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求职遇套路 学法用法不掉坑

2023-08-01   


某学霸上岸笔记经验分享[火]

包括上岸学霸笔记、128个高频考点、手写三色笔记、速记口诀、材料作文30例、公基思维导图,扫码左侧二维码回复学霸笔记即可免费下载,仅限本周!











       为不断推进互联网时代及新媒体条件下的普法工作,扩大法治宣传工作覆盖面,促进依法治州战略深入实施,州委普法办、州司法局开启了“每周一主题·线上普法”工作模式,通过“迪庆普法”微信公众号,适时推送实用法律知识及法律新闻资讯,积极发挥司法行政部门职能作用,为新时代新迪庆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周主题


暑期法律宝典

暑假求职遇套路

学法用法不掉坑



     盛夏已至,暑期拉开序幕。为了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安全、愉悦的假期,迪庆普法本周推出“暑期法律宝典”专题,以期通过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暑假求职 谨防陷进

普法君给你支招



学生暑期打工,常常遭遇被欠薪、无福利等陷阱,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用法律帮他们“排雷”。

套路一

骗取中介费

提醒: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都属于非法行为。


套路二

扣押证件


提醒:一些企业以暑期兼职时间太短为由,要求扣押暑期工的身份证、学生证,并承诺用工到期后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对于企业的无理要求,暑期工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


套路三

不签合同

提醒:一些企业以暑期工是学生为由,不与其签订书面合同。这为日后维权埋下了隐患。法官提醒:尽管无法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暑期工可以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务合同,约定工作时间、地点、支付报酬方式、劳务范围等。退而求其次,也应通过聊天记录或者录音保存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属于劳务关系。《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不构成劳动关系。



那么,不少同学会担心

既然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那工资打水漂了怎么办?

别担心!虽然暑假工无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务合同,书面约定工作时间、地点、支付报酬方式、劳务范围等等,保存好相关工作聊天记录和给付报酬记录,若用人单位不支付报酬依法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要工资。




近年来,一些暑期工打工期间不慎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校学生不具备合法的劳动者主体资格,暑假打工不算就业,与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因此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范畴,不能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往往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尽管不以就业为目的,但暑期工仍受民法典关于劳务关系的相关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提醒



     为提升我州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针对性、实效性,州专项办向相关部门征集了23例本地典型案例,将通过“迪庆普法”以案释法专题一一推送,以期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以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维西法院发出2023年首份“禁酒令”案例

案情简介

     2022年10月13日00时10分许,被告人六某醉酒后无证驾驶其云R***号小型轿车由维西县其宗村往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方向行驶,当车辆行驶至其宗临时卡点时被执勤民警查获。经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其血样中乙醇含量为198.76mg/100ml(乙醇/血)。



案件处理

     2023年4月25日,维西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公开审理了被告人六某危险驾驶一案,依法判处被告人拘役二个月,缓刑三个月。鉴于被告人六某经常酗酒,并时常出入娱乐场所的行为,已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本院听取社区矫正机构的社会调查评估意见后,在依法对被告人六某判处刑罚的同时对其宣告适用禁止令。这是维西县人民法院2023年发出的首份禁止令,禁止被告人六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饮酒。



释法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十二条 【缓刑的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宣告缓刑的罪犯,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依法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小酌怡情,微醺恰好;大酌伤身,祸事上身。饮酒应该有度,酒后更应当管控好自己的言行。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本身是一件幸福且美好的事情,但是酒至微醺,半梦半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辆,不仅会使自身安全陷入无保障状态,而且还侵犯了社会公共安全,构成犯罪的,还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编辑:孙建华     审核:阿茸     终审:任忠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以培训或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
3、客服邮箱:lhealth@qq.com



相关招聘:

  1. 子洲县畜牧兽医局召开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
  2. 区湿地局强化岗位练兵学法用法促提升
  3. 日语语法:て和で用法的总结
  4. 中国建设银行度暑假实习生新遇计划
  5. 求职季要避免哪些套路
  6. 求职季,当心这些套路


微信扫一扫:订阅山海关区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