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才培养方案
2023-08-11
一、方案的内容
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
1、标题
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北华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个是“两要素”写法,即省略发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文件头)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良性循环方案》。成文时间,为郑重起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下。
2、正文
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作;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作。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或阶段和关键步骤,关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政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
方案也可以是下级或具体责任人为落实和实施某项具体工作而形成的文件,然后报上级或主管领导批准实施。写法要求同上。
二、销售人才培养方案(精选7篇)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销售人才培养方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1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2、增加人才储备,解决内部人才需求,避免招聘周期的不可控因素,对经营销售造成的影响;
3、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效率,减低不良,节约成本;
4、建立内部有策划的人才发展系统。以成长和发展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二、原则:
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企业“造血机制”与“输血”同步进行。
三、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1、公司成立人才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运营总监、人事主管、各市场督导、各区域主任组成,负责指导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人事主管担任,其他为成员。
2、各商超专柜、区域市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才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四、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
1、一级梯队:公司高管层管理者,如各市场督导(含)及以上职位的在职人员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2年内发展为市场督导以上岗位的人才成为A库人才。
2、二级梯队:公司中层管理者,如区域主任为二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1年内发展为市场主任岗位的人才称为B库人才。
3、三级梯队:各商超专柜店长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有潜力在1-6个月内发展为店长的一线导购称为C库人才。
4、重点培养对象为A、B库人才。
五、A、B库后备人才甄选条件:
1、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
2、考核的关键资质:
<1>沟通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3>计划组织能力;
<4>领导能力;
<5>应变能力;
<6>执行力;
<7>创新能力;
<8>决断力;
<9>人际关系能力;
<10>团队合作能力;
<11>承受压力能力。
3、其他: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健康状况
六、各级后备人才的核心素质:
1、A库人才:
资源证核发能力、事业心、影响力、决策力、系统思考能力等。
2、B库人才:
团队管理能力、独当一面的能力、专业及学习能力、敬业及责任心、目标导向等。
3、C库人才:
专业与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敬业与责任心、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七、甄选办法: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或通过第三人印象(同事、上级)等形式进行分析。
八、甄选细则
1、人才盘点,确定关键岗位:各市场、区域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对所辖市场、区域内的人才现状及发展需要进行盘点,并确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的关键岗位。关键岗位确定后,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关键岗位人员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情况。
2、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对各级后备人才进行特别关注、选拔评估,评估标准符合考核关键资质者,正式成为公司后备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3、各级梯队现职人员本着传、帮、带的原则,根据各自后备人才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详细切实可行的提升培养方案。旨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团队。
4、人力资源部配合、协助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跟踪和反馈,并对整个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跟踪与监督。
5、考评结果欠佳者,取消其后备人才资格,退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重新选拔。
九、外部人才引进及其激励措施
1、公司鼓励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分管理层与员工层。引进人才以当地市场发展为主。
2、员工层人才引进:各区域市场在导购、店长招聘过程中,如发现综合能力较强,责任心强、善于学习、与人沟通、团队协调能力好,可作为C、B库人才储备。
3、管理层人才引进:由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聘用,可直接储备为B库以上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与本人沟通,作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发展。如被储备人才上岗后先在店里实习,实习阶段薪酬与其他同岗位员工相同,外加500元岗位津贴。岗位津贴暂不发放,待上任区域主任岗位试用两个月后,通过各项考核,符合岗位要求,实习阶段岗位津贴统一发放。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岗位津贴。
4、“伯乐”的奖励:本奖励措施只适用于销售系统人员,如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从同行业或其它零售行业中挖掘、聘用到能力、经验相对优秀的B库以上人才,且在试用2个月内通过考核胜任本职位,奖励“伯乐”800元现金以资鼓励。
十、本方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由20XX年X月X日起开始实施。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行业体验,要求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开展市场调研、渠道管理、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工作的技能,能针对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
3.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营销管理、广告策划、分销渠道等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
5.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6.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8.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
学科门类:管理学、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学、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实务、连锁经营管理、零售学、营销综合实训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市场营销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营销策划课程设计、创业模拟实训、创新创业训练、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营销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网络营销与模拟实验。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至6年。
八、授予学位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92学分;选修课48学分;专业实践教学10学分(不含校内实训6分)。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3
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类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独立创业的需要,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网络经济时代需要、具备较强营销策划能力,同时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中高层次营销管理人才。
在四年的专业教学和实践历练中,强化对学生营销管理与策划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营销管理、策划等岗位的胜任能力,满足市场对中高层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人员的需求。同时,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着力培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不断地提升营销管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尤其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对营销管理人才的全新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管理、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市场开发、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管理、销售管理、门店管理、营销管理学科教学科研和独立创业等工作。
毕业五年后,任职于企业的学生能够胜任企业营销管理、策划、调研、销售等工作,绩效突出者可胜任企业销售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总监等中高层营销管理岗位;就职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学生,能够胜任相应单位的管理、策划及其它工作,优秀者可晋升为相关部门主管;继续深造的优秀学生,已完成硕士、博士学业,毕业后可就职于科研单位或高校,从事营销管理策划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五年后,符合相应任职条件者能晋升为副高或正高级职称;独立创业的学生能充分整合职业生涯期间的各种资源,扩大眼界,构建相应的创业平台,提高创业水平,增加创业成功率。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具有一定的工科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2)具备运用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市场营销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具备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
(3)具备系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策划技能,熟知企业营销活动的全局以及各项营销工作的流程。
(4)具备从事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实务方面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企业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的能力,包括市场调查、信息统计、营销策划、市场预测、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开发、产品定价、渠道策划、产品促销、产品储存与运输、产品销售管理和个人创业等。
(5)了解市场营销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具备营销教学、科研与培训能力,能从事企业营销战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6)具备管理型营销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在企业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能胜任企业各层次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企业网络营销、策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8)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9)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岗位要求。
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其中公共教育课程48学分,学科基础课46.5学分,专业课65.5学分、实践环节43学分。
主干学科:
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营销调研、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公共关系学、分销渠道管理、广告学、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市场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网站营运策划实训、网络营销模拟试验、营销策划实训、市场调研实训等。
核心知识领域: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学A、营销策划、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广告学、商务谈判A、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B、物流管理B、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网站营运策划实训、网络营销模拟试验、营销策划实训、市场调研实训、企业形象设计实训、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市场营销专业认知实践、市场营销专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ERP沙盘模拟实验B、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实习、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领域各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能胜任营销工作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具有一定的宏观分析、业务开拓、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应用营销理论对营销环境、市场状况和竞争状况作出分析,具备营销人员的开展业务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商务推销和谈判能力,解决营销策划、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具体营销环节中的问题。
3、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坚实的工作作风,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具备求真务实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际问题的素质;
(5)掌握文献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素质;
(6)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学习年限为3至6年。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164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推销学、管理沟通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5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初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设备使用常识、服装材料、服装CAD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裙子、衬衫、西裤、茄克、春秋衫、西装、大衣、风衣等服装的制板、裁剪、制作、整烫及营销等应用技术知识;掌握服装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制图的原理与应用、成品工艺的原理与应用、CAD辅助服装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服装在本专业的应用知识。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3年。结合学校成人教育及学生实际,学生可在2.5-6年内修完所有规定课程及毕业。
三、专业主干课程
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手工艺、素描、色彩、服装材料、服装史等。
四、课程修读说明
1、本培养方案按3年(6个学期)编制,其中前4个学期安排理论课(含实验)及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第5、6学期安排毕业见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取得高级工证书的可免修专业课程设计,其成绩按合格处理。
2、学生对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都必须修读,对选修课可根据需要及个人兴趣按课程或模块选修。
3、业余学习形式的学时数应是函授学习形式学时数的1.5倍,辅修学时应与理论学时相同。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6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学生
(二)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群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跟单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服装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服装学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服装设计基本技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生产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服装应用型人才,因此有较宽的就业环境,主要面向各类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设计、跟单、新产品开发、服装手工制板、CAD工业制版、服装缝制、服装打样、服装生产的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跟单、产品开发、服装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采购、服装宣传、形象设计等方面工作。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知识结构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美术造型、人物形体及服装等方面的绘画知识;
●掌握成衣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服装平面、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各种服装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使用知识,掌握各种服装材料的分析、鉴别和保养知识,了解各种服装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掌握服装生产过程中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现代服装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及服装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
●掌握一定的外语词汇量及一定的实用英语知识;
●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调查及预测方法;
●掌握服装外贸函电的一般写作技巧,了解服装贸易的基本流程;
●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
●具有从事服装设计专业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专业并对业务精益求精;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人际沟通和合作的协调能力。
●能够熟练操作服装机械,熟练掌握服装的制版、缩放技术;能运用服装CAD技术。能解决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简单的工艺流水线编排并付诸实践。
●对服装面料具有基本鉴别能力,并对服装的流行趋势具有良好的感觉。初步具备对服装市场的预测、设计、制版、制作、发布的能力。
●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技能证书。
(三)素质结构
●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从事本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的专业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美学修养;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毕业标准及对应职业资格
①通过相关工种理论和技能课的考试(考核)。
②拿到劳动部门颁发的裁剪工、缝纫工、设计定制工等其中一个工种的职业等级证书或上岗操作证书。
③毕业生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方可毕业,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一)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的主要方式有:
1、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
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2、见习模式
主要针对第1学期的新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3、顶岗实习模式
主要针对第5、6学期学生。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
1、深入企业调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派管理骨干、教学骨干到对口企业指导行业进行技术服务,同时邀请企业实践专家来校参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开展教学活动等进行学生素质培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行订单培养,共同确定“以解决生产问题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学生的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创设适宜教学的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完成学生工作和学习效果考核评价;在企业环境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教学运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实际。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服装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一起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中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依靠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需开设的课程门类,以工作的开展顺序为主要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建构专业课程体系。
销售人才培养方案7
一、行业背景分析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XX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即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XX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服装行业永远都是朝阳产业我国服装行业必将迎来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服装行业今后大有可为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必将需要更多高层次、高知识含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人才需求分析及结论
(一)人才市场需求分析人力资源优势是我国做大做强服装产业最有潜力的资源然而当前我国服装产业建设的最大瓶颈仍然是人才不足。人才不足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我国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迈进我们必须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服装人才以迎接未来挑战。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需要大批的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品牌领军人才、企业家具有深厚功底的行业科学技术领军人才、设计总监、文化创意领军人才具有全球化水平的.市场网络营销策划人才高素质的一线技术骨干和设计带头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我国服装产业建设的需求。相比我国迅猛发展的发展产业现状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缺口相对较大服装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创业、就业前景看好前途光明。
(二)服装企业调研分析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工作岗位需求及人才素质技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十多家服装企业公司见表1-1可以看出人才需求岗位已从原来的服装设计师为主导岗位转向服装打板师、服装生产管理人员、服装销售人员等岗位为主的多元化格局。
1)就业岗位分析
1、服装设计岗位
调研发现服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等岗位的人才明显缺乏目前在岗人员仅占需求数量的27童装类设计岗位持续缺乏从业人员占需求岗位的30左右工作任务从单纯的图纸制作增加了市场调研、面料选择、成本核算、样衣制作等内容。
2、服装生产管理岗位含工艺师
懂设计和工艺同时又懂生生产管理的人才极度缺乏在岗人员仅占需求量的20左右。目前的状态是大部分的生产管理者由各车间熟练工人构成缺乏高技能、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
3、服装销售岗位含陈列展示设计
高素质的服装销售人员需求旺盛企业要求这类人员不仅仅要会谈业务还要有较高的服装设计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对多家企业的的深度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在本省的大中型服装企业就业相关岗位主要有服装设计师、服装管理人员、服装销售人员、工艺员、质量检验员等等其中以前三种所占比例居多。
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所以综合来看服装设计专业将在未来继续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岗位核心能力要求
企业和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服装生产管理人员、服装设计师、工艺师、服装销售员及经理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能力等7个方面。
三、生源分析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本院服装设计专业对口的考生一般以本省各地市的职业高中毕业生的优秀、高分考生为主其文化及专业基础好、专业学习和接受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相比同类专业具有有一定优势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也得到就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四、就业岗位分析
市场调研后明确了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即服装设计师、服装管理人员、服装营销人员、服装打板师、工艺师等。前三个岗位合计占本专业毕业生所有就业岗位的50其中又以生产管理人员所占份额最多。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将过去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重组目的是强化素质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和专任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对三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总结了36个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并由此可以推导出所需开设的主干课程。
五、专业定位
在分析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和专任骨干教师共同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确定了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装饰装修市场需求艺术与技术并重掌握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工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服装生产订单承接、服装产品销售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服装设计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胜任服装设计师、生产经理、销售经理、专卖店店长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六、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服装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比前几年有了明显变化不但要有高水平的专业设计技能而且要熟悉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另外就是对职业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大多数高职设计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仅仅是被培养了专业设计和制图能力对岗位工作任务及流程知之甚少实际工作能力较弱职业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掌握的设计技能和实际工作岗位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相距甚远。
(二)解决思路
本专业通过创新并实施“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1)强化学生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
1、入学教育中溶入认识实习教学通过实习基地的现场考察讲解使学生在入校后第一时间就了解自己未来主要从事职业熟悉工作任务和流程。
2、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或工作流程进行课程设计在每门专业主干课程中都不断强化学生对工作任务和流程的了解。
3、第二年第二学期增加生产性实习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中进行真实项目训练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无缝对接。
2)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1、在专业课程中开设设计表达与交流课程通过方案设计演示和讲解等实训项目强化学生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课堂中增加辩论赛内容使学生增加临场语言表达能力。
2、在部分核心课程的情景设计中融入设计说明及标书制作环节强化学生的专业文字表达能力。
3)加强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1、开设相关文化素养的课程和讲座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在设计思路方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增加现代设计史、设计艺术赏析等专业美学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设计思想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
2、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情景设计或任务设计中增加职业素质和职业标准的学习内容。
七、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设计专业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对应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岗位工作过程的具体要求强调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同步并进校企一体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推行“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的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学习——生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各阶段完全按照服装生产岗位的需要来设计和组织即“准员工”式管理。
(二)主要改革措施
1、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实现课堂与实习场地一体化、校内学习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相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2、注重校内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
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服装设计及生产任务为在校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项目和岗位实现“教、学、做”合一并为企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长期稳定的可开展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
增加校外实习时间通过在大中型服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培养技能。
八、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一)校企合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领导、行业协会领导、教研室主任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提出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意见和发展规划为制订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专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1、确定课程体系改革原则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2、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技术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3、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龙头是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课程开发应该与知名企业合作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或任务”的转换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九、教学条件建设建议
(一)师资队伍建设建议
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重点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企业能力建设一支职业技能过硬、社会服务能力强、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专业师资队伍。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达到1:1引进或培养在行业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比例大于60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为了100。
专职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先进职教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完成教研项目、企业实践锻炼、取得职业证书、开展社会服务”提升“双师”素质和国际化视野。
兼职教师通过“专兼职教师11结对”加强管理、通过“教师资格证培训”改善执教能力重点指导实践性教学。
(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议
建设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无缝接轨。校内实训基地应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制图工艺室、手绘实训室、方案设计实训室、服装工艺室其中服装工艺室应模拟真实的服装企业生产车间进行配置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实训基地内工位数与学生数的比例应达到1:1。
(三)按照每个实习基地能容纳4-20人的要求
建立能够满足完成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生产管理、服装营销、服装设计等实习内容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100学生至少顶岗实习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