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11硕士月薪2500冲上热搜,撕开了生活最残酷的真相

2023-07-07   


某学霸上岸笔记经验分享[火]

包括上岸学霸笔记、128个高频考点、手写三色笔记、速记口诀、材料作文30例、公基思维导图,扫码左侧二维码回复学霸笔记即可免费下载,仅限本周!

作者 | 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这两天,一段视频冲上热搜,引发无数网友议论。

一个上海211硕士吐槽招聘会月薪不人道,他说:

“堂堂星巴克,开工资月薪2500。”

“电话接待员,月薪5500。”


面对镜头,男子说自己是上海大学文学硕士。

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之后,没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因为招聘会上文科岗位非常少。

“我来之前准备了5份简历,结果我转了5圈,一上午愣是一份都没发出去。”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愤怒中夹杂着无奈,仿佛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诉,只能朝着镜头一吐为快。

网友们不以为然,纷纷调侃起来:

“去电子厂啊,至少有5000包吃住。”

“我妹做文秘2800,他们公司的做饭阿姨5500。”

“3000招不来司机,但可以招来会开车的大学生...”


还有网友表示:

“讲真话,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毕业头几年的月收入,不如大学门口摆摊设点的大妈,不如送快递的,不如送外卖的,不如富士康工厂工人…”


这个视频,引发了一个老生常谈的共鸣:

“如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多如牛毛,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不胜数,上学真的有用吗?” 

如果辛辛苦苦寒窗多年,毕业出来还要跟基层的体力工作者抢饭碗,上学的意义何在?



上学有用吗?当然有用。

如果你愣要说上学没用,或许仅仅是你上的学没用。

有人说:

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是真值钱,因为稀缺所以都能有个好出路,如今的大学生一文不值。

这话也对,也不对。 

如今的大学生数量确实比以前多了,但这对站在金字塔尖的那批人毫无影响。 

下图中红色部分的人,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多出来的那部分大学生,是站在绿色部分的人。

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这部分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给他们通过努力能冲击红色部分的跳板和希望。

有没有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

从同一所学校走出来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沉淀,会出现惊人的差距。

有的人扶摇直上,成为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逐渐走向人生顶峰;有的背道而驰,逐渐被生活打回原形,混得还不如自己初中毕业的发小。

原因到底出在哪?

他们从校门走出的那一刹那,看似表面上是势均力敌的,其实不然。

有的人大学几年都在嬉笑怒骂中度过,空有一纸文凭;

而有的人除了拿到那张文凭,在校期间并没有混沌度日,而是扎扎实实地把学校的知识复刻到了自己的脑海里,毕业以后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丝毫松懈,每一天都在积极成长。

有今天的成就,他们付出的努力寻常人无法想象。

对于前者来说,大学毕业已然成了终点站,一纸文凭是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对于后者来说,上大学只是人生学习旅程的一段风景,名校文凭只是他们的起跑线。

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位参加招聘会的211硕士,如果他把目光都锁定在了星巴克服务员、接线员这样的工作上,可想而知他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还看到过这样一段视频:

一位211学历的百度在职程序员,伪装成专科小白去软件公司面试。

他说自己是专科计算机专业的,想在北京找份工作,薪资期望是12K左右,主要擅长的技术栈是VUE。

面试官听到来的是专科,用略微不屑的表情说:“你是专科啊兄弟,你这个薪资要求不现实啊,我来问你几个问题吧。”

接下来的两分钟里,面试官和小伙展开了技术层面含金量颇高的快问快答,一番唇枪舌战下来,面试官内心惊得一批:这小伙是个人才,得留住。

但嘴上还是强势满满:“你学历倒还好,但工作年限太短了,我们这也有专科,三年后工资能到一万五六,第一年也就五六千块钱。”

但又经过一分钟左右的针锋相对,面试官在请示了两次领导后,最终还是以12K的薪资拿下了小伙。

视频如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观看(视频来源:@程序员浩南)


这条视频,目前点赞量已有100多万,评论区第一条,点赞40多万:

“这条视频告诉我们,你可以是专科,但你不能摆烂,不能肚子里没有墨水。”



这也是我想对你说的话。

学历固然有用,但真正支撑你走下去的还是肚子里的墨水,永不磨灭的奋斗之心。

所以当你对现实有所不满时,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怨天尤人;不妨潜心修炼让自己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人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

就拿我自己来说,专科毕业的我,在芸芸众生中并不占优势,面对多如牛毛的人才,可以说连站立的资格都没有。

毕业十多年的我做过很多工作:煤矿公司上过班、汽贸公司里卖过车、修车厂待过,经营过个体户小店,甚至火锅店的服务员我都做过。

但我从未停止过学习,各方面的学习。

6年前,最后一次失业在家,待了有半年时间无工可做。

期间我一直在练字,还曾渴望从新起步努力去成为一名幼儿书法老师。

偶然进入自媒体行业后,我仿佛看到了新大陆,认为这种在家就能工作的新行业很适合我的现状。

但真正入行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量匮乏如此之严重。

想要在这行站稳脚跟,需要有各行各业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异常敏锐的洞察力。

大方向要怎么走,每天的内容选材要怎么制定、怎样让粉丝读完后有获取感等等很多事让我焦头烂额。

对此我几乎每天逼着自己看文章、读书,恶补历史、中外文化,当别人把大量的娱乐时间用来刷抖音取悦自己时,我的抖音点赞列表里都是各种知识合集,我把这些拼命地灌输给自己,只为了尽量弥补以前多年的空缺。

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越来越好,但我始终相信,学习是一生的事,勿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看到多年来还在原地打转的同学、朋友,我很庆幸,庆幸这么多年来的知难而进,这些年的时光没有白白浪费。



我还想给大家讲一讲毛主席年轻时的一段故事。

按照世俗眼光,1918年前后的毛泽东是最应该焦虑的。

当时的他,跟很多年轻人一样,还在寻找人生信仰。

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离开老家湖南,远赴北京。

初到北京,因为囊中羞涩,他和七八个人挤在出租屋的通铺。

晚上想要翻个身,还得拍拍两边的人打声招呼,才能勉强活动一下。


北京的生活费用实在太高了,没有工作无法生存。

之后,毛泽东来到了北大图书馆,做他的第一份工作:图书助理员。

每个月工资只有8块钱,可他日日接触的却是月薪几百块的大师、教授们。

寻常人面对这些工资几十倍于自己的大师时,心里难免会失落,尤其是,当时拿着300块月薪的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了两岁。

面对巨大差距,寻常人心里早就焦虑无比。

可毛泽东不但不焦虑,还专程跑去听课,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要提问。

面对这种存在,胡适本人是有一些情绪的。

所以,当这个看起来操着浓重湖南口音像穷山沟里跑出的“穷学生”向他提问时,他选择了拒绝回答。

毛泽东对此的态度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

一有机会他还是要向胡适请教,被拒绝无数次后,他依旧举手发问,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样。

毛主席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

在其他北漂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他毫不受影响,平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北漂时,大冬天里,没有足够多的御寒衣物的他竟跑去天津看海。

冻得哆哆嗦嗦地回来,他还不忘在文章里写道:

“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


谁能想到,区区北大图书馆助理员,后来能成为中国人民的神?

你看,那么厉害的人也曾经这么渺小过。

毛泽东还曾写过一副自勉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他一生读书、积学,恒久而不间断。

他那似百丈高台的渊博学识,正是日积月累、一砖一石地筑起来的。



《韩非子·显学》里有一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也就是说,凡成大事者,必将是经过底层磨炼的。

关羽曾做过弓马手,这丝毫不影响他日后成为三国猛将,甚至被民间尊为“关公”。

百里奚最初只值五张羊皮,这也不影响他日后成为大秦名相,青史留名。

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因为刘邦与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民间出身的他这一生有项羽闻所未闻的经历,那些底层的经历让他的韧性更强,内心更强大。

通透的人,不惧人生中的苦难,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更不会在苦难中一蹶不振。

相反,他们不仅能正视苦难,还能把苦难转化为成长的动力,砥砺前行。

所以,出身差没关系,学历低没关系,没人疼也没关系……所有的苦难,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纠结在苦难当中,自怨自艾。

人生是场马拉松,一时的得失说明不了问题,能保持长久的动力才最重要。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最后分享给大家张洁的一首诗歌,叫做《我的四季》:

“秋天来了,我和别人一起收获,但我并不因为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就灰心或是丧气。

我把它们紧贴在胸口,仿佛那是一个新诞生的自我。”

点亮“赞”+“在看”,愿你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来源:公众号【知否大叔】。


.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以培训或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
3、客服邮箱:lhealth@qq.com



相关招聘:

  1. 上海211硕士吐槽月薪2500冲上热搜,撕开了生活最残酷的真相
  2. 双休改成隔周休三天、招聘打破35岁门槛…...这些两会建议,你最期待哪条落地?
  3. 准备考公,找什么工作过渡比较好?
  4. “境外月薪15万诚聘人才”,你敢去吗?
  5. 7000万女人将终生无孩!扎心数据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残酷现实
  6. 热议话题 | #浙江一县城百万年薪招聘导游#你怎么看


微信扫一扫:订阅全国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