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就业方向
2023-08-11
2017英语专业就业方向
英语专业的问题就是不够专业。至少在就业方面,仅仅“英语好”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也往往与市场需求有严重脱节。必须在“英语好”的基础上,在某一个或一些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可惜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条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同时满足,更有不少学生两者都不满足。虽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在未来仍会继续增加,但供给量也在快速增长,其结果就是,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地细化和专业化。
2017英语专业就业方向
可以说,英语的确不是个专业,而是一个平台。英语水平越好,平台就越宽广,但如果不在平台上搭建起自己的专业技能,那再好的平台也不是你的舞台。
上大学的时候教基础英语的老师说过一句话:身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你们要做到三点:
1.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博。拓宽知识面,对多个领域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有所涉猎,强迫自己变得兴趣广泛,时刻保持好奇心。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最适合的方向和专长,另一方面,知识面也是翻译工作中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也很难突击学习的部分,我们之后会再提到。
2.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专。在“博”的基础上,选定某个或几个方面进行修炼。这就相当于是选定技能树然后开始练级。
3. “Something” can be anything. Anything. 什么都能是专长。专长可以是某个领域某个学科的知识和相关能力:新闻、法学、商学、经济学……也可以是某方面的技能或经验:演讲、辩论、谈判能力,教学能力和经验,公关社交能力,人脉……一些剑走偏锋的同学还可以把自己的任何兴趣爱好都变成自己的特长:美剧、电影、游戏、体育……总之,只要你能成为某个领域里英语最好的+英语人才中对某个领域最有了解的,那么一旦那个领域对英语人才出现需求时,就很可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英语专业虽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却是毕业生去向最多最广泛的专业之一。总的来说,有三个大方向:
1. 英语为主,专业为辅:主要是各类翻译(部分翻译其实是专业为主)和英语教育培训。
2. 专业为主,英语为辅:主要是某些特定专业领域,比如法律,金融。
3. 学术: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象国研究、国际关系、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人类学……
再来详细说一下为什么走任何方向都需要有除了英语水平之外的一技之长:
一、翻译:
翻译大概是被误解最深的职业之一了吧。许多人认为,学点英语不就能翻译了么,每个单词都认识不就能翻译了么?搞翻译的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他们只能默默呵呵,呵着呵着就哭了……这是对翻译这个行业极大的不尊重,就像说微积分考了60分下学期就能教微积分一样可笑。各类笔译和口译都是需要大量专业训练、经验积累和相关知识储备的。
1. 笔译:
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指的是忠于原文,也就是正确性和准确性。“信”也
许是最基础的要求,但仍然会出现很多难题。比如一些专业文件(合同,财务报告,法律文件),如果没有相关知识,可能连中文都看不懂,更别提准确翻译了,再比如一些文章或演讲中用到了一些双关、典故、幽默、反语、文学化处理等等,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面和文学功底积累,很可能根本发现不了,译出来的东西也会让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再说“达”,也就是清楚和地道的表达,看似简单,但往往需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再创造。中翻英的话,读者往往是英语母语者,要让他们读着不觉得别扭,那就需要在词汇、句型上做到地道,在逻辑上符合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在细节上注意文化社会历史差异,等
等。英翻中许多人觉得相对简单,其实不然,因为许多人中文水平不够。中文水平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特别是正式文体和专业文本的写作,绝大多数人根本写不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即使英语完全到了母语程度,往往译出来的中文翻译腔极重,不符合中文语言习惯和行文方式,读着总感觉非常别扭。“雅”就不提了,个人感觉有点高端,比如把中文的诗词用莎士比亚的句子翻译出来,把外国文化典故用中国历史典故类比翻译什么的……总之,根据翻译原文和译文的专业性、类型、文体、读者群、翻译目的和目标等等因素的不同,翻译所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都是不同的.。一方面,要有过硬的翻译专业技能和一定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要有很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密集查阅资料和学习,在某个问题上达到入门甚至半专业的水准。如果只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只会逐字逐句地替换,那可以翻译的文本类型会非常有限,且很容易被日趋完善的翻译软件所替换。
2. 口译:
a) 随行口译:比如老板跟外国客户见面、吃饭、参观,你跟在一边翻译他们的对话。首先,形象和举止要得体,因为你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和定位。其次,抗干扰能力,因为往往是边走边译,边吃边译,环境干扰可能较大。然后,随机应变能力,因为是实时的人际交往,突发情况防不胜防。还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时候老板的一些话,如果直译过去,外国客户听起来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些冒犯,这时候就要灵活变通。有时候,随行口译甚至要行使半个秘书的职能。
b) 交替口译:比如正式洽谈业务,比如开会发言、新闻发布会。这些口译就非常正式了,也就对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个细节、一个专业名词的误译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需要极好的记忆力和速记能力。虽然这类翻译往往有一些可以提前准备的材料,但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c) 同声传译:就是听的同时进行翻译。这个有些太高端了,一些同传的报酬达到每小时上千。当然这背后是各种魔鬼式训练和对健康可能造成的透支。这些能力,光学点英语是学不到的,都需要专门的系统性训练。
二、英语教育/培训:
教育和培训分开说。
教育(中小学和大学英语课),并不是英语好、考试考得好就一定能胜任的,教育是一种交流,除了信息本身外,信息是如何传递和被接收的也很重要。这就跟许多学术大牛教不好课类似。如果你认为教英语不就是讲讲课文,教学生背背单词,纠正一下语法错误,那你可能比你当年骂过的英语老师还要烂。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设计课程能力、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不同基础学生的因材施教能力等等都是需要不断训练、反思和学习的。如果你只是英语考试成绩优异,那你很可能只是个好学生,而不是好老师。如果你从来没有家教、支教或其他教学经验,没有对学科和课程的宏观理解和规划,那你究竟拿什么在应聘时出人头地?
培训,指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某个语言考试成绩的培训。除了一些和教育相通的能力,还需要对考试和应试有独到的剖析。另外,还需要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不停创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吸引学生,比如新东方的讲段子。有些小班教学甚至一对一,就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忽悠家长能力)和一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爱不释手)。
三、法律、金融、新闻、会计等:
这些相对比较专业的领域,最好能拿个双专业或者双学位吧。具体所需技能我不是太了解,但大致就是要以“某个领域里英语最好的+英语人才中对某个领域最有了解的”为总体努力方向吧。
四、外事交流等:
需要跨文化沟通能力、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正式文书写作能力、人脉等。
五、学术:
没啥好说的。多上课,多看书,多写论文,多傍大牛,再考一下GRE 托福 雅思 以备不时之需吧。
六、其他:
什么戏剧、电影、导演、博物馆学、创业、摄影、周游列国……都是些从心所
欲,把兴趣作为职业的人。他们自我发现的时间或早或晚,不过一旦发现自我并能坚持朝这个方向努力充分发挥潜力,一般过的都还不错。当然,这些方向一般可能更加适合有一定家底的人去走,至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外界干扰会小一点。
以上所说的各种专业技能也许看起来高大上,但都是可以通过大学4年的各种平台和资源获得的:学校的各类通选课、双学位、辅修专业,各类社团学生会,实习,社会活动,交流学习,英语演讲辩论,当然还有最容易被浪费的资源:教授们。如果纯粹把英语当做技能和工具,那大学英语专业也许的确可以被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但上面提到的这些资源,可能是大学生态圈所
特有的,如果有效利用就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和尝试,外加学校学院的引导和支持。
我之前提到:必须在“英语好”的基础上,在某一个或一些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我知道,对于许多一般院校一般学生来说,“英语好”都很难达到,更别提专业特长了。这其中可能有师资、生源等各方面因素。但我认为,对这些院系来说,专业化仍然是最好的出路,毕竟“英语好”这个标准比较灵活,且在工作中也能不断提高英语水平,但一些专业技能可能需要更系统的训练,而大学也许是最好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可以进行更好的宣传,让公众对英语专业有正确全面的了解,让更适合的学生前来报考。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英语专业不会被整体淘汰取消,但内部的分化(包括不同水平学校间的分化和英语专业内部不同方向的分化)应该会不断加剧,那些能够尽早开展教学改革,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求的院系,会从中受益,促进英语专业的专业化
(specialization)和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你远比你想象的要自由得多。”
仔细想想,所谓的“限制多”就业选择少”...有多少是真实存在的?有多少是自己YY的? Try and fail, but never fail to try. 干了这碗鸡汤,安心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