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录师怎么提升自己
2023-08-11
随着速录在市场上的成功应用,渐渐使人们意识到速录不仅是简单的打字,它还牵涉到语音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打字的准确率很高,而文化水平不高,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记录偏差的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了。近些年,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速录师队伍的整体学历也有所提升,但是学历提高了,文字水平却未见提高,这是应试教育的痼疾。作为速录师必备的文字能力,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学历教育能够解决的。
小编结合实践,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语文水平
速录师的工作是如实记录发言人的讲话,原则上是原汁原味地记录,不存在创造性地写作。但是,为了确保字词达意,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在口语转化为书面语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和润色。包括语法的规范,这些都需要速录师来把握。所以,作为一名速录师,应该对汉语语法及其使用规范进行一次系统地学习,同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二、知识面
有句话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说某人的知识面窄,或者某人的知识面宽,都是相对而言,即使是知识面再宽的人,也会遇到未曾涉猎的领域,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已有的知识库,才能够应对五花八门的发言内容。
每次做会议记录,我们都是台下最认真听讲的“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结合自己的行业进行反思,虽然行业不同,但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这种借鉴和反思,能够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时,我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整理录音对很多同行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但是,我很喜欢整理录音。因为现场会议记录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且不能中断,听讲时偶然获得的灵感,也不能及时地保留下来,非常可惜。但是整理录音的时候,就可以细细地品位其中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所录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求自己去理解,不理解的话,就去网上学习。
举个例子,在投资领域中,常常把对市场前景看好的那一部分人称作“多头”,对于市场前景持悲观态度的人成为“空头”,很多同行会想当然地打上“多投”和“空投”,并丝毫不去质疑录入的准确性。但是,我就会去网上确认一下,这时候再冒出一个“多杀空”、“空翻多”,我就更容易理解一些。对于不确定的字和词,我不仅会去确认它们的写法,还会去了解它的含义,做到对录入内容的充分理解。这样做,一方面使稿件质量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补充和完善。
英语的学习也是一样,很多同事一碰到英文单词就头大,想都不想,直接做上标记,交给客户处理,如果时间紧急,这倒不为过,因为对我们很难的事情,对客户会很简单,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但如果时间不紧急,我都会要求大家努力打出来,刚开始,需要上网确认的单词量较大,上过初中的人,都学过英语,但长期不用,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什么字母的组合发什么音,还是会有一些印象,如果连这点印象都没有,就得先复习复习基础功课了。如果这些基础还在,就依据它的读音,在英语网站反复推敲和确认它的拼写,这个过程有点像黑客破译密码。随着这些单词一次次被破译,我们的词汇量也会渐渐增多,正由于这些单词查来不易,印象也会相对深刻,记得更为牢固。
积累的过程虽然漫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都能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第一步迈出去是很艰难的,因为它会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但是,随着知识的日积月累,我们的理解障碍会被打通,从另一个角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还是会有益处的。
以上,我分享了立足本职工作,积累知识的方法,但是仅仅有积累也是不够的。我们把大脑的知识库比作一间图书馆,里面陈列着若干个书架,这些书架都是分门别类的,不同的书架摆放着不同专业领域的书藉。如果你要去寻找一本书,可以根据书藉的行业属性和书架上的标识,快捷地找到;但如果没有书架,所有的书籍全部散落在一堆,要找到指定的那本书,就像是大海捞针。
大脑里的知识,也需要一个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把零零散散的知识和经验,放到相应的位置。并且,知识和知识之间也能够有序地串联,相互启发,融会贯通,从而产生创新的思维。
这个框架的搭建,一般是在积累之前,也就是所谓的系统学习,对于早早就踏出校门的同学来说,就缺少这个系统。但是,我们也可以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回过头来搭建这个框架,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找到它们的归宿。当然,我不是说读书万能,有的人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在某些关键的行动上,胜过很多人,只是不善表达。子夏曰过一句话,叫做:“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亦谓之学矣。”这种人,如果也能够多读读好书,其实会更加优秀。
言归正传,哲学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知识的架构,建议大家花出一段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给自己的知识库搭个框架。
三、人品
人品的重要性不亚于文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找对象,人们往往会拿人品来说事儿,而且会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平时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要求,总是事到临头,才会RP大爆发,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人品的培养有点像知识的学习,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它不是一种事后的补救,而是一种事前的习惯。事后的补救好理解,事情发生了,感觉到疼了,自然会想办法去弥补,但是类似的教训不是没有人经历过,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事前呢?在平时的小事上严于律己,虽然不能马上看到回报,但是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知不觉间,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