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2018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08-14
1: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
多项选择题
A、学生是完整的人
B、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C、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D、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什么差异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多项选择题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3: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单项选择题
A、保罗·朗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单项选择题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
单项选择题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6: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单项选择题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7: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
单项选择题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D、恐怖症
8: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单项选择题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来源.公务员.考试.信息.网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单项选择题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0: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单项选择题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1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多项选择题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o^)┘;(^_^)
D、社会活动
12: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别,设法在()基础上对学生实施帮助。
单项选择题
A、一对一
B、一对少
C、一对多
D、少对多
13:道家主张教育要()。
单项选择题
A、“有教无类”
B、“非攻”
C、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4:由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
单项选择题
A、外在动机
B、内在动机
C、有意识动机
D、生理性动机
15:“一丝不苟”中的“丝”的含义是()。
单项选择题
A、计量单位
B、丝线
C、丝绸
D、发丝
16: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单项选择题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1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单项选择题
A、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的独特性
C、学生的主体性
D、学生的自主性
18: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单项选择题
A、自主型
B、场独立
C、场依存
D、沉思型
19:志存高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
单项选择题
A、为人师表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20:在幻灯片放映时()
单项选择题
A、演讲者可以全屏幕方式放映幻灯片
B、可以以窗口方式放映幻灯片
C、可以在无人干预情况下全屏幕方式放映幻灯片
D、以上都正确
21:宽大的前额是学生聪明的标志,这是一种()。
单项选择题
A、成见效应
B、新近效应
C、首次印象效应
D、定型效应
22:《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可分为()
多项选择题
A、宪法依据
B、客观依据
C、政策依据
D、理论依据
23: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了。()
判断题
对
错
24:斯金纳通过实验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
单项选择题
A、刺激性行为
B、操作性行为
C、反应性行为
D、认知性行为
2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单项选择题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26: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单项选择题
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27: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单项选择题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8:在幻灯片放映方式的设置中,默认的放映方式是()
单项选择题
A、观众自行浏览(窗口)
B、演讲者放映(全屏幕)
C、在展台浏览(全屏幕)
D、循环放映
2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多项选择题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30: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单项选择题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3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提高社会生产力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
D、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32: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多项选择题
A、学习策略由规则和技能组成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33: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单项选择题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34: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了()
单项选择题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奥地利
35: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6: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判断题
对
错
37: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目的的说课是()
单项选择题
A、研究性说课
B、示范性说课
C、检查性说课
D、评比性说课
38:在态度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判断题
对
错
3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单项选择题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0:青年初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性上相成年人接近的时期。()
判断题
对
错
41: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
单项选择题
A、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出现
42:林琳在听课时,经常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
43: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__________等级
单项选择题
A、二个
B、五个
C、三个
D、四个
4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隐性课程所具有的功能的是()
多项选择题
A、育美功能
B、健体功能
C、感化功能
D、益智功能
45: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单项选择题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模式
C、CIPP模式
D、对于模式
46: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学者是()。
单项选择题
A、洛克
B、斯宾塞
C、培根
D、罗素
47: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单项选择题
A、先主性
B、多维性
C、密切性
D、统一性
48: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
多项选择题
A、探索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
49:“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不同的认知特征
B、不同的兴趣爱好
C、不同的年龄和性别
D、不同的价值取向
5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信息输出技能的有()
多项选择题
A、教学观察技能
B、口语表达技能
C、板书技能
D、设计课堂教学技能
5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单项选择题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52: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包括()。
多项选择题
A、干部轮换制度
B、定期评议制度
C、值日生制度
D、值周生制度
53:吸引和排斥、合作和竞争是学校里面主要的()。
单项选择题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54:从“所有罪犯都不是有投票权的公民”推出“所有罪犯都是没有投票权的公民”,是利用()得出的结论。
单项选择题
A、换质法
B、换位法
C、换质位法
D、引导法
55: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
判断题
对
错
5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单项选择题
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57:提出“智商”概念的是()
单项选择题
A、高尔顿
B、推孟
C、比奈
D、韦克斯
58:特级教师或专家的课堂教学是没有遗憾的课堂教学,不需要做教学反思。()
判断题
对
错
59: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单项选择题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60:学习策略训练遵循的主要原则()
多项选择题
A、内化性原则
B、生成性原则
C、有效监控原则
D、个人效能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