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练习的十大要诀
2023-08-11
交谊舞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又称舞厅舞。下面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交谊练习的十大要诀,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高雅的风度来自挺拔的体态
交谊舞的礼仪性审美取向决定了风度的重要地位。缺乏高雅的风度,再娴熟的舞步也不免因此而逊色。而形成高雅风度的首要条件则是体态的挺拔感。从表面上看起来,挺拔的体态仅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势。但我们不应忘记,任何形式都具有符号的 作用。挺拔的体态标志着健康,教养,礼貌,自尊和内心的充实感。而猥琐的体态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上述内涵相统一。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小看这个问题了。 练习体态的挺拔感也有一定的方法。
首先是告诫自己要在松弛状态下用力,否则容易形成僵持性变态。 然后是寻找一种头顶天花板的感觉,仿佛每一个支撑重心的关节部位,都在这种“ 上顶”牵引力下,拉开了距离。而不是重重叠叠地压在地板上。其检验的方法, 是体会一下脚腕部位的压力是否减轻,用微微起落脚跟的方式进行对比。在正确状态下,这种显得轻松而容易,否则,就有困难和费力的感觉。 第三是学会打开“间隔”。“间隔”是特指腹腔部位,即肋骨下缘的横膈膜和骨盆之间的伸缩距离。因为人体的胸椎和颈椎在自然状态下是向前弯曲的,越放松下沉,弯曲度越大。打开“间隔”将使这种自然弯曲度缩小到最低状态,这对女士特别重要,理想的打开 “间隔”,将使女性的人体曲线美获得充分的展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处理好颈椎和头部的关系,要寻找一种沿着胸椎,颈椎,直达头顶的直线牵引感,不过应当注意,这种直线牵引,由于“间隔”的打开,不再处于一种和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而是稍向后上方发展的形式。所以,当标准握持形成之后,双方的上体实际上构成了一种"V"字型效应。假如你觉得这些方法和要求太麻烦,太严格,那么采用 “头顶一本书而不使它滑落”的感觉状态进行练习也行。不过要想参加正式的比赛,还是以严格训练,不怕麻烦为好。这样训练虽然要付出吃苦的代价,但却能收获到姿态优美的报偿。
(二)风格的展现显示出美的追求
交谊舞总体性审美取向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舞种风格的对比性展现。假如将所有的舞种都跳成一个模式,毫无疑问将使交谊舞的审美价值大大降低。风格的展现有两个方面造成。一是内在修养,二是技术能力。内在修养是技术能力的统帅性因素,而技术能力则是内在修养的外化性工具。二者缺一不可,但首先应当重视的是内在修养。虽然内在修养包括的面很广,但在这里首先是指对不同舞种的起源,风格及其审美追求的理解和认识。当然也包括音乐和综合性艺术鉴赏 能力。这是舞场之外的功夫。正如诗仙李白所说:“好诗需向诗外求。”要想跳好交谊舞,也必须通过这一通向精深境界的必由之路。 技术能力也同样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一认真解决。但我们一定要注意,技术能力一定要为展现不同舞种的特定风格服务,离开了风格的展现,越是进行技术性炫耀,离美的追求越远。最终将必然导致 “匠艺”式的自我封闭性发展,而失去艺术的魅力。
(三)默契配合的前提是自我平衡
在交谊舞的练习中,经常出现舞伴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彼此抱怨的情形,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默契配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当了解,默契配合不是完全没有客观标准的个体性行为,只要方法正确,默契配合的进展速度就能相对加快;反之则会给舞伴双方带来烦恼。根本的方法和前提,是跳舞者必须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不能有丝毫的依赖对方的感觉和动机。换句话说,在双方共同构成的造型实体运动过程中,必须保持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
常见的失误是 :女伴将“男伴主导”的规律,错误的理解为“完全依靠男伴”,因而使自己产生消极反应:或者完全不用力;或者将男伴当成“拐杖”,而“靠”在或 “吊”在男伴身上。这种情况在男伴身上也可能发生。根本的原因是对 “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缺乏正确认识,因而造成“依靠对方帮助自己稳定重心”的错觉。 舞者正确的重心稳定,是不需要对方“帮忙”的。双方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存在于运动方向和旋转及其侧身,倾斜,升降,重心转移和交替等等情况的暗示和引导与配合之中。 不应当也不允许存在于重心的稳定性上。只要明白了这一点, 默契配合就很容易建立起来了。在初期进入状态的练习中,舞伴双方首先要解决“ 稳住重心的待机状态”感觉。即每一步的终结和下一步的移动之间,力争“时间概念”上的放大,使每一次中心的转移或交替,都呈现出程序性发展,而不能象“碰运气”似的,稀里糊涂的一个劲 只顾移动,成功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了也不知 道错在哪里。很多人以为,交谊舞只能和舞伴一同练习才有意义,一个人是无法练习的。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共同练习固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重心稳定的能力,自我 平衡的能力,运步过程的程序性发展能力等等诸多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完全可以通过单独练习来加以提高的。对于经常“依靠对方维持重心”的舞蹈者, 这种单独练习对纠正其不良习惯更具实效。必须牢记:默契配合离开了重心的自我稳定与平衡,是永远也无法建立起来的。
(四)领舞的最高技巧是运用整个身体
领舞,是交谊舞对舞伴特有的要求。它与一般情况下领舞与群舞之分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交谊舞领舞技巧的高低,是决定交谊舞总体形象的根本因素。它不仅与舞步的协调,流畅和默契配合有关,而且直接影响着造型,韵律和风格的展现。要想跳好交谊舞,这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的先决条件。自娱式跳法的魅力之所以赶不上标准跳法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领舞技巧的层次差别。 表面上看起来,领舞技巧高低只是男伴的事情,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好比木制车轮不能装配在汽车上使用一样,一个对高级领舞技巧一无所知的女伴,是无法实现理想的跟舞配合的。非但如此,她还将迫使男伴不得不降低领舞技巧的层次,否则将面临着无法继续共舞的后果。可见,追求最高层次的领舞技巧, 是男,女舞伴双方的事情。
所谓运用整个身体,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熟悉并善于使用网络性信息传递的方法,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二是必须 “锁”住标准握持的“架子”,从而产生人体运动的同步效应,这也比较好理解; 三是用整个身体去推动。这一点就比较费解了。 用整个身体推动,既是一种自我感觉,又是一种物理学要求。其具体表现为“脚到重心到”和“用腰部统帅全身” 。手的作用,除了固定双方的“架子”之外,已不再具有其他功能。即使在侧身和倾斜运动中,肩肘位置的变化,也完全是腰部运动的结果,而不能靠局部性改变来完成。所以,运用整个身体,实际上是腰部统辖全身的结果。这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在练习中反复体会和仔细琢磨。一旦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和技巧,你会感到自己的双脚仿佛是一对滚动着的轮子,又象是支撑着船底的水面,它不再对身体的重心产生“失去平衡---恢复平衡“的周期性影响。
而这种周期性影响,既是我们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习惯,又是高级领舞技巧必须克服的大敌。
(五)提高音乐修养是使舞步产生迷人魅力的必由之路
通常认为,交谊舞步只要和上节拍就算做到了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其实,这只不过是把音乐的作用,降低到舞步的"时间记号"水平,从艺术审美的高度来看,这实际上是 对音乐的一种亵渎。要想跳好交谊舞,不提高音乐修养是不行的。 高层次的追求,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对固定的节拍形式,进行特定音乐审美取向的节奏处理。譬如华尔兹,就固定节拍形式而言,它是3/4拍子,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依强弱弱的规律反复进行,每一拍的时值相等。如果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到此为止,没有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追求,那么,舞步就会因固定时值的限制而产生"操练式"效应:机械,呆板,枯燥而且令人乏味。但是假如你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根据华尔兹舞曲的特定审美情趣,对固定节拍进行节奏处理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为了突出强弱对比和连续性上升动作的轻柔飘逸美感,将两个弱拍尽可能的融化在一起,形成一种|嘭嚓*嚓|的附点性变化,这样,就突出了上升而不是只考虑下降,当这种经过处理的时间节奏,通过空间形象表现出来时,就会必然产生一种"将第三拍消失到空中去"的感觉。这不仅会使华尔兹圆润,飘逸和流畅的风格获得充分的展现,而且将会把舞蹈者自己,从枯燥无味的"操练" 状态中解放出来,引入一种令人陶醉的韵律性流动之中。。。。。。
第二,在突出特定韵律的流动中,追求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我们知道,除华尔兹外,大部分交谊舞都是4/4拍子的,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不从舞曲音乐的特定审美取向中吸取营养和捕捉形象,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将所有的四拍子伴奏的舞种,都跳成一种只有快慢步之分而没有个性特色的,千篇一律的走步的呆板模式。这种后果显然不会得到任何一个舞蹈爱好者的肯定。为了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 我们必须学会将共性化的节拍形式,降到丛属地位;而把个性化的音乐形象及其韵律特征,放到显要的突出地位来加以思考。这样,我们的技术技巧能力的运用,就将进入一种大有用武之地的境界,它随着探戈舞曲的刚健与顿挫,快步舞曲的轻快与灵巧,狐步舞曲的轻柔与流畅,布鲁斯舞曲的沉稳与练达和吉特巴舞曲的明快与奔放,显示出鲜明,细腻化发展的个性,从而形成了艺术审美价值的升华。当你进入这种层次时,你会觉得数着一二三四走快慢步的初期状态简直就如同喝白开水一样的平淡无味---尽管那时你也同样处在趣味盎然的兴奋状态之中。
(六)"跃动感"是摆脱"走舞"形态的根本途径
"走舞",是提高舞蹈技艺水平的大敌。这种形态与意识,主要是因初学入门时,未获正确的指导所致,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走舞"的最大危害,是将舞蹈应有的流动,变成一种毫无艺术审美价值的,单纯的走步。正确的舞蹈流动,从脚下的运动状态看,应当是"跃动"的。这种 "跃动感"的根本意义在于:突出身体的舞动,而不是脚的行走。依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制定的规范,有无这种"跃动感",乃是衡量舞者水平的层次性分界线。对于一个毫无"跃动感"的"走舞"型选手来说,他连参加初赛的资格都不具备,更不要说问鼎决赛的名次了。假如硬要采用此种方式起舞的话,他只能算是一种"喝酒不吃菜各人心头爱"的自我选择---如果你并没有跳好交谊舞的愿望,当然例外。 理想"跃动"由下述三个因素构成:
第一,始终以身体在空间的位置的挪移为主,脚下只不过是跟着到达某一位置而已。 这与前面谈到的"领舞"技巧的腰部推动是同一原理。
第二,重视脚踝关节和脚趾关节协调配合,使脚掌的推力成为腰部推动的辅助性配合。
第三,使用膝关节缓冲性柔韧。其中最难掌握的是第二个因素,如果力量运用不当,就会使"跃动"变形为"跳动"。因为脚掌推地的"跃动",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脚到重心到",而不是为了形成"抛物线"的流动。所以,应当将其与升降相鉴别。这一点必须在练习中反复对比和体会。一旦具有良好的"跃动感"之后,你会发现,运步的步幅将会必然随之加大,这种"跃动"中的步幅,是常规移动中无法实现的。因此,这也可以作为自己检验进步程度的客观依据之一。此外,"跃动感"与脚底的"滚动感"是一脉相承的, 这一点也须仔细加以体会。
(七)侧身技巧是通向完美流动的桥梁
侧身,是完美流动的重要技巧。它不仅是旋转动作的自然起始状态,而且也是衔接舞步间协调流动的重要因素。假如不使用侧身技巧,那么,无论是倾斜,肩部引导都将出现生硬地突发性改变,甚至连旋转动作也会因此而变得生硬,费劲和难看。运用侧身技巧,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舞步结构和身体流动的未来发展中弄清"这一个侧身"的"作用",即提高自己对侧身动作的类型鉴别能力;二是认识到,侧身实际上是一种上半身的不完全旋转,而不是一种肩部的动作。所以,它应当以腰轴的旋转意识作为发力要领,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左肩向前"或"右肩向前"。换言之,侧身动作的理想运用,必须建立在提高腰部技术能力的基础之上。 侧身动作的基本类型,有以下三种:
第一,彻底的不完全旋转。这种侧身的目的在于,帮助重心的迅速推出。因此,上身的旋转力很不易被察觉,它几乎在重心到达的同时就趋于消失。这种侧身动作的关键是掌握分寸,不可过分,但又不能太小或完全没有。譬如在华尔兹的基本步中,重心刚一达到位置,侧身就消失在倾斜之中。如果力量过大,就会出现"突肩"或引起方位变化 ;而如果没有侧身,则会造成倾斜动作的.机械性突发反映或完全难以倾斜。
第二,向肩部引导发展的不完全旋转。--这种侧身动作,完全是为肩部引导动作搭起的完美过渡性桥梁。因此当重心到达指定位置之后,上身的不完全旋转,不但没有消失的趋势,反而继续向肩部引导发展。譬如狐步的羽步和三直步就是这种情况。 这种状况虽然也是直接联系着倾斜出现的,但和前一种形式的不同点在于:前一种是将侧身消失在倾斜中;而这一种则是在侧身的继续发展和引导中才会出现倾斜的可能性。因此,无论就力量的大小和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第二种类型都大大超过第一 种类型。
第三,"永不消失型"的不完全旋转。---这种侧身,实际上是旋转动作的"发动"和"起势"。因此,当旋转动作一旦展开,二者就融为一体了。将其称为"永不消失型",仅只是为了区别而已,事实上,旋转动作一旦展开,上下身之间的侧拧就不复存在了。这种类型的侧身,与倾斜之间的关系也很特别,当重心刚刚转移到位,倾斜就立刻在侧身的"永不消失"运动中自然出现。从上述三种情况看,侧身动作不仅在力量和时间的延续上,与后面的连接动作有着密切的从属性关系,而且与倾斜动作的衔接方式也各不相同;有时消失在倾斜中;有时引导着倾斜的出现;而有时则将倾斜纳入自己的运动轨迹中;甚至有时还完全不和倾斜发生了关系(如探戈)。这就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不善于鉴别侧身动作在舞步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能运用侧身技巧来达到完美流动的。所以,在训练和提高自己腰部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鉴别能力 是很有必要的。
(八)理想的升降必须消灭阶梯行过渡
升降动作,是大部分交谊舞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形式。怎样才能形成理想的升降呢?很多人以为这并不困难:以为踮起脚为升,弯曲膝为降。这不是很简单么!可事实上却并不象这么简单和容易。因为升和降必须圆润而流畅的衔接起来,而且这种衔接又往往和重心的交替或转移交织在一起。因此,难度和技术要求是相当高的。可以这样说:当你觉得这一切都很简单时,说明你还没有进入相应的层次;而一旦你感到这个问题的困难和不易时,则说明你已经开始了相当层次的追求;至于你终于达到毫不困难的自 如状态时,你则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层次了。
实现完美的升降,须将膝盖和脚腕的动作进行特殊地交叉性协调处理才能达到。否则,按照常规的先伸直膝盖再抬起脚跟,和先放下脚跟再弯曲膝盖的方法,就难免使升降动作出现阶梯型间歇式过渡。而理想的升降是必须消灭这种阶梯型过渡的。
正确的方法是:上升运动时,应先把重心转移到脚掌,使脚跟微微离地,然后在脚跟上升的过程中逐步伸直膝盖,配合整个身体上挺动作,使上升运动达到极限高度;下降运动时,则应首先使用膝盖放松的技术,让膝盖的弯曲先于脚跟的落地。假如还须继续下降,则再使用膝部弯曲的功能。这种升降方法是"说者容易做者难"。要想使每一次升降都按照这种方法运动,不经过艰苦练习是不行的。但无论有多么困难,却必须如此。因此这是消灭"阶梯型过渡"的唯一正确的方式。
(九)倾斜是一种多功能的技巧手段
倾斜是交谊舞中的高级技术技巧。在较低层次的舞蹈中,可以完全不涉及这个问题。 但想要跳好交谊舞,无论是参赛还是自娱,都必须学会运用这种高级技巧。就倾斜的功能而言,它有三种主要的用途:即促进流动,对抗离心力和展现人体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它都是以人体纵轴偏离地面绝对垂直坐标为主要特征的。由于这种偏离,不可避免的引起肩横线的水平式倾斜。因此,不少的人误以为这是一种肩部动作或腰部的弯曲性改变,甚至将"重倾斜"舞姿干脆叫做"下腰"。假如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倾斜的本质性特征,那么,由此而引起的动作名称的失误,将造成技术上的损害。假设这种后果仅仅出现在自娱场合还问题不大,如果出现在比赛场上,就难免带来"功亏一 篑"的遗憾。
总之,要想使倾斜技巧在舞蹈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和功效,首要的条件依然是提高理论修养和动作鉴别能力。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分门别类的按照不同用力方法及其要领,去追求最佳效果。否则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可能从分发挥这种高级技巧的多功能作用的。
(十)重心转移技术的核心是"不露痕迹"
掌握重心,是任何一种层次的舞蹈者都无法回避的基本技术。它不象侧身,倾斜,或" 跃动"那样,初级层次的舞者可以置之不顾。但掌握重心同时也是一种高级技术,它几乎渗透到所有的技巧之中。因此,可以说它是"技巧中的技巧"。
一般说来,初级层次的舞者,只要能保持重心的稳定与合拍的交替,就可以应付了。但是,对于较高层次的舞者来说,重心转移和交替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就复杂多了。复杂归复杂,但核心的目标却只有一个,即"不露痕迹"地进行交替和转移(特殊情况除外,譬如探戈的摇步)。这个核心,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全部努力的归宿 ,所有的技术性手段都应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
重心转移技术的第一个要点,是尽可能缩短双脚同时分担重心的时间,尽量避免停留在双脚重心的状态上。因为这种状态,使重心在其交替中增加了一次"泄露"痕迹的时机----由单脚到双脚,再由双脚到单脚。可是,遇到并式脚位的舞步该怎么办呢? 在并式脚位的交替中,不同的舞种,交替方法和时机都大不一样。以探戈和华尔兹为例: 探戈的交替,是在并拢脚到位的最初一瞬间完成的。当他静止下来时,重心转移 已经结束。此时,虽然从外部形态看重心是落到双脚上的,但实际上重心已经由后到位的脚独立承担,第一只脚已经处于一种事实上可随时移动的状态。 华尔兹的交替,则是在并拢脚到位后的最后一刹那进行。在此之前,虽然从外形上看已经完成了双脚并拢,但实际上重心并没有交替,依然第一只脚推动着"附点性"的上升运动,直到其"消失在空中"之后而出现的自然性下降趋势时,重心交替才随着下降动作同时完成。这两种迥然不同的交替转移方法,从效果和本质意义上看,是完全一样的。其目的都是为了造成这样一种状态:当下一个舞步开始运动时,不再出现重心由双脚移到单 脚的"痕迹"。
在开放式脚位状态下,重心交替性转移的方法,虽然没有明显的舞种性差别,但却必须恪守"一步到位"和"不漏痕迹"的原则,而不能出现"不左不右,不前不后的骑在开放式上"的形态,至于探戈的"三七开"式开放,则是一种特殊的需要(指欲前先后的特殊审美取向)。不过就总的重心状态而言,依然主要是由一只脚承担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为了达到"不露痕迹"的目的,应当尽量避免双脚同时承担体重的情况。
重心转移技术的第二个要点,是熟练运用脚底"滚动"的技巧。所谓"滚动",就是指人体重心集中点在脚底位置的移动程序和感觉。无论是由脚尖"滚"向脚跟,还是由脚跟"滚"向脚尖,甚至是由脚尖"滚"向全脚在"滚"向前掌,都必须流畅而平稳,既不能出现颠簸性转移,也不能出现间断性中止,更不能干脆只用脚掌。这种"滚动"还必须和膝盖的柔韧性相配合,从而产生一种"只见人体流动,不见重心交替的理想状态"。
练习"滚动"技巧的状态,可按下述程序进行:
先在并脚状态下,做脚跟起落的大幅度运动(注意一定要和膝盖相配合)。当这种练习趋向稳定时,再改由单脚进行。最后才进入交替向前和交替向后的"滚动"练习。练习中应强调平稳,并努力捕捉"重心集中点"在脚底不同位置时的不同"感觉"。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感觉"坐标的建立,乃是发挥技术水平的根本保证。
重心转移技术的第三个要点是:保证腰跨的稳定,形成以腰为中心的"整体重心焦点"。这是最高级的技术性要求。它使舞蹈者将重心概念从地面提升到空中,从而形成了 一种脚底中心集中点和空中焦点"同步调整"的综合效应。
练习方法必须从稳定腰胯关系开始,须努力克服胯部随着重心脚的交替而摆动的自然状态。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必须如此。然后练习空中焦点与脚底感觉的配合,最后进入用空中焦点的急速推动,引导脚底重心集中点的快速跟进性转移。当这种练习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时,你的重心转移技术才能算真正练到了家。
前面所述跳好交谊舞的十大要诀: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的地方可能近似于"天书"。不过这没有关系,随着你的技术的进展和提高,你自然就会逐渐看懂,理解的。问题在于你究竟要追求什么?奋斗目标是什么?因为不同的目标,将导致你从不同的角度和需要来进行思考和实践。实际上这十大要诀是具有伸缩性的全看网友们怎样理解和应用。不过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重视舞蹈者腰部的重要作用。无论从何种层次上考虑,腰部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
舞经中说的好共舞之道; 在于意合。 身随意动; 力在其中。 高者运腰; 发力奇巧; 中者肩胯。 不上不下; 低者走步。 其形必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