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2023-08-11   


  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精选5篇)

  一些合理的建议很适合参与财务工作的人员参考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1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进行改进

  预算是财务会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且,通过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能够及时反映出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状况以及事业单位公共款项的应用明细,主要以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逐渐从以往的单一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财务会计还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满足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另外,事业单位本身对经营业绩的考核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能够给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参考数据,同时财务会计报告数据也是投资决策的关键参考资料,再加上新时期的发展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要求事业单位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数据来反映出自身的发展状况。因此,为了更好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要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报告体系进行改进,如,收入支出情况表、资产负债表、基金增减表、专项资金收支表等,这样才能根据财务会计各项报告数据表的披露信息了解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并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近些年来,虽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效率逐渐在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以及对财务会计的控制意识缺乏等,因此,要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控制意识。首先,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从预算到决算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出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作用,另外,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事物的控制主要从事前论证、事中控制以及事后问效等三个环节进行。其次,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的对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控制。再次,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强化财务会计控制意识,规范财务管理的运作方式,完善财会部门的工作设置,充分发挥出事业单位财会管理部门对内部管理的效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不能由一人来做决策,需要由相关部门的人员以及市场调研人员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近些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对强化财会工作人员素质的意识不高,导致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作者建议应加强事业单位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领导人员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具有技术性、政策性、法规性等特点,对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益要求极高,因此,必须由高素质人才来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质量。其次,加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加大培养人才的投入,打造一批专业素质高、管理能力强、能知法守法、敬业爱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根据事业单位对财会人才的要求,对培训的人才进行考核,确保上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再次,要重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不仅要保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从敬业、守信、诚信等方面素质进行培养,并正确树立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事业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样的财会工作人员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

  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2

  1、首先要稳定财务人员:万丈高楼平地起,财务部目前首先要做好夯实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要做好工作人是关键,所以要稳定财务班子才能做好基础工作,做好了基础工作才能谈及其它。如果人员不稳定,甚至一批批的流失,一批人来胡弄一阵子走了,又来一批人心不干情不愿或学到业务能力了就走人了,然后后面的人来了要延续工作只得不停的为前一批人清理遗留下的问题才能继续开展工作,这样周而复始的,公司永远只能在招人,试用员工中。

  2、财务人员的职责要分清:财务人员职责不清,就会导致谁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什么事都在干,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事都做不好。

  3、公司要架起财务部融入到公司的桥梁:由于财务工作涉及到公司所有部门 、方方面面,财务工作要想做好必须得到公司各部门全体人员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公司要建立起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其它部门信息互通的桥梁,例如不定期的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会议

  4、财务部门的待遇要跟上:要肯定一个人的工作,是财务工作是一种技能工作,要做好财务,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几年的实践经验;财务的价值是一种隐形的价值,虽然财务工作不象业务工作对公司的效果那么立竿见影,但一个公司的财务工作做不好,就会阻碍公司的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无形的价值。对一个发展的公司财务的重要性与业务一样重要。

  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3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做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

  (二)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去向、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征用补偿费到户明细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以便更好的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

  (三)加强村级财务的日常监管。镇经管站在搞好记帐、算帐、报表编制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两大职能,做到善于监督,敢于监督。审计办公室要发挥职能作用,定期对村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村财务监督(理财)小组要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否决各种不合理开支,确保村级财务规范、安全、可靠运行。

  (四)加强村级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管理。建议两个镇经管站实行“备用金”制度,即给每个村核定一定数额“备用金”用于村级日常开支,银行存款(存折)由镇经管站统一开户管理,防止村级多头开户和公款私存,从源头上赌赛漏洞,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村账镇管。

  (五)收支及时入帐,报账要由专人负责。加强收款票据的管理,镇经管站根据各村开出的收款收据,及时督促入帐,做到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或挪作他用;支出要定期报账,特别是专项经费支出要及时清理入帐。建议各村设立专人负责村级财务收支和报账,增强收支的透明性,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

  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4

  一、进一步研究、调整经济政策,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新闻出版经济政策是国家为指导和调节新闻出版业经济活动所规定的规则和措施,包括财政、投资、价格、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制订新闻出版业的经济政策,是新闻出版署和地方新闻出版局计划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几年,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在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落实了一些优惠政策。部分省为缓解“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的矛盾,建立了学术著作出版、书刊印刷技术改造和发行网点建设等基金。“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建立,对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出版经济政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新闻出版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在新闻出版事业发展中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闻出版事业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的关系,编、印、发、供四个环节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以及全局与局部、沿海与内地、发达地区与老少边困难地区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新闻出版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新闻出版经济政策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要积极主动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二要深入实际,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逐一争取解决;三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繁荣新闻出版事业服务的思想,为出版事业发展尽最大可能争取政策支持。

  当前新闻出版经济政策研究的重点是: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与财税等部门加强合作,研究进一步搞好出版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政策,解决影响出版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新闻出版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出版事业“八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今后五年、十年的发展目标,更好地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方针、政策,计划财务工作要在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新闻出版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其他各项已经出台的经济政策,体现了国家和各级财税部门对新闻出版事业的支持。各级新闻出版计划财务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来落实和用好这些政策。同时,各省还应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增强企业活力,尽快解决或缓解影响出版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加强宏观调控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统一思想,顾全大局,正确处理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与发展事业的关系;其次,要增强调控手段的权威性,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第三,要量力而行,统筹规划,防止乱上项目,乱铺摊子,要把资金投向出版事业发展急需的地方;第四,要加强资金的管理,注重投资效益,既要防止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又要防止资金使用中的浪费;第五,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要在总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地方现行政策与国家统一规定的关系。

  三、强化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计划财务部门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各级计划财务部门的工作要不断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新闻出版业的特点,在计划财务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发挥计划财务部门统筹、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的分析、预测、控制和监督上来。要在认真抓好计划、会计、统计核算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包括事前预测、论证,事中控制、监督和事后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要把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向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扩展,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渗透。要增强参与经营决策的意识,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有利于推行和落实各种不同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利于对经济活动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核算、监督的管理工作制度。

  要不断总结完善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内部核算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断总结完善责任制的目标设计、责任内容,以及考核、奖惩办法,切实纠正以包代管的状况。

  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出版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等深层次的问题,加强协调、指导,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压缩不合理库存,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加强基层财务工作,促使基层财务会计工作从单纯报帐型向管理型转变,发挥基层会计人员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参谋和把关守口的作用。出版系统的大中型企业要根据《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关于大中型企业设立总会计师的规定,抓紧总会计师的配备。

  总会计师以及财务负责人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经营决策,参加各项对内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重视出版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新闻出版统计工作担负着为新闻出版事业的宏观管理和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的繁重任务。目前,统计工作体系已初步建立,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书刊印刷,发行,物资供应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统计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新闻出版事业在改革和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统计工作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研究统计体系,扩大统计范围,扩展统计的覆盖面,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全国出版信息。

  要建立健全科学、统一、协调、完整的新闻出版统计管理体制。书刊印刷和图书发行统计的归口管理要尽快理顺;音像统计归口管理也要尽快落实。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出版信息处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新闻出版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增强执法意识,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快改变统计数据报送不及时、不准确,出版统计信息滞后的状况;加紧建立出版统计信息处理系统,尽快研制、推广印刷、发行和音像出版统计软件;深入广泛地开展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服务水平。

  五、提高计划财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调动计划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计划财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计划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献身于新闻出版事业,作风清正廉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精通财经专业知识,熟悉新闻出版业务知识,善于团结同志,能正确处理各方面工作关系的计划财务人员队伍,是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各级计划财务部门和出版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担负着繁重的任务,要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高的政策业务水平来处理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的关系。一要坚持原则,做到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二要改变作风,转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形象;三要深入基层,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多做调查研究,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四要主动向财税等经济工作主管部门介绍情况,主动取得各个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要加强财会基础工作,抓好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以及会计统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会计工作达标升级应列入企业上等级的考核内容。

  要运用各种形式搞好财会、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新闻出版署计划财务司将分期、分批举办总会计师和计财处长进修班以及各种类型的财会和统计知识竞赛。各级计划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在职财会、统计人员培训规划”,“八五”期间应将全体在职财会、统计人员轮训一遍。同时,出版系统在职财会、统计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由现在的18%提高到40%;中专知识水平的比例由现在的30%提高到80%以上。

  为了配合财会、统计在职干部的培训,除使用已有教材、资料外,新闻出版署计划财务司将统一组织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计划在“八五”期间出版一套包括出版社、杂志社、报社、书刊印刷厂、新华书店、印刷物资供销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统计、价格、经营管理等专业在内的新闻出版计划财务干部培训试用教材。

  在搞好在职财会人员专业培训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把加强会计、统计法制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列入培训内容。

  各级主管部门、各新闻出版单位的领导要切实关心财会、统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进修深造条件;要搞好会计、统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在评聘技术职务中,要注意破格选聘政治思想好,在出版财会理论上有造诣,实践中有创新、有成就的中青年财务人员进入高级职务序列;要根据《会计法》、《统计法》中关于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统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的规定,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对财会、统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的实施办法。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财会和统计人员的表彰奖励,也要逐步形成制度。

  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新闻出版计划财务管理法规体系。

  计划财务制度是使计划财务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1985年以来,结合《会计法》和《统计法》的实施,新闻出版署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紧密配合财政财务、税收、物价以及出版体制的改革,制订、修订了新闻出版内部主要行业的计划财务管理制度。今年内,要完成《国营音像企业会计制度》、《出版物样本赠阅财务管理办法》、《出版社自办发行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稿费、委托编辑加工费支出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等制度和办法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八五”期间,将完成《出版社会计制度》的修订及《国营书刊印刷企业会计制度》、《国营印刷物资供销企业简易会计制度》、《国营新闻出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营新闻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出版社成本核算规程》等制度和办法的制订工作。力争在“八五”期间健全新闻出版计划财务管理法规体系,使各项计划财务工作有章可循。

  新闻出版单位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计划财务制度,这是衡量一个单位财会、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

  七、开展理论研究,搞好出版财会学术交流。

  新闻出版部门的计划财务工作涉及到计划、投资、税收、价格、财务、会计、审计、统计等多种门类、多个学科。由于新闻出版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及其具体生产、流通过程与一般工商企业有所不同,需要对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出版单位,书刊印刷厂,新华书店,印刷物资供销和生产企业,出版对外贸易企业的计划财务工作的特点、理论、经验等加以研究、总结。

  几年来,各级出版会计学会及各大区的出版财务座谈会,在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出版工作、财会工作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探讨出版财会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问题,交流、总结出版财会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新闻出版部门的计财理论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各级计划财务部门要重视理论研究,要充分发挥各级出版会计学会的作用,把会计学会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上,有计划地对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注意引导年轻财会和统计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学术研究;继续办好《出版财会》及部分省级出版财会刊物,使其发挥学术园地和整理积累研究成果的作用;要利用学会的形式,经常组织一些专题学术研讨会,对出版财会和统计工作的有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八、加快微机推广应用,实现出版财会、统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应用微机进行管理,是出版改革和财会、统计工作改革的要求,是财会和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财会和统计工作中微机应用在出版行业已取得一定进展,出版统计软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印刷物资企业会计核算软件和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研制的出版社成本管理软件已通过新闻出版署主持的评审;出版社会计核算软件已有部分出版社研制出,并分别通过了省级或主管部门的鉴定;印刷、发行、音像统计方面的软件,正在抓紧研制。

  财务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5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顺

  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产生不少弊端。会计人员有的随领导意志而变换,导致财会队伍不稳定和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费用支出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致使有些会计人员没有压力,没有责任心。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习惯于基数递增的预算,预算观念不强,即使在近几年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是粗放型的,行政单位的理财意识普遍缺乏,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较为薄弱。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过于笼统、定义较为模糊,执行制度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往来款清理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职能分工的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财务公开度不够

  统计表明,新财政体制推行后,财政对行政单位的监控加强了,行政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一些行政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经常有行政单位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由于不熟悉单位业务,区分不了哪些是专项经费,哪些是正常经费,也无法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缺乏

  新财政体制要求行政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调查表明,目前行政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单位的编报说明也就只有寥寥几百字,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人事上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会人员既要听从部门领导的指挥,又要接受单位领导的任免,这就决定了财会人员无法有效实行其对领导进行财务监督的职权,从而造成单位领导在财务管理上往往出现“以权代法”等问题。

  (二)管理职能的缺陷

  由于存在着“路径依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法彻底消除,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及财会人员尚未摆脱资金供给制下“记账、算账、报账”的圈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工作涣散,财务管理的职能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奇怪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在事后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导致了行政单位支出管理普遍不规范的现象。由于行政单位的经费来源一般都由财政部门直接补助,并且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是被动地报账、做报表,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够,这些导致了行政单位的财务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三)管理基础信息的缺乏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信息价值失效。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要求。

  三、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及影响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

  主要有:贯彻执行财政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编制本单位行政经费的预算、决算,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销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负责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的发放工作;负责单位的会议、出差、邮电、印刷、购置办公用品等费用的借款和审核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现金、支票的管理和汇款,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负责单位职工医疗费用的借款和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报废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责单位的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由于各级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是我国各级政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受国家政府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影响很大,具有特殊性和特权性。企业的财务管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需要进行成本核算;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缺乏成本、效益和效率意识。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保值增值;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财政拨款,不计提折旧。企业单位强调资金的筹集、增值,而行政单位更多地强调预算资金的计划、控制与决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效用的最大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信息。

  (二)新财政体制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种对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活动的管理,在新财政体制下,呈现出与以前有许多不同的新特点: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部门预算的实行、政府采购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满足于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还需要满足于财政和社会。财务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财政体制实行后,部门预算软件的使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和审批的实行,会计核算中心财务软件的使用、会计信息的共享,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核算中心、银行网络信息的互通等,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行政单位内部,行政单位与财政、银行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使信息的生成、传送、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四、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程序

  健全程序是主要方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贯穿于制度之中,存在于部门预算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严格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制单以及实物保管措施;建立预算监督和专项经费检查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经常复核的制度。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达到不做虚假账的要求,保证单位钱、物、账的真实完整。

  (二)实行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就是行政单位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财务开支,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置人民群众监督下。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情况;上级专项收支、下拨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情况;基建投资来源、所办经济实体及所有门店出租的管理费、利润及使用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形式: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

  (三)规范公用经费的使用

  为了提高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可以参照企业的做法,资金支付通过不同部门来加以内控,加强资金运转过程中的控制。在承诺阶段进行控制:确认支出的资金建议已经得到了批准;资金已经按预算的意图被拨付使用,并且在预算确定的各个支出类别都保留有充足的资金;支出资金的建议是按预算中确定的类别提出来的。在取得服务或实物时进行核实:核实实物是否已经抵达,服务是否按合同规定完成,并且取得相关凭据。付款前的控制:确认付款义务已经发生,有适当的人可以证明商品已经交付、服务已经提供,相关凭据是否正确,适当的收款人。付款后的审计:详细审查支出和报告任何可能的违规行为。在行政单位内控制度的设计中,负责付款的人与控制上面这些活动的人应该是分开的,用这种制衡性制度来控制财务的合规性,同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来负责实施,使公用经费的支出得到控制。

  (四)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

  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是以行政单位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利用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对单位的经费支出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行政单位财务在运行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为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活动总结。财务分析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及最终成果,是财政部门、单位内部及其他报告使用者了解行政单位发展状况、制定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矗随着新财政体制的推行,“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的改革,这些全新的财政管理模式要求行政单位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单纯的核算向核算与管理并重,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的管理作用和参谋作用。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为新财政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关内容:

  1. 对上级领导的意见建议
  2. 财务职位自我介绍的要点
  3. 财务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4. 对公司未来发展建议和想法
  5. 2014财务人员自我评价范文
  6. 财务人员的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