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2023-08-11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注重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情商教育、建立就业指导信息化、资源化的工作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改革

  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厅[2007]24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将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各高校需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可见,就业指导课作为开展和加强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被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开展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走向市场,每年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日渐显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就业,怎样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成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一道难题,破解这些难题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来看,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实践运用,注重形式、忽略实际内容等不足等问题。 本文试图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创业的信息和途径。因此,就业指导应体现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上。

  我国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在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过程中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内容和功能单一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计偏重在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的简单介绍上,而对学生就业心理、择业理想以及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则相对薄弱。这种过分强调择业技巧的就业指导会误导学生只注重个人表面包装,忽视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调,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不正确的的职业观念和就业理想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仅仅通过课堂或者“毕业就业动员会”等形式泛泛地向学生灌输与就业相关的内容,而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更没有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进行深人细致的引导,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手段单一,内容枯燥。

  (三)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自身缺乏明确的定位

  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从事就业指导教师人员配备不足,并且其自身工作定位和绩效考核不明确。部分学校由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教师,未经过培训就上岗,因此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实际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从进校到毕业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生就业指导要建立从进校到毕业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详细制订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详细制订,如建立由系领导、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网,成立由系主要领导牵头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开展和落实,将学生就业工作纳入系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规划中。

  (二)引导每个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关键,要从新生期起就指导学生把握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仅要将个人所学的知识领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专业前景如何,还要系统地分析本地区本行业企业集群的一些状况,进而实现职业的区域定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所在,并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个人的职业特征,以及该特征与社会哪些部门、行业相适等。一年级时,为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让学生了解自我。二年级时,要提供实习、社会实践和培训机会,并开设一些综合素质训练课程。三年级时,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等,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三)注重就业指导教育中的情商教育

  已有的调查显示,以下8类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企业名声;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除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外,这8类受青睐的毕业生都体现出了较高的情商素质。毋庸置疑,情商已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砝码。为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挚着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建立就业指导信息化、资源化的工作体系

  实现就业指导信息化,一方面要加快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还要借鉴企业管理信息化理论和方法,建立大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大量获取用人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信息的传递发布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印发各种小册子、接受毕业生的咨询等方式传递就业信息。构建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资源库是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建立以用人单位资源库为核心的市场拓展体系,这对学生、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积极面对社会实际需求,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以提高生产技能、明确就业理想为立足点,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观的培养,提高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树立奋斗目标,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以后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内容:

  1.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2. 浅谈课程调整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3.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试析就业导向下高职外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5.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6. 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中国哲学思想的运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