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
2023-08-11
关于大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
现在正值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大学生在面临很多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陷阱,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给大家整理提供的陷阱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一)、虚假广告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为了招到条件较好的毕业生,会夸大或隐瞒自己的某些情况。比如: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往往故意扩大用人单位规模和岗位数量,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把招聘职位写得冠冕堂皇,不是“经理”就是“总监”,但实际上却只是“办事员”、“业务员”,根本没有广告上写的那么诱人。
(二)、色情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招聘、面试等侵犯学生。有一些招聘广告上称招聘男女公关人员,月薪上千或上万,令一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调入陷阱。所谓“男女公关”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所谓“高薪”实则是从事性服务时客人所给的小费。面对这样的问题或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随便跳入这种陷阱。
(三)、传销陷阱
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欲骗对象的电话后,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以帮忙找工作为由,以高薪为诱饵,因人而异,投其所好,骗求职者去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求职者一旦进入陷阱,便限制人身自由,被迫从事传销,要么交3000-4000元入门费,要么花3000-4000元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不让受骗者离开,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四)、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按照有关规定,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常见的毕业生签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为以下几种:
1. 用人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不跟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4.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霸王合同”
智力陷阱
有些单位按程序假装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再进行笔试。在面试、笔试时,把本单位遇到的问题以考察的形式要求前来应聘者作答或设计,待毕业生利用专业优势完成其承担的项目后,再找出各种理由推辞,结果无一人被录用,用人单位却将应聘者的劳动果实据为己有,使毕业生陷入智力陷阱。
警惕“假单位”
如今,海量招聘信息鱼龙混杂,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导致在分辨信息真伪、权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一些“空壳公司、假冒公司”,疯狂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大量求职者投递简历,搜集大量个人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用于不法用途。
空壳假冒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一般有以下特征:招聘信息不留公司座机号码、接收简历邮箱不是公司官方邮箱,或是模仿正规公司的假邮箱。遇到这类招聘信息,大学生要多一个心眼,“百度一下”该“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官方网站、公司评价,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警惕“天价违约金”
某些企业在和学生签约的时候,开出1万、2万甚至更高的高额违约金,在工作分配的时候,一些学生被分配到非常偏远的地区,工作条件、工作岗位和签约时企业的承诺差别非常大,导致大量学生违约,企业收取高额违约金敛财。一个以“天价违约金”来制约学生的企业,是缺乏自信的企业,也缺乏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和格局。
警惕“单方面解约”
在和学生签约后,在招聘季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些企业单方面提出和学生解约,理由是没有人事编制或者单位裁员,遇到这类情况,大学生可以根据就业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进行维权,企业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警惕“馅饼工作”
一些企业,和应聘的大学生打了一次电话后,就要和应聘者签约。这类不在乎员工“脸面”的企业,往往暗藏着骗局,被骗的同学有些陷入传销组织等。而往往因为少数同学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比较多,缺乏自信,想走捷径和快速成功,会抱着“天上可能掉馅饼”去试一试的心态,结果误入歧途。正规企业招聘都有完善的笔试、面试流程,同学们要擦亮眼睛。
警惕“路边的中介”
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有一些“托”打着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的旗号,告诉你只要交200元中介费,可以马上帮你搞定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当你交了200元以后,还会叫你再交服装费、保证金等,之后,“托”会给你一个虚假的公司或者虚假的公司地址,让你去公司“报到”,当你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之后,对方会以你自愿签中介合同为由拒绝退费。
警惕“太热情的HR”
少数企业的HR,在招聘环节还没结束时,会主动约应聘的大学生私下吃饭、K歌、喝酒,甚至把“喝几瓶”作为“面试考核”的内容。遇到类似情况,大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单独前往,最好有同伴陪同,同时,对这类企业也要进行仔细甄别,问问自己,这是否是一家值得你尊重、适合你长期发展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