同志毕竟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今天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的准备。可以说,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是站在毛泽东同志这个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们不能忘记毛泽东同志的艰辛探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