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段求职经历
2023-08-11
机会选择准备好的人。准备好的潜台词是:上进的愿望、足够的能力、超众的敬业和积极寻找机遇的决心。
近年来,常有熟悉的人名冒出来,提醒我回想起已淡忘的一些经历。
“你认识×××吗?”
我想起来了,他是我中国平安人力资源部的同事,是麦肯锡人力资源改革小组成员。我问:“他怎么了?”
“他可是如雷贯耳的中国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耶!”
“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是YY。”有人自豪地介绍。
“YY?是不是曾经做过美国某公司的CXO?”我的记忆之门又被推开一寸。
“对呀,就是他!你认识他?”
迎着吃惊的目光,我说:“我和他是同事,他是我当年招聘进来的。”
数年来我每天回家路过一块印着某家大公司Logo的巨大广告牌,偶然在朋友处看到这家公司CEO的名片,我不禁脱口而出:“他是这家的CEO?”朋友问我怎么认识他的,我说当年我帮他筹备的这家公司,现在它改名字了。
“某大公司通过猎头换了HRD。某人跳到某跨国企业做高管了。”职场人对人员变动非常关注,人脉是资本嘛,无孔不入。我逐渐地发觉,受人们高度关注的成功者中竟有这么多是我的同事和熟人。
常有人问我:你经历的职场舞台上满目名人和行业领袖,你怎么做到始终和这么多精英共舞的?为什么你的身边总出职场名人?
我想了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十几年来始终供职于中国杰出的品牌企业,卓越的平台培养和发展员工,这些平台上的员工更容易成功,我身边的同事们一个个凤凰涅槃,所以我总能够和成功者有渊源;二是一定要供职于一个好平台,好平台不一定是龙头老大。好平台给予我上升的能力,能力助我找到好平台,好平台上我有机会进一步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关联关系。
2000年一个惬意的春日傍晚,我正苦苦地思虑未来职业发展。我是计算机专业,没有保险专业背景,而且我当时任职的公司组织结构中人岗匹配完整,没有空余岗位,人员非常稳定,流动性极小,我看不到上升空间。公司非常好,但我想有更大的发展。
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随意调着台,CCTV4的访谈节目中女嘉宾着一袭黑色中式套装,浓密的秀发向后抿拢,轻声细语地回顾在IBM、微软工作经历和感悟,屏幕下方打出的字幕是“嘉宾打工女皇吴士宏TCL集团副总裁、《逆风飞扬》作者、前微软中国总经理”。
在她平静的叙述下,一个波澜壮阔、色彩纷呈的激情职场展现在我眼前,充满活力、创造力、平等公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潜能的IT业场景深深吸引着我。
晚风吹进窗口,沙发上的一张报纸飘落地上,一行大字标题让我眼前一亮:“IT业的一匹黑马:打工女皇吴士宏的继任者——微软中国新任总经理高群耀。”
高群耀去微软了!我想起五年前的一件往事和曾经流产的一个工作计划。
1995年初,我在国家科委和机械部主办的刚刚创刊的《CAD/CAM》杂志任编辑,那时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不长,没有直接的政府关系渠道,因此和我们编辑部走得很近,关系很好。一天傍晚,居全世界3D软件市场垄断地位的美国AUTODESK公司北京代表处在新世纪饭店举办客户招待晚宴,主持人是我非常熟悉的主持北京代表处工作的市场部经理倪晓明。请的人不多,十几个人,我都认识,寒暄一圈后,发现有位男士默默地独坐一旁。他身着银灰色西装,戴着近视镜,三十岁出头,面色温和。
我走上前自我介绍,然后问:“你是?”
他站起来热情地说:“我叫高群耀,AUTODESK公司中国区新上任的总经理,刚从美国总部到北京,还没有印名片。”
“我正在主编我们杂志的2月号,我发一条你履新的消息吧。明天我想去采访你。”
高群耀说:“你明天上午9∶30来我办公室,我们谈20分钟够吗?”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新世纪饭店写字楼AUTODESK公司办公室,场所很小,只有几个房间,几名员工。那时中国人受传统就业观束缚,认为去外企是“下海”,丢掉“铁饭碗”害怕工作不稳定,世界最优秀的公司招人并不容易。如果穿越时空隧道,机会放在现在,恐怕打破头也难进呢!
我和高群耀的谈话持续到近12点,他说:“我请你吃午饭吧。”
我们在新世纪饭店东侧的老康酒家简单地吃过饭后,高群耀说,我们散散步吧。他穿着浅灰色风衣,说到从哈尔滨到美国数年的经历,夫人和孩子还在美国。“中国的医疗方便了吗?你们下班后做些什么?有卡拉OK吗?附近有电影院吗?”他对北京很陌生。
当知道我是软件专业毕业,他说:“你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吧,公司很缺人。你们单位能放你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商量我来的方式,如何避开FESCO极高比例的人头费(员工实际只拿到公司支付的高额工资的极小部分,绝大部分当做管理费交给FESCO)。
1995年2月出版的我担任责任编辑的杂志上刊出我写的短新闻:
Autodesk公司中国地区总经理走马上任
美国Autodesk公司总部派驻的中国地区总经理 高群耀博士于1995年1月中旬走马上任。
Autodesk公司北京办事处将于1995年在各个领域开展工作,如为授权教育中心提供条件,增加用户知识、为用户投资提供保障,支持国产化开发、促进软件行业发展,强化经销网络等。
高博士曾留学美国,4年前参与了“美国宇航局结构分析”软件的.开发。
这是高群耀回中国的第一篇新闻报道。
但是,我去工作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因我意外怀孕早孕反应强烈,只能全休在家。
几年过去,这一幕我几乎淡忘。
在香港联想工作的妹妹建议我说:“你应该去一家IT公司,做人力资源。”说得对,我决定想方设法找到高群耀,我要去微软。
成为IT业令人瞩目的明星后,为免更多的打扰,高群耀关闭了汉显呼机和手机等所有联系方式。
这时我接到刚从英国回国的大学同班同学的电话,她正在找工作,向我介绍经验:“你可以上51JOB看看,这是专门发布招聘信息的网站。”
我试着上网去浏览,招聘HR的公司很多,TCL招聘人力资源经理,页面的横标上醒目地写着“吴士宏邀你一起飞扬!”
我想起那天的电视访谈,吴士宏就是高群耀的前任呀!我联系不上高群耀,去不了微软,跟着做过微软中国总经理的吴士宏不也一样可以学习微软的管理方式吗?按照传真号我发了一份简历。
第二天下午,接到TCL电话,通知我第二天10点去马甸桥TCL大厦六层面试。
上午处理一件公事,不知不觉过了时间,抬头看表时已近11点。我急忙出门打车赶到TCL大厦。在六层电梯口迎面撞上一位正向外走的高个子女士,我说要找孙小姐面试。
她让我在接待区的小会客桌边等。一会儿,刚才那位女士手中拿着我的简历走过来坐在我对面,面试开始,原来她就是孙小姐,吴士宏任总经理兼董事长的TCL核心技术企业天地人家公司的前期筹备者之一,后来担任TCL香港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她等了我1个小时,正准备出门办事,碰上了我。
她简单地了解我工作经历后,问了唯一一个专业问题:“绩效考核怎么做?”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面试,但过去的两年里平安人力资源管理五环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执行评估情况,我是烂熟于心,最近的一年中绩效考核方案变革了几回,而且我刚刚完成北京分公司的人员发展计划项目的总结。
我将考核方案的目的、流程、人员分类、考核指标、权重设计、结果应用等,分几种不同的方案做了核心阐述,并且分析每种方案的特点。孙小姐始终没有插话,我看她听得很认真,没有很快结束的意思,又将考核和人员发展计划、培训、薪酬设计、岗位设置、招聘规划、人员配置等模块结合起来,谈我对他们相互关系的认识,归结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节点。
孙小姐一言不发,非常认真地倾听。当年我所经历的HR内容、谈及的理念,极其超前,即使是大企业的高管也可能闻所未闻。这是平安带给我的,是典型的工作平台为员工发展增值。
孙小姐介绍说人力资源部暂时放在企划部下面,我说:“人力资源不是普通的职能部门,是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孙小姐听了微笑了一下。这个全新的观念是麦肯锡带到中国平安并大力宣导的,还没有在社会上传播开。
她最后问:“你现在工资多少?希望多少?”并记在我的简历上。
“我能够经常见到吴总吗?向她汇报吗?”
也许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孙小姐淡淡地说:“经常见到,是和她一起工作,当然可能向她汇报,HR非常重要。她现在出国了,如果在北京也会见你。我们实行高职低聘,你试用期的Title是主管,表现好试用期满后给Manager,而且你上面所有的副总、总监岗位都是空的,你做得好的话上升空间很大。”
第二天上午,约在月坛大厦见TCL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马骥。我提前到了,在会客室里拿着本外语书看。有人从门口路过向里张望。待他再进来,自我介绍:“我是马骥,很高兴见到你。”他重点问了我在中国平安工作几年的所得,最后问我两个问题:“你为什么想换工作?你愿不愿意去深圳?”
我回答,中国平安非常好,有全套的激励保留员工的办法,我可以待一辈子,但我希望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我是学软件的,适合在IT公司做人力资源。当我听到他问的第二个问题时,我知道他已经想好,做出了选择我的决定。
2000年时,实行真正意义上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国企业凤毛麟角,KPI(关键考核指标)管理、人员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制度等完全是崭新的思想和概念,而我已经全部实践过。
我入职后在一个大文件柜里发现应聘这个岗位的简历有几千份,参与面试的副总告诉我:“我们见到你以后,再没有见别人,你非常合适。后来你的表现也应验了这个判断。”
当我和中国绝大多数职场人一样尚不知HR为何物时,偶然踏进HR这条河流,以参加麦肯锡运用全球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为平安战略量身定制的HR五环项目为起点,跨接咨询概念和企业实际操作两端,与只和琐碎事务为伍的HR相比,起点很高。平安的工作履历带给我巨大和持续的发展能力,我作为当时极少的参与并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HR(其实当时理解的非常肤浅,多年以后才逐步通过更多的实践真正消化),面临众多职业良机,所以轻松进入备受国人瞩目的打工女皇吴士宏引领的互联网技术公司。这次机会对我也很重要,从进入最富吸引力的泛IT业之初,就站上一个很高的层面,奠定我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似乎源于偶然,然而偶然的外表下蕴涵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机会选择准备好的人。准备好的潜台词是:上进的愿望、足够的能力、超众的敬业和积极寻找机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