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存的指南文章

2023-08-11   


  传统观念认为,在工作单位哭鼻子万万使不得。这样不仅不专业,还会给别人带来困扰。尤其是女性,更是会被打上“脆弱”的标签。

  但是,纵然如此不光彩,很多人还是“职场有泪也轻弹”。在一项针对1.3万人的调查中,1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忍不住在洗手间的隔间里大放悲声。另一项对700人的调查发现,41%的女性受访者和9%的男性受访者承认在上班时掉过眼泪。我自己也曾在开放式办公室里伏案大哭。甚至在写这篇报道时,我的许多同事,无论男女,也都在努力应对工作中的情绪爆发。

  哭是很自然的人类体验,偶尔发生在工作场所也很正常,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我们不仅要接受它的存在,可能还要学着将其转为自己的优势。

  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 School)最近的研究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眼泪如何变为职场利器?——答案是让眼泪成为你工作激情的证明。

  研究员伊丽莎白·贝利·沃尔夫(Elizabeth Bailey Wolf)通过一系列的五个实验发现,如果员工说哭是因为在工作上投入了太多感情,人们就会认为他们比那些其他原因掉泪的人更有能力。比如研究人员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团队成员因工作起了冲突,最后有人哭了。然后给出三种应对处理。第一种,员工将哭归因于自己对工作的激情投入。第二种,员工说哭是因为情绪激动。第三种,员工对于哭只字不提。

  研究发现,那些以激情为由的人被认为更有能力。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阅读某药学技术员招聘岗的面试记录。一位候选人在面试时提到,自己在上一份工作中曾试着筹办一个实习项目,但恰逢公司削减预算,计划落空。候选人当着老板的面哽咽了起来。此时给出两种应对。一种情况下,候选人说“我对自己关心的事充满激情,禁不住流泪了。”另一种情况,候选人说“我对自己关心的事总是很激动。”看完记录后,61.5%的研究参与者表示将聘用“激情哭泣”的候选人,47.4%的参与者表示会聘用“情绪哭泣”的候选人。

  “你基本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我难过并不是因为我情绪混乱,而是对工作太看重,所以进展不顺时情感上会受到影响。这是多数雇主想听到的。雇主喜欢一心一意、完全投入的员工。”

  绩效评估时掉泪

  当然,这个策略只适用于因工作掉泪,而人们有时是因为个人原因在工作场合哭泣。(不过,如果被发现,你可以试着归因到工作头上)。不管怎样,这个办法在绩效评估(职场眼泪最泛滥的场合)时作用最为明显。如果面对老板的批评,眼里不自觉地涌上泪水,你可以试着不要说“抱歉,我太情绪化了”,而是改口说是工作激情使然。这样,你的眼泪在老板眼里瞬时变得高贵甚至讨人喜欢,而不是懦弱无能的象征。

  员工一般会被告知最好把眼泪留在家里。珍妮弗·波特(Jennifer Porter)是高管培训公司Boda Group的\\\'管理合伙人,她建议客户(尤其是女性)不要在工作场合哭泣。

  “如果有办法不在工作中哭泣,那是最符合职业利益的。”

  沃尔夫的研究证实,忍住不哭仍是最好的选择。在她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面对潜在项目合作伙伴的三个人选,最后选择了那个对痛苦绝口不提的人,而不是坦诚自己哭了的人——无论哭的原因是什么。

  波特说,人们之所以反感职场哭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么做会引起他人不自在。看别人哭是件很尴尬的事。她说:“这种负面反应相当于说,‘你的行为让我太不舒服了,我可不想这样,赶紧打住吧!’”波特与高管合作,教他们用一些策略更好地应对员工哭泣,比如对方一开始哭时不要打断,不要做出过于消极的反应。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或是应该控制住情绪,哪怕是在工作场所也不行。哭很难抑制,发泄出来其实能改善办公室的关系氛围。沃尔夫说:“长期习惯隐藏情绪的人往往不会有太多亲密关系。”关系能改善工作环境。盖洛普公司(Gallup)发布的2017年《美国职场状态》(Stateof the American Workplace)报告显示,与管理人员沟通良好的员工对工作环境的“参与度”更高。所谓参与度,其实就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的喜爱程度。

  参与度反过来能推动工作表现。因此,鼓励哭泣可能符合组织机构的最佳利益。

  马库·斯哈迪(Marcus Hardy)现年29岁,在位于犹他州李海的公关公司Codeword担任客户主管,他想让职场哭泣变得更容易接受。哈迪说,他一年能在办公室哭上好几次,而且对此毫不避讳。他甚至鼓励年轻的同事也这么发泄一下。“你是人,不是机器,”他说:“哭过后我真觉得好多了。”



相关内容:

  1. 职场生存发展指南
  2. 信心是职场生存的底线励志文章
  3. 职场新人生存指南
  4. 前CIA特工的职场生存指南
  5. 学会保护自己职场励志文章
  6. 毕业季桂林求职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