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23-08-11
要点:加强操作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养成操作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操作指导,培养创新能力,一要明确操作目的,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二要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三要操作与思维相结合;四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质疑。
关键词:目的 方法 思维 创新
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是现代教学观念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操作活动不但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象思维的凭借,而且操作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加强操作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就加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明确操作目的,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操作只是一个过程,它只起桥梁作用。学生操作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感性认识积累、形象思维丰富,从而提高理性认识与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操作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不要为操作而操作。如教学除法初步认识时,有两次分桃的操作活动;第一次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求每盘分几个;第二次是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先后两次的分桃活动的目的不同。第一次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除法,第二次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不同的目的,应有不同的学具,确定不同的操作方法。第一种分法,准备6个桃、3个盘子,先每盘放一个桃后,在每盘各放一个。6个桃分完后,最后数每个盘子了桃的个数,等式6÷3=2。第二种分法,准备6个桃子,需的盘子数不知道,要多准备几个盘。先两个两个地放,每个盘里放两个,直到放完为止。最后数盘子个数。算式6÷2=3。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安排学生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自己感觉、自己体会、自己思考,能极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内化。
“好奇”“好动”“好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自律性差是共性。如果学生操作时不注意检查调控,就会有学生操作不合要求,各行其是,操作就达不到目的,同时还会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指导学生操作时,教师对操作过程要及时检查调控,以避免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加强操作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这就强调了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要学生真正理解地获取知识不应是被动的,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再创”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将知识在自己头脑中加工,变成自己的思维产物,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操作能加强学生感知,促进思维发展,正确的\\\'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清晰性和有序性。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操作指导,以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性。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学生操作活动,还要重视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的指导。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应先指导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纸片怎么剪?沿什么剪?怎么拼?怎样由拼成的图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低年纪学生操作更要加强过程指导和个别指导。有时还需要带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才能使学生操作做到正确、有序。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加法意义的另一表现,学生很难理解两数比的相差关系及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摆摆、画画、比比:(1)、第一行摆3朵花,第二行与第一行同样多;(2)、第一行摆8颗纽扣,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2颗,第二行摆几颗?怎么摆?(3)、第一行画4个,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画2个,第二 行画几个?怎么画?(4)、左手拿5根小棒,右手比左手多拿3根,右手拿几根?怎么想?(5)、贴红花4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盖住同样多部分),黄花多少朵?怎么想?通过以上几步操作,学生直接感知大小数之间的这一数量关系,就为解答这类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操作学习,经过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探求获得知识,能逐步地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
三、操作要与思维语言相结合。
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的要求去分析、综合、比较,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认识活动。而学生操作是为了完成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为此,教学中要把学生操作与训练学生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拿出红领巾,小彩旗,摸摸、看看,比较得出这些物品虽然组成的材料不同,但形状都是三角形,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有一个形象感知。再启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说出哪些东西外形是三角形。最后,让学生画出并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操作时动了手,动了脑,就应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动口。让学生说操作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操作,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表述操作过程:(1)、把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2)再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16份,用剪刀沿着半径剪开,最后把两个半圆合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周长的一半( = = ∏r ),宽等于圆的半径,面积=长×宽=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所以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这样把操作、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既能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和结果,也能通过表述操作过程,训练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四、 标新立异,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创新。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激励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自己动手,积极探索,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改变教材那种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合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常规推导方法,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让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再引导学生据此猜想一个三角形的大小与平行四边形的大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剪下的三角形拼成与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行验证;最后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通过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这里主要是激励学生寻找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剪拼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