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城市更新改造精选案例 I 历史街区的活化与再生

2023-07-12   


某学霸上岸笔记经验分享[火]

包括上岸学霸笔记、128个高频考点、手写三色笔记、速记口诀、材料作文30例、公基思维导图,扫码左侧二维码回复学霸笔记即可免费下载,仅限本周!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是uda123123@163.com

请点击:城市更新研讨会 7月21-23日 北京站

请点击:线上课程:城市更新综合测算与产品设计高研班

请点击:线上课程:城市更新业态设计高研班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分享不同类型的精彩案例.

6个历史街区微更新精选案例

01. 高密度城中村新生多元社区场景 |深圳 南头古城

02. 历史街区变身国家4A级景区|广州 恩宁路永庆坊 

03. 低干预手法恢复大尺度历史城区|福州 烟台山乐群路城市微更新

04. 26公顷的微改造实验|深圳 沙井古墟新生

05. 岭南风貌建筑与新生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共生|广州 黄埔区沙步旧村城市更新

06. 新旧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重庆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01

深圳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南头古城内。项目同时面对历史遗产保护与旧城(城中村)改造的矛盾命题,自2016年开始集中进行更新探索,前后经历了两次大的更新改造计划,最终定位于“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旨在打造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特色街区,及商业、办公、居住、文化为一体的活力社区。


当一个区域的生存结构改变之后,覆盖其上的一切都会改变,体现在建筑的更替、产业的兴衰、人口的置换,依循这一脉络,人们的谋生手段、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甚至于人与人的交往方式都将被重新塑造,最终沉淀为彼此不宣于口的区域文化。 
而城中村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她同时保留了每一个发展时期的文化片段,形成一条连续的文化谱系,是一座活着的城市编年史,在后来者需要的时候,可以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一样,仔细翻阅,以寻找那些“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答案。

古城故事

世代绵延的城市谱系

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位于中国深圳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又名新安故城,有着1700余年的建城史,自东晋建立司盐都尉垒、设置东官郡,明代设立新安县衙(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以来,一直是岭南重镇,长期管辖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政治中心)、海防要塞(军事中心)、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经济中心), 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源头。

△ 新安县全图(历史地图)

△ 清嘉庆年间南头古城地图
 

 风貌变迁,南头古城的四个历史时空 

南头古城在其历史沿革中,从明代的军事重镇到明清县治所在,经过新建、重修、增建,至清朝中期大体定型,初具古城形态,但亦经朝代更迭、战乱、社会变迁,原有建筑大多损毁,修复重建的极少,其先后经历了“净海迁界”、“日军占领”、“撤县还村”、“城中村抢建”四次较大风貌变迁,呈现了完整的城中村成长历史。

净海迁界,古城遭弃又复建:清初受“净海迁界”的影响,新安县一度被撤,南头遭损毁并放弃,至康熙八年(1669)重置新安县,仍治南头。

△ 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刻本《新安县志》中的新安县地图 

日军占领,损毁古城风貌:1940年日军驻扎南头古城长达5年,在古城城墙上修筑了17座钢筋混凝土碉堡(现今残余两座),在城内外修建了10多座碉堡和暗堡。大量的民房被改为军营,设置了马厩、军械修理所等,原有的古城风貌被损毁。

△ 侵华日军留下的碉堡

政府外迁,撤县还村:建国初期,保安县政府外迁,南头城终结了其1700余年的城史,回归为一座古城墙环绕的寂静村庄——南头村。 

城中村抢建,城市化的现代村落: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让村庄逐渐突破了城墙,城内外大量历史建筑被重新改造和拆除。

 格局生长,街道肌理与建筑形态 

南头古城依地脉而建,北靠山,南面海,形成了自然地势与村落格局相契合的村落肌理,在漫长的历史进化中,四周城墙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开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外有护城河,城内辟有县前街、显宁街、永盈街、聚秀街、和阳街、迎恩街、五通街、牌楼街、新街等9条街道,故此,周边乡民俗称南头古城为“九街”,村中小孩被唤作“九街仔”。 

生长的古城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速扩张的城市渐渐包围了南头村。

此时的南头村经历了一场与外部城市化同步、自发而另类的自我城市化进程,最终保留了 其自明以来就有的“六纵一横”街巷格局,有机地连接整个村落(现存街道实际为中山东街、西街、南街、朝阳街、兴明街、春景街、梧桐街、文化街等8条)。

△ 南头古城景观发布(1978年) 

随着古城不断消退,村庄不断膨胀,南头古城最终形成城市包围村庄、而村庄又包含古城的城村环环相扣、古城时隐时现的复杂格局——“城中村中城”。

包容的古城

南头村位于深圳城市中心,为外来人员提供了价格低廉的出租房低门槛多样性的在地就业机会。南头村民的自建房多被用于出租房,随着外来人员大量涌入导致市场需求爆增,村民们一次次翻建、抢建而不断增大增高的小楼终于最大限度占满了宅基地,形成了高密度的“握手楼”群,这是一种遍布珠三角地区城中村的典型空间格局,是在城市管控失效和纯粹经济理性驱动下,形成的特殊而另类的城市空间、经济和社会环境。

“自我城市化”的南头古城,拥有建筑1000余栋,其中91%是违建,现有住户超过3万人,流动人口占居住人口90%以上,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15倍,早已融入到了深圳的城市血脉之中。

△ 南头古城街景

散落的古城

南头古城全光谱式地展示了从清代到当下城村演变的完整空间样本,它不仅容纳了多种居住模式和商业业态,也包含了庙宇、宗祠、教堂、中小学校、演艺中心和博物馆等宗教与文化建筑,中西共生,古今共荣。

△ 复原后的新安县衙

△ 南头古城传统信仰空间分布

南头古城是个历史建筑、文物古迹、城中村、旧厂房多种形态混杂的城中村,但也因此,它拥有了深圳这座城市难得的市井烟火气。按照保护等级和建成年代,南头古城的建筑大致可分为历史文物建筑、清末,民国风格建筑、50年代风格建筑、80年代水刷石材料建筑和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比重最大。古城内现状建筑风貌呈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相互交织,共生融合的状态。

△ 南头古城历代建筑层级分类   

南头古城里保存有纪念文天祥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南城门洞、报德祠等历史建筑,仿古县衙也成为昔日行政中心的印记。古城内还有40余座在清代和民国年间修建的,具有岭南广府建筑风格的民居。其中包括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育婴堂等)、10处保护建筑和34处历史建筑。

△ 南头古城文保建筑分布图 

但湮没在城中村中的古城,褪去了昔日的辉煌,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仅占城内千余栋建筑的5%,保护与活化困难重重。

文保更新,未完待续的当代古城

作为历史古城与当代城中村的共生体,深圳南头古城背负两个相互掣肘的命题——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南头一直纠结于古城保护以传承历史(回到历史),还是城中村改造以改善民生(走向未来)的矛盾之中,两种力量的相互拉扯,使得南头古城的发展受困。

△ 南头古城改造前总体鸟瞰   

文保阶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古城内外零星的保护和改造从未间断,几届地方政府也一直试图重新开发古城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这期间虽然积累了大量研究和策划提案,但由于南头古城面积小、建筑存量大、居住人口多、业态低端,在保护与利用开发上存在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古城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一直难以实施。

△ 古城街景 
南头古城文物保护措施:
  • 1983年,南头古城南城门和北城门墙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 1984年,南头古城内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 1988年,南头古城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 1997年,香港回归时,新建八处仿古建筑。
  • 1998年6月,南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制订了《南头古城文物保护规划》。
  • 1999年7月,编制了《南山区新安故城(南头古城)——深南大道邻街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 1999年9月,新安故城管理处成立,专门负责故城文物的保护管理。
  • 2000年,南头古城保护的建设工作正式通过南山区政府的立项。
  • 2002年,南头古城内的南头村碉堡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2002年5月,广东省市文物专家对南头古城南门广场保护进行论证。
  • 2002年11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复同意南头古城南门广场保护方案。
  • 2004年8月,新安故城管理处更名为南头古城管理处,并加挂南头古城博物馆的牌子,同年9月,南头古城历史陈列展览对外开放。
  • 2006年10月,南头古城改造工程将重新启动。
 

更新阶段

南头古城的更新契机始于2011年12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拟投资9亿元,在2010年至2020年间,将南头古城建设成为“体现深港澳同源文化,文物保护完好,人文景观丰富,独具传统文化与商业氛围,空间环境与服务设施良好的城市传统风貌展示区”。

在该规划中,明确提出“体现深港澳同源文化”的规划定位,为此后南头古城更新改造提供了原点和方向,并逐渐进入城市更新的发展阶段。 

南头古城更新改造措施:

  • 2011年12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
  • 2017年,深港双年展在古城的举办,将建筑与艺术进行了融合。通过对产房、街区、住宅、绿地广场等改造,提升了空间质量。艺术家们多样化的介入,也使这个古老的村落焕发了新的活力。
  • 2018年,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 2019年初,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将南头古城保护开发事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纲要。
  • 2019年3月,南山启动了南头古城“蝶变重生计划”,我们又再一次看到了一个变化的古城。
  • 2019年10月,南山区委区政府将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列为全区“三大战役”之一,力争打造为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

自定调之后,南头古城的城市更新主要经历了两个重大更新节点,第一个阶段是以都市实践介入而推动的“再生计划”;第二个阶段是以万科的介入而推动的“蝶变重生”。


设计介入

跨界更新促进古城复兴

更新时间:2016-2018
更新内容:城市设计与研究、局部建筑改造
用地面积:282,637m²
建筑改造面积:12,485㎡
景观改造面积:24,469㎡
更新实施主体:都市实践

2016年初,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介入南头保护与更新项目,藉由叠加古城多重历史信息入手,梳理古城文脉;同时开展详细的现场调研,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交叉比照,逐渐明确古城未来发展定位。 

梳理观念

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发现,长期以来困扰南头未来发展的焦点除了不得不同时面对历史遗产保护与旧城(城中村)改造两个似乎相互掣肘的命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准确认识南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才是关乎它的未来走向的大观念问题。 

都市实践提出:今日的南头是承载着千年古城文化、且沉淀了深圳各个发展时期空间、社会和文化遗产的“南头古城”。她是深圳仅有的能将千年文化传承谱系与30余年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过程全光谱式并置呈现的珍贵城市文化样本。一部南头古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浓缩的深圳城市发展史,相比空间改造而言,古城重生更需要的是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它所承载的本土文化的复兴 

提出策略

基于前期在南头的城市研究,都市实践从反思其发展定位入手,强调尊重历史的原真性,珍视各个历史时空的文化层积,为南头古城保护与更新提出了以介入实施为导向、由点及面渐进式激活、以文化活动促进古城复兴的发展模式,旨在塑造一个本土文化历久弥新、永远鲜活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 

确立计划

都市实践为古城量身定制了六项城市再生计划:游园复兴计划、边界重塑计划、古建保育计划、主街领航计划、文创工厂计划、内城动态更新计划等。

城中村的无缝改造 

这些计划特别关注以重点公共空间改造及公共活动引入对激活和推动古城重生的意义,并以此为载体,都市实践以策展人的身份,提出了将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落址南头的设想,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古城更新。 

实施改造

基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场调研,都市再生梳理出一条空间改造和展览植入高度吻合的叙事主线,尝试重建南头十分匮乏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一条主线

南头古城座落于深南大道以北中山公园以南,依南向缓坡而建,古城历史上曾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北门在清中叶被废弃,传统县城十字街格局的北街随后也渐渐失去活力。古城北部的中山公园曾是深圳最早的公共公园,建于民国年间,古树参天,绿荫环抱,游人如织,而环绕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工业区的围墙把中山公园与古城彻底隔开。

△ 南头古城改造总体鸟瞰 

都市实践打通这一关键节点重新疏通中山南街的北向延伸,部分恢复古城十字街格局的同时把中山公园、古城和南门公园直接连通,这一结构性的关键步骤成为古城未来改造的起点,接下来的改造介入和双年展的一系列展场便都以这条结构主线渐次展开。

△ 南头古城概念轴测图
 

关键节点

秉承南头古城保护与重生的城市设计思路,结合双年展展场空间遴选,都市实践尝试重建南头十分匮乏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以点状分布的建筑空间和室外场地串联为主线,展场分布由北向南分再向东西延展为五个板块:A工厂区组团、B十字街组团、C南城门组团、D古建筑组团、E春景街组团等。整个更新改造的空间叙事继而由“起、承、转、合、聚、敞、隐”7个环环相扣的主题计划串接而成,类似文学和戏剧结构的起承转合,高潮起伏。

△ 2017深双展场改造地图 

【起】

南门公园

穿越古今,再造瓮城新体验

△ 南门公园轴测图


 △ 南门公园实景图 

【承】

“书院广场

一方舞台,动静皆宜小庭院


书院广场街景图 

【转】

“十字街广场”

节点营造,公共活动大演变

△改造前的十字街片区街景

△改造后的十字街片区街景 

【合】

“报德广场”

重塑古城中心·左右嵌入,屋顶剧场小日常

△报德广场轴侧图

△报德广场改造前

△报德广场改造后

△报德广场改造后 

【聚】

创意工厂与集市广场

迷宫厂房,不断生长的展览

△改造前的厂房区鸟瞰

△改造后的厂房区鸟瞰

△厂房区轴测图

△改造后的厂房区 

【敞】

“大家乐舞台”/开放式小剧场

民间舞台,正式与非正式展演

△ A6大家乐舞台轴测图

△改造前的A6大家乐舞台

△改造后的A6大家乐舞台

△改造后的A6大家乐舞台 

【隐】

“城中绿洲”

大隐于市,跟着植物来游园

△城中绿洲鸟瞰

借势激活

2017年12月15日“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开展,展期3个月,首轮更新后的南头古城借势亮相。“双年展”作为一次实质性的城市介入与古城再生计划深度合体,量身定制,巧妙衔接,对古城更新做了初步探索。借助本次双年展,古城的未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探讨和关注。 

本届深双在展览规模、观展人数、活动举办和关注度等方面均创下历届之最。自2017年12月15日开幕以来,主展场、分展场及外围展共迎来超过55万人次的观众(其中主展场超过30万人次,分展场15万人次,外围展10万人次);3个月展期中,主展场南头古城举办讲座、论坛、工作坊等各类活动超过180场,与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积极互动;针对不同群体的导览活动200余场,带领观众读懂展览,让“城市建筑”话题走出专业学术圈的象牙塔,引领更多市民关注自身所在城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2017深双展览来到南头古城城中村,将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植入日常生活,改善古城公共空间,也给居民带来对未来生活多种可能性的想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城中村的固有观念,而城中村所蕴含的潜力和可能性,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为深圳城中村发展留下一份城市档案。 

“后双年展时期”的南头古城,不断完善着古城片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但如何持续更新?未来采取何种运营模式?成为了本阶段南头古城将要解决的核心命题。

蝶变重生

城市微更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9年,南头古城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深圳与香港、澳门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承载17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作为深圳的城市原点,港澳的历史源头,在体现深港澳“同宗同源文化底蕴”方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极具“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顺势而为,重张定位

2019年3月起,南头古城正式启动“蝶变重生计划”——南头保护修复与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立足“粤东首府,深港之源”的高占位,营造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特色街区,留住乡愁,面向未来,旨在将南头古城打造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深圳本地文化和深港澳源头文化的城市文创新地标。 

沿袭前期的空间规划思想,2019年南头启动了新一轮古城改造,2020年8月阶段性改造完成。 

三方协同,推进更新

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模式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三方主体联合,协同推进“微改造”的模式。 

南山区政府成立“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指挥部”,召集各职能局、属地单位作为参与单位共同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规划方案由南山区委区政府先行审议,通过后报深圳市领导审议。期间需先向南山区更新局、规自局、土地监察局、文体局、工务署、城管局、南头街道办、交通管理局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沟通汇报;待方案通过区政府审议后,报深圳市规自局、更新局等职能部门沟通汇报。 

微改造模式充分考虑到了现有古城居民的安置问题,在改造前协调古城内居民搬迁:对于非股民的原住民,协调南头城股份公司调剂提供短暂租房;还探索异地搬迁模式,对于必须拆除的建筑,在临近更新项目中给予回迁安置等。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古城基础设施升级、古建修缮保护、街区打造、文化策展、景观环境提升公共部分建设,由南头街道办事处牵头进行楼栋的回租工作。 

万科作为代建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管理。 

确立原则,有机更新

本轮的更新改造旨在强化南头古城历史文化挖掘、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对整个古城进行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进行城中村综合治理、引入特色业态带动片区发展。 

本轮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提出有机更新的主张,采用微改造方式,以空间升级、业态升级为抓手植入新的内容,突破单一的商圈业态,带来新的人群,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具有古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标杆。 

以点带面,分期改造

考虑到工程浩大,南头古城的改造是采取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方式,分期开发各街区,其中中山南街、北街作为一期示范段改造工程中山东街、西街及创意厂房、园区为陆续改造的二期工程

△ 南北街主轴示范段平面图

△ 南北街主轴示范段实景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山南北街示范段改造工程以十字主街、街心公园、工业区厂房作为重点改造区域,其中十字主街其保留了明代以来所形成的古城格局,将改造后的南头古城划分为五大区块——北坊、南门、中汇、西集、东廊。

△ 五大区块划分示意图
 

升基建:基础设施改造,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

在中山南北街示范段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街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基础设施改造:重整道路,增加供暖,敷设新的街区排水系统,扩大电力容量,增加公共卫生间等;

新基建升级:现代科技感的融入是改造延伸。项目围绕“民生需求+景区建设+文旅提升+服务提升+商业管理”,启动“南头古城5G智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准备采用5G/AR/VR/MR/3D/AI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再现式、互动式的数字化新体验,建设“文化+旅游+商业+社区”新业态,打造智慧化的古城生态建设。 

公共空间改造:在城内增加不超过现有建筑15%的连廊、电梯、楼梯、配套管理用房等非经营性空间; 

增设社区配套:打造停车楼、公共展览空间、菜市场、游客服务中心等社区级公共配套设施及小型商业服务设施;

△ 游客中心改造前

△ 游客中心改造后 

特殊节点改造:古城南门外泰源工业区、和美医院及古城西侧南山汽车站的更新改造。

 

造景观:景观优化提升,改善街区环境品质

南北主街以老麻石铺贴、小料石收边,还原明清时期的街道铺装,并利用高差嵌入文物构件进行展示。

△ 重整道路,还原明清时期的街道铺装 

同步对沿线的街区景观和关键场景进行更新,如入口牌坊、临街围墙、城门广场、街道绿地等,并增设休闲设施。

△ 叠园改造前实景图

△ 叠园改造后实景图

△ 砥园小景

此外,通过优化夜间灯光,营造温馨的归家路径,由此呈现安全、浪漫、可夜游的“不夜南头”氛围。

△ 不夜南头

 

理文脉,修缮文保建筑,传承文化谱系

在古城的南北向轴线上,分布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由古城牌坊、关帝庙、南城门延伸至古城深处,形成了有序的空间序列。

△ 古城牌坊

△ 南城门

顺着这一文脉序列,南头古城新增古城数字历史体验馆、古城改造历程展示馆、城墙遗址展示区等新的具有文化公益属性的文化配套空间,持续讲述古城的过去与未来。 

南头古城博物馆:展现南头古城的历史文化,馆名为金庸先生于2003年所题。

南头1820数字展厅:展现的是两百年前南头的繁会盛景,用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1820年的南头古城。

万化同源-献礼特区40周年展厅:分别从“山海同貌”、“经济同体”、“文化同心”和“行政同属”——来对珠江口区域的“同源”进行具体的解读。

南头新生场-综合服务中心:南头古城的综合服务中心,为记录南头古城项目改造新生的社区会客厅,提供咨询导视、信息指引、活动通知等综合服务。

文士华宅:建于清朝年间,改造后划分成“朝花夕拾” “匠心独运”“织金广彩”三个展厅,分别展示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南头牌匾故事、广彩瓷器背后的南头古城海上贸易史等。

△ 织金广彩
 

微改造,改造单体建筑,营造内容载体

除了有历史价值的文保建筑,本次改造对古城内千余座建筑重新修正,其中包括284栋房屋拟定回租的房屋,在保持原有规划与结构的同时,进行精细化修缮与轻微改造,提升品质与更新建筑,延续原有清代与民国时期的广府民居建筑特色与精华,让岭南风情与本地特色、当代艺术相融合,凸显古城文化底蕴。

在对单体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以有机更新为原则,楼栋建筑面积不新增,楼栋用途可进行改变,由原本的单一居住属性转变为商业、办公、居住、公共空间等多种属性。并按相关规定,可适当新增消防连廊、配电房等公共配套设施面积。

这些改造后的建筑空间,是业态引入的载体,也是激活南头古城的有机组成,是丰富街区内容体验的直接呈现。

2020年8月26日,万科历时17个月的改造提升,南头古城下焕然重生,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经历世事沧桑的南头古城终以新貌“迎客”。重张当日,南头古城开放了18个网红打卡点位、 24个精致好物原创品牌、8种美食风味、4种现场互动演出,7场工作坊,1次与人类学博士的对话,让人重新认识了南头古城。


△ 古城开街仪式
 

持续运营,活化街区

为了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在政府的指导下由业内经验丰富的万科公司、南山区属国企深汇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南头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运营公司,发挥企业、社会和居民的力量,共同管理运营。 

根据规划,改造后古城内的建筑由运营公司向村民统租15-20年。

 

品牌定位:源·创·艺·活

南头古城的后续运营立足“粤东首府,港澳源头”的项目定位,在历史文脉的保护与活化基础上,提出“源·创·艺·活”的品牌宣言,植入包括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休闲商业、品质居住等多元业态和内容,实现设计、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地区性和国际性的发展,实现集商业、办公、居住、文化为一体的多元活力特色街区,为古城带来新生的创意活力与品质人文的美好生活。

 

运营思路:打造创意产业聚集地

南头古城改造完成后分为四大功能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并依托空间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加强粤港澳三地的文化研讨交流与创新创意合作,打造湾区文化地标和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地。 

商业方面,在保留原有的生活居住类气息的基础上,持续引入有品质、有调性、有故事的商户,吸引文化、创意、艺术类商户进驻,持续挖掘港澳背景及广东本土特色商家; 

产业方面,引进设计创意类产业办公,打造深港文化创意平台,吸引具有影响力的创意行业协会,汇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类头部企业和人才,培育及推动深圳文创产业和发展,营造展示、销售、创作于一体的产业模式; 

居住方面,打造多元化品质青年公寓,为来深奋斗的年轻人提供高性价比的租赁空间,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文化方面,通过历史文化策展与科技艺术相融合的现代手法打造常设展厅、展馆并持续开展文化创意及艺术类展览、沙龙、讲座、市集等活动,引领古城新生与品质人文的生活方式。 

业态更新:特色业态创新在地文化

古城业态打造注重增添创新创意的文化元素,引入具有本地或港澳特色、历史底蕴,或与科技元素、创新文化艺术相关的商业类型,如本地老字号、港澳特色餐饮、怀旧零售、非遗文化体验、设计师集合店等,特别是有故事、有情怀、能够体现同宗同源或深圳本土精神的商户。 

330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甄选30+优质品牌,引入了传统特色餐饮、新式休闲配套、文创精品零售、人文生活居所四大特色业态,打造南头古城的活力多元生活方式。

△ 南头古城导览地图
传统特色餐饮:包括有襟江酒家、九街糖水、麦奀记忠记、钟薛高、荟真集、邓家传文糕点、好好味面家等粤港澳经典老字号餐饮,莲香楼、天后站清汤腩等首次进驻中国内地的香港经典品牌,以及Gaga GARDEN、IP形象Miffy主题餐厅、She&Flora森林餐厅、La Moda等6家新式人气品牌,即传承又开创。

△ 襟江老饼家


△ 木墨


△ 彬妈糖水

△ 襟江酒楼店面外观

△ 好好味面家

△ 天后站清汤腩店内

△ She&Flora森林餐厅

新式休闲配套:在“大家乐”广场原址上改造的竹园,由闲置弃置地、老化绿地改造成的迷你“口袋绿洲”、“花境公园”、“砥园”、“叠园”等。

△ 竹园 

文创精品零售:展示老物件的壹日物仓ONE DAY、感受生活中汉字之美的字在、香港设计总会创办的“双城品未”品牌店等。

△ 南头古城新街景-壹日物仓

△ 字在

△ 南头古城新街景-物语独白 

人文生活居所:引入万科旗下品牌公寓-泊寓旗舰店,以及设计师酒店,在古城中为城市新民营造一方心灵居所。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区为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的内容之一,划分为“物物集”、“光合社”、“if工厂”三大产业片区,各自拥有不同的定位与对应的软硬性功能支持,随着南头古城东西文化街和工业厂房改造完成,还将引进更多深港文创行业领头羊公司,依托深港设计、文创行业协会,为深港青年搭建创新创意平台。

△ if 创意工厂

内容生产:文创活动引导生活方式

南头古城自开街以来,先后呈现了万化同源-献礼特区40周年展、出土文物系列展、南头牌匾故事展、香港文创设计IP展、深圳设计周、深港文创设计IP展、源野集市集活动、中秋国庆双节活动、衍生品设计竞赛、南山戏剧节、深圳湾艺穗节、古城里·创意生活节等创意文化类精彩活动,为古城居民与深圳市民带来具有深度体验的文创生活方式。

△ 源野集

△ 《垃圾去哪儿啦——环保互动生活艺术展》展览 

△ 深港文创设计IP展

△ 2020深圳设计周海报及馆内展品图 

借由丰富的业态和文化艺术活动,南头古城吸引了众多青年艺术家、新锐创意人、潮流青年群体等社会中坚力量,极大的丰富了古城的人口结构,为古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动力。

引导产业,融合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南头古城稳站“粤东首府,港澳源头”的文化定位,依托其原有文化资源及发展优势,探索出了一条活化先天文化,涵养后天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路线,为打造体现深圳本地文化和深港澳源头文化的城市文创新地标提供了清晰的执行路劲。

 

梳理文化线索

南头古城的文化资源及发展优势可以通过两条线索梳理: 

线索一:明线,溯源先天文化

深挖南头古城历史价值,通过研究南头古城在大湾区地缘背景下各历史阶段的角色和海洋文明背景下的中国特性,讲述其历史重要性。

通过强化留存的历史痕迹讲述故事,这些故事从平民视角去理解她曾经是海防重镇、多时期的衙署、超千年的盐业发展、近代的商贸集散、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宗教生活的演变、历史名人的故事、鸦片战争和香港分界的历史发生地等各种角度,描述一个蕴藏着深港澳行政与文化同源历史的南头古城。 

线索二:暗线,涵养后天文化

通过引入文化、设计、创意型产业和内容,让古城不仅仅是居住功能,也是当代文化的生产者。这个手段的价值在于改变人口结构,增加古城的文化厚度。

其次,双年展带来文化圈层的关注以及南头古城改造后,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士介入南头会改变这种现状。所以维持并强化这种势头,引入更多相关产业资源,让更年轻的,更活力的,更文艺的人群进入南头古城工作和生活,实现古城的人口结构置换和良性发展。 

在这两条文化线索的交织下,南头古城呈现出强烈地域气质,浓郁历史痕迹和故事,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活力的街道和生活,多元参与的人群以及能够体现到深圳城市发展纵贯全历史时段的文化名片。

 

发展文化产业

南头古城产业片区,在保留传统特色街区的基础上加强创意设计,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加快特色文化产业与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区涵盖研发、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多元载体,打造产商深度融合、社区共享、创新产业生态的文创社区。

建立深港澳文创设计平台,培养及推动深圳文创产业发展,营造展示、销售、创作于一体的产业模式

通过丰富的文化产业运营经验,引进成熟的行业领头羊企业,整合产业链条上下游的联动,并带动当地初创团队的孵化及发展,拓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南头古城的更新正在持续进行,致力于打造成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标杆的特色文创产业集聚地。

更新启示

未完待续的城市更新

每一座城中村在其生长的城市中都有其特殊的存在意义,南头古城在当下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被重新发现,其“粤东首府,港澳同源”的定位,已经昭示了这个“现代化城中村”是一个文化象征意义先于经济实用意义的“精神地标”,但激活其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才是让“港澳同源”的在地文化得以延续和被接受的前提。

 

关于路线

南头古城的两次更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秉承着相同的规划思想,都采用了“微更新”的方式,但在更新目标上却截然不同。 
前者是方向的探索,试试水;后者是落地的实践,要出成果。 
这就决定了在改造方式上,前者更温和,后者更深入。 
在运营模式上前者善于借力文化活动激活街区,引导街区自己更新;后者则必须考虑可持续的商业运营,主导街区定向更新。 
前者认识到并尊重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城市生态本身就是一座不断自我更新着的城市有机体,而后者则是要让这个城市有机体在一个更大的城市系统中按照某种共识有序地更新,以其希望的方式,朝着其希望的方向生长。

 

关于目的

但单纯的“新”,并不存在可延续的土壤。任何形式和程度上的更新只有被系统需要的时候,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所有的创新、探索、实践,都是为了找到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 

对于机构而言,城市更新是为了生意,但对在地居民而言,城市更新是为了生活。富有前瞻力和执行力的更新者,既不能把建筑拆了重建,还要平稳的对建筑内部结构以及依附于其上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完成重构,这是一场与时间同行的“城市开荒”。 

与整体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相比,南头古城的“微更新”,以文化为原点,修古建、讲故事、升基建、引产业,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精耕细作,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认知上的长远谋划更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城市更新是实现目的的工具,而非目的本身。

 

关于可持续

但无论采取了何种更新模式,任何一类城市\\村落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都会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无论最初的奠基者如何规划,也无论后来的继任者或管理者如何协调和约束。 

而城市更新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无法不断的重新梳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更新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并保持一切的平稳过渡,这也许就是城中村永远是进行时的原因,也是城市更新必须可持续的底层逻辑。 


项目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
委托方: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
规划设计管理:万路设计,万科城市研究院
设计总包:深圳市博万建筑设计事务所
景观设计:奥雅设计、Lab D+H
施工方: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方:武重义/MVRDV/上海集合/都市实践/梓集/竖梁社/厘米制造/南粤古建/壹拾壹/奥雅设计/D+H Lab/大观国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朋格幕墙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尊鹏幕墙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上行线设计有限公司

02

广州 恩宁路永庆坊

永庆坊位于老广州的核心地带,恩宁路。这条老街在晚清开埠的时候曾经是南部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域。在解放后恩宁路逐渐破败,荣光不在。近年来,恩宁路的主街被逐渐开发成了老字号一条街主打文化旅游。虽然主街成了旅游景点,但是两侧的小巷以及周边的社区仍然是一个无人问及的贫民窟。



我们的项目正式其中一个老街区的改造,恩宁路99号永庆大街。永庆大街的区位十分优越,紧邻恩宁路主街,背靠著名的粤剧历史博物馆。街区内部有汪精卫的故居,李小龙的祖居等历史老建筑。在新的旧改中,星巴克体验店将会引入这个老区。同时,万科在旧建筑的废墟上建成了万科的创业中心,青年旅社以及儿童早教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项目开发,原有住户并不像一般的城中村改造一样拆除回迁,一大半的原著名选择留在老的社区。所以,我们在永庆坊的公共空间设计将会面对一个最为独特的议题:新的旧城改造如何让新的业主与老的居民“永庆,共生”。另外,如何有效的利用大规模拆迁产生的废料也是我们此次设计的重点。

未来的永庆坊,老民居,老商铺,历史建筑星巴克咖啡创业营地早教中心的建筑各有不同风格多样,公共空间的设计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将这些独特的建筑物连接起来呢?公共空间的节点如何营造才会成为一个吸引人气又不影响原住民的地标呢?

为了解决场地问题。我们将复杂的场地分成了三个系统,流线系统与文化节点系统以及自然节点系统。流线系统通过独特的历史铺装连接不同的建筑物与周边的社区。而文化节点系统则形成人们聚气的所在。空中自然节点系统在屋顶营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空间。

同时,我们有效的利用了场地的废料如瓦片,青砖,麻石以及木材并将它们变为景观元素,变废为宝。


为了统一场地的设计风格,景观设计需要一个灵魂贯穿始终。我们的灵感来自于恩宁路错落的坡屋顶。为什么不把这个独特的语言剪下来形成一个个的景观剪影呢?设计剪影不但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标示系统,剪影也营造四个重要的节点空间。历史剪影大瓦墙落水,节庆剪影木阶梯,休闲剪影屋顶花园以及人物剪影李小龙祖居入口花园。

1


木阶梯 Grand Wood Step


2


大瓦墙落水 Tile Cascading Wall


3


李小龙水景 Bruce Lee Waterfeature


4


屋顶花园 Roof Garden

同时, 我们还为场地设计了一整套景观标识系统,将信息剪切到了场地系统之中

景观设计:LAB D+H

主创景观设计师:李中伟,林楠

设计团队:林淼,崔荣埈,梁宗杰,钟惠城,朱宜嘉,蓝浩,张家茜,樊彧菲 

客户:广州万科

广州万科团队: 程国炎(时任),李婷婷(时任),陈嘉健(时任) 

建筑团队:竖梁社,南沙原创

实景照片版权:程国炎、刘建楠、李婷婷

03

福州 烟台山乐群路城市微更新




2021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Landscape Institute Awards)于2021年11月25日公布,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每年颁发给全世界风景园林学科领域优秀的从业人员,以表彰他们为学科所做的杰出贡献。2021年度大奖,中国仅有3个项目获奖。其中,Lab D+H上海的“烟台山乐群路城市微更新项目:历史街区的互补性修复”以对城市更新的关注与在地性表达获得评委团的一致认可,荣获景观遗产类(Landscape Legacy Award)大奖。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烟台山社区的复兴是宏观尺度下的城市微更新实践。设计手法是克制的,通过探索场地内文化脉络,从历史中汲取灵感,恢复原始建筑空间,保留原生植物,悉心处理文脉与地脉的关系,使每个设计元素恰到好处的存在于整个历史空间的叙事中。
历史的记忆通过景观体系下的城市更新获得新生,研究照片和历史资料,恢复历史空间的原貌,协调处理修复新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比起推倒重来,微更新能保留烟台山特有风貌并使之延续传承,也更强调整体人居环境、公共设施改善。大量的留白为不同的功能融入形成了可能。看似毫无痕迹的设计实则经历了巨大的努力和克制。使每个新的设计元素恰到好处的存在于整个历史空间的叙事中,置身其中甚至有一种穿越感。在狭长的线性空间中出现一系列舒适的小场所,或是外摆休憩区或是公共空间,在步移景异的上山过程中人们可以很好的与他人与环境互动。通过为公众塑造新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更好的享受场地,并感受到场地内的文化脉络。

△ 烟台山乐群路鸟瞰效果图


△ 烟台山乐群路规划总图

△ 改造后的烟台山乐群路

文化脉络

SITE HISTORY

福州烟台山,位于闽江南江滨沿线。作为首批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它曾是福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乐群路贯穿烟台山,是该片区域内最为重要的一条城市血脉。然而,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洗礼后,老街巷的建筑破坏较严重,且已出现空间空置、设施老化、配套业态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重振烟台山片区活力,延续城市文脉成为亟待解决的第一要务。

△ 烟台山浓缩了城市历史精髓,是福州版的“万国建筑博物馆”,更是凝固的中国近现代史


设计挑战

DESIGN CHALLENGE

空间受到居住人口庞大和留存的大量历史遗迹的限制,烟台山的乐群路的设计不适合通过大规模的拆建进行更新无法通过标准的改造手法完成。公共空间的重建,便成为了场地的破题根本。经过专家研讨、照片历史资料研究,团队决定以景观微更新的干预手法恢复一个大尺度的历史城区。设计团队从研究中提炼历史价值,量身定制修葺更新方案,留住片区温度的公共空间等手段,更好的为邻里营造场所并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 改造前的烟台山乐群路是破败混乱的

△ 烟台山乐群路文化资源分析

△ 烟台山的道路系统图纸,乐群路为烟台山的主路,而九条小巷连接到周围的社区,这就是仓前九里的由来

△ 烟台山的现状植物图,我们经过了仔细的测绘,标出了不同的植物群落并进行保护




用景观道路系统修复原始空间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ALLEYWAYS

烟台山道路系统由一条主道和无数条支路构成。为提供当地居民适宜公共空间及生态环境,提升历史街区的交往活力,设计师在狭长线性的支路空间内增设了一系列舒适的小场所和外摆休憩区,并通过铺装的界定形成了停留区和通行区。主道动线将人们带入一个个开放空间。大量的微型口袋花园就在巷道的死角空间应运而生,开放式的空间为在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 乐群路的转角,车行的功能被极大的保留,而行人的互动也被最大化的激活

设计师通过台阶的设计消解了原场地内复杂的地势高差,巧妙地链接了高低路面。倾斜的古树被设计成了场内独特的景观地标,利用植物柔化了建筑的冰冷感,有效地协调了居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设计团队通过道路的契合、链接了区域内的碎片,将口袋花园的景观设计连接在了一起。一动一静在沿途的标识、石刻的文字中相连,营造了社区的创生。人们在移步换景的上山过程中也可以自然地与他人、与环境产生互动,由此促进片区交往因子的活跃度,提升空间活力。通过铺装的重新界定,乐群路最大化的保留了车行的功能,而人行的烟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 乐群路成了市民写生的场所

△ 传统的市民生活在乐群路回归

△ 乐群路的通行功能并没有被影响

△ 下课后学生们仍然可以在街边小摊买午餐




节点设计

NODE DESIGN

场地的拆迁中,大量的老建筑材料被保留下来。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及“可持续性”原则,石头打碎后铺平人行道。虎皮石斜垒成为挡土墙,瓦片变成了透光的花窗,麻石变成了场地的种植钵。老砖和新砖在砌墙时进行的刻意融合。在老砖稀缺时通过植物做旧来最大化形成历史街区的文脉感。通过大量的新老材料的结合将场地的现在和过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 「古法修葺围墙」

△ 我们仔细的调查了所有的老照片并在三维空间中逐渐复原


△ 历史的记忆和现实的场景形成了时光上的对话

△ 使用在地材料和传统的工艺复原街道墙体和铺装
△ 新老墙体的差别变得难以察觉
△ 时间和空间在巷道中形成了一种统一
△ 改造后的乐群路仍然是贯通烟台山的主干道
△ 而传统的记忆也被最大化的保存了下来
△ 旧的墙体也被我们进行了最大的修复
△ 烟台山的历史像寒武纪的岩层一样在场地中重新呈现
❒ 「原生材料再利用」

△ 原生材料再利用

△ 通过溯源历史,恢复了街道的原本风貌,使之融入在环境之中

△ 新的踏步经过了处理和时间发生对话

△ 石材地刻的历史地图与老石材配合形成了独特的空间

△ 烟台山的古地图被篆刻在石材之中

△ 废墟中的每一个信息都被最大化的利用

在乐群路上,百年的榕树和银杏树在乐群路上比比皆是。设计师尊重传统街巷肌理,严格保护大型老树及大部分植物,保全街区历史感,实现植物和场地的共生关系。我们在缝隙空间中增加绿色。通过洒入草籽的方法使植物在麻石墙体上生长。石阶旁,花草在麻石种植钵中自由生长,砖瓦缝隙中亦有藤蔓渗透而出。另外,在修建的过程中,邀请当地工匠使用传统方法修复围墙。将原本封闭的围墙修改成半通透围墙,利用高低差,既保护了居民隐私,也让大量的植物和建筑的细节能够从墙中透出,形成独特的半围合空间。原生植物的种植营造出生机和诗意,令新的景观与烟台山和谐共生。

△ 我们最大化的保留了场地的植物并加种了很多的新的种植,让烟台山乐群路包裹在自然之中

△ 青苔从腐蚀后的麻石的缝隙中

△ 路边挡墙的爬藤


△ 老树被保留,新的苔藓也从墙体中长出

△ 蕨类用生命力填充了墙体和步道之中的缝隙

△ 树影斑驳使古老的巷道变得更加独特
△ 就算是最为隐秘的小巷也是自然和历史对话的场所

△ 所有的设计都围绕着老树自然展开

△ 老的树根和新的墙体形成了独特的对话

△ 人们甚至不会察觉场地曾经的模样

△ 烟台山的灵魂用自然藏匿在巷道之中

回应历史空间的叙事

THE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NODES

❒ 「石厝教堂」


石厝教堂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却长期得被高墙遮挡,形成封闭空间环境。设计团队根据历史文献对围墙和庭院进行改造,复原了石厝教堂围栏及大门,并保留了庭院内的百年银杏,重塑院内历史风貌。为了完整呈现教堂建筑原貌,团队将教堂入口处已被掩埋的台阶的地平降低了近一米。原树池外特意扩大加砌了一圈形成了双层树池,以保护古银杏的树根,现场废弃的石板材料和砾石被重新收集用于铺设教堂内院。极简的景观设计烘托出场地内静谧安详的氛围。

△ 石厝教堂平面图

△ 石厝教堂,兴建于1860年,原名圣约翰堂( St. John's Church),五口通商之后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

△ 银杏古树成为了乐群路最大的亮点之一

△ 通过半透的围墙,人们可以更好的观察秋季的落叶

△ 每逢深秋,银杏落叶形成了乐群路独特的景致

△ 废弃的麻石板经过回收形成了场地的铺装

△ 废弃的柱础也昭示着场地的过往

△ 一切的岁月都和现有的设计融为一体

△ 石厝教堂定期会开放,方便市民参观

△ 经过设计后,市民终于可以近距离的观看这个古老的修道院


❒ 「闽海关税务司」

在闽海关税务司的景观改造中,我们保留了原有即将倾倒的古树,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历史纪念空间,老树花园。简洁的台阶消化了场地的高差,历史的故事刻录在花岗岩座椅之上。现在的闽海关税务司成为了福州市民的秘密花园。

△ 闽海关税务司航拍图

△ 税务司的古树虽然快要倒塌,我们尽全力将其保留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古树花园

△ 闽海关税务司的后花园成为了烟台山市民的后花园

△ 历史的故事被刻在花岗岩坐凳之上

△ 苔藓和台阶形成完美的图底效应

△ 复杂的高差被台阶消化



社会意义

SOCIAL SERVICE


在修复和翻新烟台山旧貌过程中,将复兴痕迹隐于场地设计之中,尽可能的向场地居民与游客还原片区原始历史面貌。将历史文脉及现代视野在场地内有机融合,使烟台山再现其世纪沧桑后的芳华活力。

△ 良相的标识和新的墙体在几场雨后已然和自然融为一体

△ 烟台山的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留白为标识的融入成为了可能

△ 将复兴痕迹隐于场地设计之中

△ 闽海关税务司成为了烟台山的婚纱拍摄的打卡点


△ 如今的烟台山再现其世纪沧桑后的芳华活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烟台山乐群路城市微更新
项目位置:福州,中国
项目面积:2.7公顷
项目业主:福州万科
景观设计:Lab D+H上海
设计团队:李中伟,林楠,张家茜,周建,徐旭辉,李秀娟,龚浩堃
标识设计:良相设计
摄影版权:鲁冰,存在建筑,仓前九里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由©存在建筑、©仓前九里提供

04

深圳 沙井古墟新生


场地解读 | Site Interruption


沙井古墟地处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是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一条古老的河流——龙津河,一幢上千年历史的南宋建筑遗址——龙津石塔,以及几百栋老屋、十几处祠堂,若干古井、牌坊、废墟和遗迹等。今天,它又混杂了城中村、临时建筑与非正规移民社区,整体风貌呈现出极具特色的新旧杂陈和多元共生状态。

▼沙井古墟是深圳现存最大的混合型历史街区

▼沙井古墟航拍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沙井古墟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索一种基于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之上的城市更新与城市价值再生模型,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受沙井街道办和华润置地集团委托,策划、设计了一组景观/建筑/室内设计微改造(含新建)项目,同时作为策展人,一并策展了“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在真实的街道&村落生活场景之中植入现场展览,同时组织村民和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期望借助有创意的设计和展览,发现历史遗存的独特美学价值,创造全新的文化融合场景,激活已经趋于衰败的地方生活社区。沙井古墟新生计划和时光漂流城市现场展,从2019年9月初开始,到2019年12月底全部完成,整个策划、设计、策展和展览过程历时四个月。


场地解析 | Site Analysis 

▼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展览主海报(策展人:张宇星、韩晶,展览视觉设计:SURE Design)

沙井古墟新生是一个包含了河流整治、景观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等项目在内的历史空间保护、激活、再生系列计划,其主体项目是对龙津河的一段(约70米)进行示范性的水体整治和景观改造。同时,在龙津河沿岸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场域地点(如废墟、老屋、戏台等),采用“融合设计”方法,在保持场所特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顺势营造,增加整个地区的在地空间吸引力。
▼沙井古墟新生-设计范围

沙井古墟新生,类似于一种“针灸疗法”,选择最关键的经脉、穴位,对其进行轻微干预,避免因为突兀的设计介入而造成地区社会结构和空间纹理的断裂。包含六个(组)改造和新建设计项目,分布于龙津河两侧:A、龙津河河岸景观;B、龙津水榭;C、戏台;D、废墟花园;E、山墙之家;F、老屋影像馆。
▼六个(组)改造和新建设计项目分布于龙津河两侧

龙津河曾经通航,从沙井古墟穿过直接流向珠江,是古代市集、贸易、运输的重要通道。后来由于墟市的衰弱,河道被逐渐填塞、减窄、污染,变成一条宽度仅为2米左右的黑臭水体,并且被用铁栏杆围护起来,防止人掉入其中。项目采用低成本的雨污分流方法,把现有河道的纵 剖面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污水箱涵;上层是雨水通道(在没有雨水时,可以将附近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注入其中)。
▼龙津河雨污分流改造-河道剖面示意 

进一步,将河岸两侧的栏杆取消,把封闭的河流完全打开,交还给市民,并在河岸两侧设计了一组花池、座椅、小桥、步道等,使龙津河焕发出生机。于是河流得以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可以亲近、触摸、玩耍和游戏的场景。
▼龙津河河岸景观改造设计意向图

▼方案总平面

▼废墟花园

▼老屋平面、立面

▼戏台平面、立面

▼雨污分流改变了河道剖面,利用现有河道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雨污分流维持了村落现有排水系统

▼河流重新成为有趣的日常生活场景

▼河道两侧有很多潜在的场所空间

▼通过设计和展览将河流转化为有意义的场所

▼重新设计后的道路 

龙津河一侧的道路完全挤压到河流边,“道路争抢河流”的现象非常严重。即使如此,道路仍然处于无序杂乱之中,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行人等混行在一起,交通效率并不高。对此,设计提出了一种平衡性解决方法:对道路线型重新设计,采用“道路裁剪”方法,把道路线型适当弯曲,将一些不必要的道路线宽减窄,还给河流水体和河岸景观,道路瓶颈处则适当加宽。
▼路线适当弯曲,不必要的路线减窄

道路剪裁之后,“裁直剪曲”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边角余料空间,可以用于景观绿化、观赏休憩。设计了一些悬挑花池、美人靠座椅、过河小桥,丰富沿岸景观。进一步,将岸边新增边角余料空间的标高降低之地面以下,从视觉上拓宽了河道宽度。
▼从道路中“挤出来”的路边座椅

历史上,龙津河的宽度曾经达到5-10米,后来逐渐被填塞,道路和房屋占用了河道。为此,选择局部地点尝试适当增加水体宽度,“还路于河”,设计了亲水台阶,可以供人们在水边玩耍,体验河流的原始魅力。
▼亲水台阶

如果把沙井古墟当成一个大型、开放的“历史场景美术馆”,为了实现步移景异的游览效果,就需要设计独特的游览路径和观看地点,让人们“不经意”地发现历史遗产之美。于是,设计一个看得见风景的地点,也许比设计观看景观本身更加重要。龙津水榭就是这样一个地点,它位于龙津河的一个桥边,横跨在河面上,可以在此观看河流的上下两个方向,也成为村民随意休息交往的微小场所。
▼水榭边的原始场地坑洼不平

▼用轻轻触碰、可循环再生的方式营造场所气质

沙井古墟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曾经是南宋归德盐场衙署所在地、200年前的深圳四大墟市之一,也是珠三角著名的蚝乡、粤剧之乡和螳螂拳武术之乡。但是由于整个地区的衰弱,这些传统文化也已经走向式微。建筑师希望通过一系列公共空间的恢复、改造和创造,激发当地文化遗产的复兴。其中,一个重要节点是戏台。戏台建筑原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成为一个“无用空间”(里面设置了微型消防站)。为了重新恢复戏台功能,设计师用很轻的方法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从当地收集一些旧木材和青砖,用于室内装饰和地面铺装。于是一个具有历史质感的“融合场景”被创造出来,村民组织以及社区机构可以重新利用戏台从事文化活动。
▼利用废旧木材和青砖创造具有历史质感的融合场景

▼废墟花园设计意向图

在戏台附近有一处建筑废墟,长期荒废变成了杂草丛生的空地,有居民在此种菜。建筑师利用废墟边的公共厕所屋顶,顺势设计了一个空中廊桥系统,包括大台阶、空中栈道、脚手架海报塔等,让人们可以走到二层标高,近距离观赏近在眼前的历史建筑群(包括两个祠堂、一个家塾、环绕周边的老建筑群)。同时,利用废墟一侧的小空地,将其改造成为室外广场,铺上木板,可以坐在此处休息,也可以从事小型交往、休闲、聚会、体育活动(比如在此练习螳螂拳)。
▼废墟花园航拍

▼通往废墟花园处有一个公共厕所

▼利用公共厕所屋顶顺势设计了大台阶和廊桥系统

▼在完整保护废墟遗址的基础上增加空中步道

▼新增的空中廊桥系统与废墟完全脱开

▼山墙之家设计概念图

龙津河水闸处的六角亭广场,是整个沙井古墟新生计划的核心区域之一,汇集了众多历史古迹,包括六角亭、古牌坊、归德盐场衙署遗址、围头古井、观音庙等等,这儿也是当地村民休闲、聚集的场所。建筑师选择了六角亭正对面的一栋老屋(一楼是麻将馆,二楼为居住)山墙立面进行改造,试图在已经非常丰富的历史场景中,塑造出新的戏剧化场所特质。山墙立面使用黑色穿孔铝板(孔径40毫米),脱离老屋原有山墙建造。
▼夜晚灯光透过穿孔铝板立面,形成戏剧化的效果

▼将立方像素系统融合进一栋老屋

将“抽象网格空间”和“立方像素空间”同当代以及历史空间进行融合,是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经常采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本项目选择一栋空置老屋进行了实验,在老屋入口处增加了立方像素系统(黑色花纹钢板+透明白色亚克力),并且延伸进建筑内部。由于这个系统是具有可变性和容载性的,类似于一种“建筑基础设施”,因此可以将屏幕、投影、灯光等设备自由安装其中,从而实现在几乎完全不改变建筑原有状态的情况下,包容高密度的媒体信息功能。
▼影像馆鸟瞰

▼立方像素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媒体盒子”

▼走在小巷中就可以看见媒体盒子里的影像作品
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

策展人:张宇星、韩晶
参展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冰逸、韩晶/邱嘉玥、黄伟凯、黄引、胡向前、林奥劼、李燎、李娜、刘庆元、林芮襄、吕晓正、沈少民、刘通、孙文浩、文皆俊杰、徐子薇、袁俊峰/大地创想、姚明峰、张利华、张烁、张增增

沙井古墟,可能是深圳最美的地点之一,因为时间在这儿凝固了,所有与时间相关的痕迹全都在此汇聚,构成了一座“时光美术馆”。这座“时光美术馆”中,展出的是:石塔、古井、废墟、祖屋、祠堂、残垣、窄巷、飞檐、牌坊、角亭、遗迹、断碑、村屋、河流、青苔、大树、昆虫、喧声、闹市、社戏、鸡鸣、犬吠、车笛……

▼展场鸟瞰

时光,也许是这个时代最珍贵、最奢侈、最迷人、最魅惑的消费品,因为时光既是整个世界的共同剪影,也是每一个人身体所能感知的最小体验单元。时光漂流(Time Drift)是每一个瞬间正在发生的群体事件,也是每一个地点无法阻止的共同衰变。但是“新生”却是生命中最具有戏剧性的内在能量,所有人将被重新唤醒,进入到无法预知的未来场景,所有的城市和乡村景象也都会反复重演。
▼壁画(刘庆元)

沙井古墟正在发生的事件,与历史相连,更与未来相关。一场突如其来的展览即将进入到无比平淡的日常之溪,如同一场暴雨激起了河流泛滥。信息,正在成为真正的河流,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今天都生活在信息河流之中,于是与信息相关的“城市现场展”就不仅仅是一个展览,而是一种城市场景创新实验。
▼装置(袁俊峰/大地创想)

沙井的时空异质性正在被重新塑造,或许会成为全球信息网络中的奇异吸引点。这有赖于一种称之为“城市策展”的全新策略,它把信息与场景、空间与内容、经济与社会、虚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自然与人文完全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时空融合价值。
▼装置(张烁)

▼装置(沈少民)

用“城市策展”来重新定义“城市更新”,也许是本次展览的价值所在。我们选择了沙井,仅仅是因为,沙井也选择了我们。流逝的时光在这里重重叠印,龙津河故道犹存。时光漂流犹如一次探索之旅,将由“时间本人”来引导观者缓缓走入时空隧道,展现在面前的会是什么样的奇异景观?来吧,来看沙井古墟!时光的美和魅,取决于我们如何观看她!
▼装置(李娜)

展览以光影、时间、痕迹为三条主线,伴随古老的龙津河徐徐展开。展区共划分三大主题单元——老屋的光与影、拓印时间、正在凝固的痕迹,将蚝、盐、海这些本地元素,与装置、影像、壁画、涂鸦、论坛、市集等艺术作品和公共活动融合起来,创造一种独特的城市现场展体验场景。
▼装置(孙文浩)

▼装置(文皆俊杰)

▼装置(林芮襄)

利用微改造完成的空间场地,粤剧表演、螳螂拳课堂、学术沙龙、乐队现场、古墟市集,互动工作坊、真人图书会,以及各种类型的村民自发活动在此陆续开展,激活了潜藏已久的本土文化基因。多种形态的文化活动因为空间和展览的媒介作用,在千年古墟中相互碰撞出火花,并进一步链接了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设计与艺术,让这种链接充满情感与温度,一个又一个纯粹而又创新的“本地性”被发现、创造出来。
▼戏台重新成为有活力的在地公共空间

▼在古墟遗址恢复市集

▼儿童是本地文化传统的传承人

结语 | Ending

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既是设计也是展览,既是保护也是激活,既是景观也是观景,既是更新也是怀旧,既是日常也是戏剧……它融合了多种要素,试图将过去和未来、历史与当代、在地或遥远完整铸造在一起,形成具有充满时空张力的场景状态。作为一个新的空间价值模型实验,也许才刚刚开始,我们也期待沙井古墟因为这次实验行动,而开启一次缓慢却又深刻的时空演化历程。

项目名称:沙井古墟新生 
项目地址:深圳
项目时间:2019
场地面积:3000㎡ 
建筑面积:1000㎡ 
设计公司:趣城工作室
建筑材料:石材 木材 铝
项目类型:公共空间 展览空间 景观

05

广州 黄埔区沙步旧村城市更新

焕新功能的现代城市建设如何保留历史印迹,传承文化脉络,是一项可持续研究的课题。2019年《广州市黄埔区沙步旧村改造实施方案》获得区政府正式批复。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MPG摩高设计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主持机构参与了黄埔沙步社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精心打磨,一个具有良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和教育意义的融德里岭南风貌街区先行落成了。

整个沙步旧村改造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以南,开发大道以东的沙步村。而此次开放的融德里位于13 号线夏园站与南岗站之间的黄埔东路与开发大道交汇处,未来规划有5 号线延长线保盈大道站,公园周边交通便利,是沙步旧村改造的核心区域。


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与变迁,规划诉求背后的拆迁形成了城市大力度城改与更新的广阔空间。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调节、优化,从而做到充分保留地方的生活气息,完善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场地内功能复合,原生态场地与商业、住宅、学校及社会用地功能齐全,后期可形成复合型城市公园,有利于社会型城市空间与生态宜居的整合链接。



一生之城: 少有所学,壮有所成,老有所爱

The City of Life for All Ages

尽涤旧样,气象维新。以古城历史文脉为笔,以新城生命活力为墨,万科黄埔新城正在谱写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的生态宜居之城!

在实施过程中,万科以集群设计作为先导行动,逐步激活沙步更新的共建与众创之路。



万科广州黄埔区沙步城市集群设计理念是建设一生之城,说的是童年时期从“风车公园”的梦想出发去“大脚印公园”追寻成长的足迹;经过 “运动公园”的乘风破浪,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成长是在铺满“英雄花”的“木棉公园”对历史的敬仰;中年时期乘风归港“融德里”,将传承与担当刻进祠堂的栋梁;而“自然湿地公园”与“飞鸟公园”则是晚年时期安然回归的康养。而本次展示的是新落成的集历史风貌建筑与新生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共生的融德里。



乘风归港-融德里
Ride the Wind and Return to the Port  - Rongdeli

六脉皆通海,
青山半入城。
年少时的拼搏经历和积累,
到中年时慢慢沉淀下来,
守护家的港湾,
 成为文化的传承者。



场地现状与难点 - Site Background and Challenges

融德里位于原沙步村鹿步大街,紧邻鹿步滘古运河,包含原村落保留的诸多宗祠建筑及新建仿古建筑群,总用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总建面约9500平方米,其中保留文物及风貌建筑近2000平方米。融德里不仅是未来的滨水商业街,更是有着多样性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观景、聊天、听戏、钓鱼等,这些最具城市人文特色的活动,是城市中最有特点的活力因子。



▼沙步村历史文化分析 -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Shabu Village

岭南的人文风情:提炼与再现
Cultural customs of Lingnan: refinement and reappearance
对山水城市广州的“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古城历史格局进行提炼演化,形成行列式住宅围合的巷道空间,最大程度保留历史建筑原貌,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

岭南婚庆文化:保留与重现
Lingnan wedding culture: preservation and reappearance
选取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氛围的迎亲活动,作为场地的文化符号表达。

粤剧文化:艺术氛围营造
Guangdong Opera Culture: creating artistic atmosphere
新增戏台元素,以浮雕细节等元素表达形式,重现并营造粤剧文化场景。

沙步龙舟文化:发扬与重现
Sabu dragon boat culture: promotion and reappearance
挖掘沙步龙舟文化,并在滨水运河岸边,打造文化印记元素空间,传承文脉发展。

▼沙步村古建筑分析 - Analysis of Shabu Village Ancient Buildings

目前,湖泊以北的古建筑开放区已经显露雏形,区域内 11 处黄埔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 22 处传统风貌建筑等古建筑都得以原址修缮和保护。



▼沙步村建筑材料回收与利用-Reusing and Utiliz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from Old Shabu Village
村内有许多带有回忆和历史性的材料和元素,我们回收了这些“老物件”,并加以利用,变成新的景观元素,留住记忆,传承文化。



▼场地空间的使用情况 - Usage of Site Space
场地内市民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是最具有人文特色的活力因子



设计理念 - Design Concept

通过发掘青砖、瓦片、石板路、岭南山墙、宗祠文化建筑、运河、古树等现状场地中的传统元素:唤起“记忆”、注入“新生”,将融德里打造成广州又一传统文化名片。


融合这些历史的、在地性的、记载过去的元素和未来景观场所,我们希望将现有生活模式引入历史场地,保留城市“烟火气”,激活场地原有氛围,实现具有“地方生活属性”的滨水休闲商业氛围,从而为沙步创造一个保留文脉记忆的精神场地。那么对现有场地生活场景的思考,从围观者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就成了本次地块设计的起始点。


以岭南滨水睦邻街市为定位,重点打造以嫁娶文化、龙舟文化、粤剧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传承网络,促成风貌文物建筑复建及与新生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



岭南婚庆文化 - Lingnan Wedding Culture

广州黄埔新城融德里选取最具文化特色氛围的迎亲活动,专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嫁娶文化空间作为场地的文化符号,从迎亲、拜堂、拍婚纱照,到领证、摆喜宴,全都一一呈现。



传统文化的参与体验 - Particip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景观设计上,得益于建设方拓宽滨湖界面形成前后错落,有序的开放空间,统一整个湖区及沿岸场地作为一个休闲公园,将独立的风貌建筑群作为景观小品,和谐有机地穿插其中……


▼走上鹊桥通往湖心岛,两边假山嶙峋,榕树掩映着粤剧大戏台;


▼南面海丝文化广场演绎着:韩愈雕像、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墙、扶胥古运河码头……



岭南建筑 - Lingnan Architecture

建筑设计上,镬耳墙、人字坡、博古脊林立。融德里首先是对场地内保护性文物建筑进行精心修缮,进一步凸显岭南当地的建筑特征,对于新建建筑,则参照岭南特色园林建筑,与场地内保护性文物建筑风格、体量相统一,以新岭南建筑风貌强有力的对标岭南天地、永庆坊等成熟的岭南特色商业街区。


沙步的旧村生长于城市更新项目的历史文化保护片区,而融德里则是黄埔区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之一。在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转变中,凸显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传承底蕴,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做到活化保护。未来,融德里将举办醒狮、龙舟、粤剧等各种活动,以及广府美食、手作体验等丰富有趣的体验项目,让“榕树下的慢生活”回归社区,静坐窗边,品一份老城的悠闲,将指日可待。

城市更新时刻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沙步城市集群设计在高速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以保护自然、尊重历史、传承发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不断地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集群设计,让沙步社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广州融德里
景观设计:MPG摩高设计
主持合伙人:马震
设计团队:杨龙父、王冠、高丽、吕娟、窦瑞、宋晨、张瑶、席瑞君、向莉桦、张瑞、李云、梁雅琳、唐子涵、罗佳雪、李世佳、付勤舟、周鹏、何柯洁、胡玥
开 发 商 :广州万科集团
摄影团队:由MPG品控部张争来及广州万科提供
项目地点:广州黄埔区
设计面积:30600㎡
设计时间:2021年07月
建成时间:2022年07月

06

重庆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弹子石老街在沿袭原老街肌理的前提下,保护区用地面积不变,用地范围略向南偏。加上沿长江展开的老街风貌延续区,整个老街的沿江界面比以前宽,辐射面可扩大至渝中朝天门地区。同时新的设计将赋予古老的风貌以新的内涵,旧时南岸的弹子石老街将成为重庆一条富有人文气质和怀旧情怀的老街,复原古时老街的繁荣面貌。



弹子石老街风情商业新用地范围以南滨路法国水师兵营为起点,弹子石老街风情商业区为弹子石老街风貌核心保护区,老街延地势蜿蜒而上,穿过泰昌路一直向弹子石路延续,弹子石路旁的转盘商业为商业横轴的终点。老街风情商业将保持小体量高低错落的山城风味;作为“山城”的基座,滨江商业延南滨路向南延续至向弹子石广场。


原有的弹子石老街是典型的重庆风情,新建的“老街”也将延续传统空间的尺度及建筑风格。老街处于弹子石老街风貌核心保护区域,从弹子石路蜿蜒而下直至法国水师兵营,街道宽度以5~8米的小街道为主,建筑高度为1~2层,注重近人尺度的趣味营造,立面风格采用“重庆老街原始的老建筑提取元素,用现在的材料和手法营造”,此处将成为新重庆的城市名片。


原规划方案 弹子石老街的城市空间以法国水师兵营为依托,以弹子石正街为轴线,形成“一点、一线、四片”的布局结构形态:

一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国水师兵营;

一线:弹子石正街及其两侧建筑;

四片:东山巷片区、长兴巷片区、南岸区粮油仓库片区和重庆皮毛厂片区。


将会以原方案的布局结构为基础,并且注重并突出巴蜀古镇的空间形态:

1.山城特有的坡地自由式街巷格局;

2.具有浓厚巴蜀古镇的市井文化氛围;

3.重建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谦泰路二号,保留南岸区居民的集体回忆。


兼顾弹子石老街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善,在充分尊重老街历史环境的前提下,重新构建老街,以将老街原始的城市肌理与空间还原,并对传统建筑和街区进行合理的修缮与利用。




弹子石老街入口



青云桥


这是发生在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个叫杨沛的巴县人,屡考不中,郁郁不得志。回家途中,在一座石桥上遇见一位苦行僧人,杨沛可怜他双脚被草鞋磨破,便将自己的鞋送给他。僧人深表感激,留下一本奇书给杨沛,并叮嘱他日后做官要广行善事。

之后杨沛果然高中,并出任巴县令。杨沛不忘当年石桥奇遇的承诺,在做官之后广行善事,并将当年遇见僧人的石桥精心修缮,命名为“青云桥”。自此,“青云桥”的故事广为流传,而杨沛赠鞋、回馈乡里的故事,也被民间传为美谈。




王家大院




教堂




夏家大院和孙家花园



建筑细部和景观小品



项目名称:重庆招商置地 · 长嘉汇弹子石老街
开发商:香港置地集团公司/招商局蛇口
建筑设计:香港梁黄顾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地点:重庆市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CBD
设计年份:2009 | 建成年份:2018年
总建筑面积:30000㎡

文章和视频征集:历史文化名城专题

视频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二》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航拍+访谈】《亚洲金融大厦一》视频节目重磅来袭

【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文件下载(30+)             
找设计or 找业主         
获奖项目专题
专题文章

城市设计专题                          建筑专题

城市更新专题                          TOD专题

公园城市专题                          城市规划专题


竞赛专题 
招聘                   
线上论坛
日程发布:城市设计联盟云论坛(5月27日-6月11日)

近期优惠活动

日本教育建筑考察:7月3日-7月8日

线上课程:建筑碳排放计算高端研修班

线上课程:建筑表皮设计高研班

城市更新研讨会 7月21-23日 北京站

线上课程 

城市更新综合测算与产品设计高研班    
城市更新业态设计高研班                   
城市更新项目策划与测算                     

城市更新片区改造与规划                  

城市更新建筑师高端研修班               


乡村产业振兴指导师培训                  
乡村规划师职业能力培训                       
乡村振兴项目研修班                               
露营+乡村住宿项目研学                  
乡村创富之道 8堂课

乡村振兴规划与产业策划

乡村产业投资与开发运营高级研修班

风景园林植物设计实战研修班
景观设计方案全案例高研班
景观设计方案(公园专项)全案例高研班

海绵城市给排水和景观设计高端研修班

海绵城市设计高研班

超低能耗和零碳建筑设计高研班
碳资产管理课程
光伏建筑设计高研班
低碳建筑全专业设计高研班

绿色建筑设计师认证培训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培训               
全过程工程咨询研修班                              
甲方土建工程师研修班                         
房地产甲方成本经理研修班                       
施工图设计审查工程师(民用建筑专业)培训
施工图设计审查工程师(民用建筑专业)培训
施工图设计审查工程师(结构专业)培训
施工图设计审查工程师(机电专业)培训

建筑专业施工图技能认证训练营

建设场地总图设计高研班

建筑表皮设计高端研修班

建筑智能化设计高端研修班

   

人防工程设计师培训

土建造价实操技能认证培训
钢结构工程师认证培训
GIS 数据分析和应用高级培训班
绿色智慧城轨建设高级研修班
线下课程
城市更新的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城市存量资产改造与都市文旅运营研讨会

城市更新与存量资产改造 实战研讨会

站城融合发展规划与建筑工程设计国际研讨会

当代城市建筑设计与公共空间规划国际论坛

新商业地产模式创新&突围实战研讨会

社区商业创新升级与招商运营实操落地研讨会

城乡融合下的土地应用与政府关系管理

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交流会 4月19日-20日 广州站

乡村振兴实战研讨会
乡村产业投资与开发运营高级研修班:5月31日-6月2日 北京站
深度考察
城市更新课程+考察:西安站
城市更新·创意园区与商业综合体考察: 上海站
城市更新考察: 广州佛山站
城市更新考察:北京标杆案例深度游学
城市更新考察: 西安站
文旅&农旅休闲产业与城市微更新考察 : 泰国清迈站
城市更新课程+考察:6月9日- 6月11日   北京站

产业园和城市更新考察:上海站             
产业园区考察:深圳&东莞站                
产业园区标杆案例对标深度研学              

民宿+酒店考察: 杭州
民宿酒店游学考察: 杭州站
农庄+露营地+野奢民宿考察:杭州站

建筑考察:苏州杭州成都站                         
建筑考察:成都站                                     

建筑考察:重庆精品项目                             

建筑考察:杭州精品大宅                          

古建筑考察:山西

景观考察:重庆精品项目
景观考察:成都精品项目
景观考察:郑州神盘

景观考察:精品楼盘广州

乡村振兴考察 浙江丽水站  
乡村振兴考察:成都站
乡村振兴考察: 杭州站

乡村振兴考察:  浙江站

乡村振兴考察:6月11日-14日  浙皖站

乡村振兴考察:6月12日-6月17日  日本站

公园城市考察:深圳站 

滨水空间研讨会+公园考察: 杭州站

代公园城市建设及口袋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国际论坛:6月16日-6月17日   成都站

考察:文创标杆项目  广州佛山站

文商旅创新融合发展实战研讨会 第四季  上海站

文商旅融合-网红目的地商业模式深度研学考察

商业考察:存量商业改造与标杆商业综合体游学 成都

精品康养项目游学

论坛+考察
现代中小学新建及改扩建规划与设计国际研讨会  深圳站
滨水空间研讨会+公园考察: 杭州站

现代职业及高等教育校园建筑规划与设施设计国际论坛:6月16日-6月17日  上海站  

详细信息请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更多关于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建筑,国土空间规划,TOD,公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乡村振兴,数字城市,生态城市,景观课程和考察请联系我们    

联系人 :嫣然  18301339245        

    添加请备注:公司+姓名+手机号

社群内定期有文件下载和直播链接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城市设计联盟官方网站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以培训或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
3、客服邮箱:lhealth@qq.com



相关招聘:

  1. 广佛大量招聘:长期岗位 I 五险一金 I 日结兼职 I 月休4天 I 包吃包住 ! 3月23日(更新)
  2. 长清老城片区这个建国后建造的老建筑拟保留、保护!!
  3. 广佛大量招聘:长期岗位 I 五险一金 I 日结兼职 I 月休4天 I 包吃包住 ! 4月5日(投稿更新)
  4. 优质岗位更新6.6丨洪泽最新招聘信息来了,岗位多,福利好,抓紧看看!
  5. 温州市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3月招聘2名工作人员公告
  6. 优质岗位更新6.10丨洪泽最新招聘信息来了,岗位多,福利好,抓紧看看!


微信扫一扫:订阅全国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