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23-08-11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赣州市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李方柏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力转移培训的投入,进而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思考
作者简介:李方柏(1969-),男,江西宁都人,赣南师院大专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2-0018-0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安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江西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省扶贫办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近年来在实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中,共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1万人.为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富民工程、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形成浓厚的转移培训氛围
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四级网络,县委农工部、县教育、扶贫、人事劳动、农业等部门和职校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开展调查摸底,逐级认真抓好宣传发动,使全县上下对转移培训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和乡镇普遍认识到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推进招商引资,实施主攻工业目标,推动工业园企业发展和工业经济振兴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在全县上下的大力宣传发动之下,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参训人数逐年增多,转移就业率逐年提高。
(二)紧扣企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
在对县工业企业劳务用工和沿海企业用工需求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设了电子、电工、电车、针织、汽车驾驶、焊接、手机组装维修、空调组装维修、钳工、电视机组装维修、现代办公设备组装与维修、油画、计算机、电脑艺术设计、幼师等专业。
(三)紧扣培训需求,完善培训设施
职校相继建立了电车实训室、针织实训室、电子电工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子通讯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视机实训室、音响实训室、焊接实训室、电子琴实训室、复印机实训室和由390台电脑组成的7间计算机房.及3间多媒体教室,在党校和就业培训中心及民办培训学校建立了电脑培训教室。
(四)紧扣培训效果,创新培训方式
坚持长训班和短训班相结合,职校等培训机构独立办班和与有关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工业企业联合办班相结合,派师资深入乡、村、组、企业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转移培训充满活力。安远职校在抓好每月10日.20日报到办班培训,做到即报到即学的同时,还派出师资力量先后深入恒星电子厂、农夫山泉、海韵电子厂、唯宝电子厂、大盛照明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培训员工。与此同时,还与江西师大、福建南平职业培训学校、省新闻出版学校、广东清远第一职业学校、福建晋江嘉美斯油画公司、广东志高空调公司、苏州爱普生公司、深圳新飞通光电公司、惠州LG公司等学校和企业建立巩固的校企、校校联办。
(五)紧扣用工需求,狠抓培训质量
首先,狠抓师资培训。2005年至今,先后选送86名师资到河海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工业大学、武汉华中数控、顺德梁球琚职业学校、清远职校、江西农大、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财大、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培训,争取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新飞通光电公司、东莞佳润公司等企业支持.由公司派工程师到我校培训焊接技术、空调组装与维修、现代办公设备组装与维修等专业师资.每年组织一批教师到沿海大型企业跟班学习。此外.向社会招聘43名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任培训教师。二是编写培训教材,组织了52位骨干教师,先后编写了《就业指导》、万《思想品德》、《焊接技术》、《复印机组装与维修》、《电子技术》、《针织技术》、《电车技术》、《制冷制热》、《手机组装与维修》、《钳工技术》等一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培训教材。三是严格培训管理。完善了一整套培训管理制度.对学员实行严格的考勤考核,对教师实行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和培训管理奖惩机制。
(六)认真抓好培训后转移,培训效果明显
几年来,坚持“抓好培训,就业开道”的理念.坚持把就业安置工作做在前头。据统计.2005年至今,安远职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次,转移就业2.51万人,其中在本县工业园企业就业3212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已深人人心。
二、几点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刻不容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要进一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健全基于全球化的较为完备的独立经济体系,特别是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历史的经验表明,没有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生产服务一线基础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做基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实现“普九”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普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高素质基础劳动者大军,无疑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劳动者素质塑造工程。
(一)以转移培训为契机,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局面,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人、在亿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涉农专业,继续实施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地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帮助返乡农民工提高技能水平.努力实现再就业。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向非农产业或城镇转移还是继续务农.农村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一样.都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技术和技能后.才能较好地实现就业谋生并不断发展。过去讲“读完初中,外出打工”,现在讲“要打工,读职中”,真实地道出了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信赖和欢迎。
(二)以转移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三农”服务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1998年12月11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任务是为农村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劳动者、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农村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四项任务:一是为高职院校输送高层次的合格人才:二是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输送有经营管理知识、有一定技术和技能的务工经商人才;三是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四是为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服务。安远县职校实施的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就是以上任务的具体体现。为此,农村职业教育要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主动适应并服务于行业的工作重点:要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研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重带动性,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文化支撑。当前农村职校要积极面向“三农”,切实为“三农”服务。这既是“三农”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生命这所在。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必须目标明确——培养新型农民.即培养农村经济后继者,专业农民、先导农民。
(三)以转移培训为契机,切实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要争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市财政、教育、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类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市、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职业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的落实,并监督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
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市、县人民政府应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助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金融机构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优先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认真执行国家对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习基地、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
(四)以转移培训为契机,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农村职业教育要以转移培训为契机,努力创立为农民接受的办学模式。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村用人因一时、一事、一个项目需要,用人时间短、方式灵活,缺乏成套规则,而且人才分散、联系不便.不易掌握人才供需信息,其市场服务重点是技术推广,人才在市场中常以技术、成效、和声誉进入市场。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创立为农民接受的办学模式。要因地制宜设置专业,立足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面向第三产业设置专业.使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在当地优势的名、特、优、新、稀资源上下工夫,面向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办出自身的特色来。
参考文献:
[l]刘建同,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J].求是,2010(1).
[2]张继华等,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