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2023-08-14   


传统道德文化可以作为繁衍和发展通识教育的土壤
  中国的通识教育迫切地需要走一条本土化发展路径。应该注意到的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蕴含了培养全人的通识教育理念。作为古代高等教育总纲领的《大学》开篇就予以明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以彰明个人完美的德性的“明明德”为起点,通过 “新民”,即通过教与学,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以需要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止于至善”为终极目标。做大学问者,其最终目的不是就学问而学问,而是全方位地求善,以磨练自我修养的和造福社会为目标。孔子本人编六经, 通六艺, 知行合一, 是全面发展的践行者;以六艺而言,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之教涵盖了礼法节度、典籍文化、逻辑思维、音乐素养、体育运动等诸方面, 本身就是通识教育的样本。《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 《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的学问主张等,都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理念。因此, 传统道德文化可以作为繁衍和发展通识教育的土壤, 提供富含人文性、关怀性的文化资源和教育素材。

首要任务是培养了解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日趋强大, 对传统文化的呼唤和重新重视已经成为国人寻根之路上的严肃命题。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大学作为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的主要场所,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阵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引领者,其首要任务是培养了解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并自觉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文化人。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资源开掘


  因此,中国传统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既是在人才培养上对中国坚持文化自觉,以文化强国,建特色问文化这一时代主题的回应。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资源开掘, 汲取“人文通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精华,是从大学之道出发对中国通识教育困境的回应。



相关内容:

  1. 行测知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困境
  2. 行测知识-传承发展——当今高校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亟待加强
  3. 行测知识-他山之石——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是高校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4. 行测知识-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5. 行测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6. 行测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