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2023-08-11   


精选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篇一:由当前之就业形势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

  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4.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三、用实践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那么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实践有什么关系呢?

  (1)大学生就业,是从认识的积累走向认识的实践——即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人类的实践是要靠意识来指导的,而形成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学习。大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学到了指导实践的足够的、正确的认识呢?我们不能以篇盖

  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前大学学习氛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教育产业化的变革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习的功利现象很普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总是把有用定位在眼前,而没有长远的眼光缺少正确的职业规划。

  (2)大学生的意识(即知识结构)与社会、工作的需要的断层。当我们在学校学习时,以为这些知识可以受用,但是到了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知识已经过时很久了,根本无法与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即使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应用指导实践也还有距离。

  (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这其中能否把正确的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很重要。人类的活动是在意识的支配下活动的,但不是有了意识就可以把这种意识拿来指导实践,正确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从理论走向实践还是有很长距离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取决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而当前许多大学生并不重视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四、用实践的哲学原理指导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队这个问题呢?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要用“三个代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因此,引导学生运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分析实际问题,指导实践,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

  (2)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变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诸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市场导向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变化趋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了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并不是追求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更不是把教师自认为对的答案交给学生,而是要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4)要加强教学的总体设计。既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又要全面掌握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做好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问题,精心设计相关原理进行讲解。这种教学不是简单的原理加例子,而是问题中渗透理论,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内涵和层次;同时,理论中渗

  透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来提升理论,培养理论思维。

  (5)要站得高,讲得实,教得活,引导正确。所谓站得高就是要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当今许多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论思考,既要思考怎样运用具体材料说明一些观点和原理,又要思考怎样运用理论观点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讲得实,就是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例如对于反腐败这个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承认腐败现象的严重存在,又要从多方面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更要讲清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和所采取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中的种种政策和措施,以及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样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感到信服,从而增强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对于事关重大的原则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能含含糊糊,对于种种错误思潮、错误观念,要进行严肃的分析批判,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什么都联系,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克服随意性,杜绝误导。

  五、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而马克思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着一系列的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擦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是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新事物的发展是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再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同时,要有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念要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事情。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迈过了61个年头,党和人民为这新新的国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我们倡导和谐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我们发展着国家的经济和保护着环境。我们尽我们所能地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但是,有社会的地方就会出现社会问题,而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了社会的一大问题,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前景。

  首先,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看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联系是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时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各校的办学定位被快速模糊,加上培养模式的僵化,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出现错误,一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工作应该是比普通的工人的工资、待遇还要好才符合他们的学历,他们把自己

  的学历看成了是高人一等的门槛,不愿意去从事那些本身是劳力的工作。

  (二)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社会的大背景来分析,这几年来雪灾、地震、全球金融的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着紧张、急剧的局面。

  现在我国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更是冲击着整个市场的容纳能力。接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充分,相当限制了就业的机会。

  以上的原因可以说是分别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其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对待事物就必须将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对待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也应如此就会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是个过程,经历之后会有新的不同的转机。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从一方面来讲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但是,目前大学生会出现擦皮鞋、卖肉、卖鸡蛋、当搓澡工的打工现象,这是在现今大学生出现就业问题后产生的连带反应,我们看待这些的工作是否应该大惊小怪呢?其实,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的话,会发现:这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自己在当今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创新的一条出路,我们可以长久观察发现,大学生做的这些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份生计,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能力发展了一家一家的连锁,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从我国的教育发展来看,当今的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从以前的就业分配到现在的自己找工作,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变化,所以,大学生已经不可能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而是要从基础做起,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而这对于大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应该是什么工作共可以做的,而且什么工作还都能够做好。

  所以,用马克思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会发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因素。

  那么,在我们认识到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原因后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

  由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是由时代的客观性以及影响的普遍性造成的,再次在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另辟蹊径更是具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创新。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联系、发展的层次出发。 时代是发展的,当今的时代产业是第三产业,而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限制了就业机会,可以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这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是有重大的影响的。

  改变学生、家长的观念,大学生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正视现实,增强危机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社会的竞争中创出属于自己的前途。 由一系列的因素引发了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但是,也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现实让大学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可以在社会上生存的途径。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在永恒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但是,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

  篇二: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班级:20104183 学号:2010418305 姓名:

  论文摘要: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激增,这虽然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尤其是受到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制定对策,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各高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的可以划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高等院校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因素,内部原因则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素质及品德等方面的因素。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一)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就业壁垒重重。我国在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外部原因。不少单位,虽然缺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招不到人。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其次,就业渠道不畅,也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等院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高校扩招,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但是盲目的扩招又会造成大学生表面上的“冗余”,无疑加重了大学生就业负担。在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

  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社会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其次,高等院校的教育脱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需要改革。各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许多的课程过于宏观,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很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只会背书,没有技术的人才。而这些高分低能的人才并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提倡精简机构,事业单位实行下岗分流,造成人才需求下降,无疑让大学生就业问题进入寒冬。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因而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用人单位的择人标准不断提高,给大学生的就业抬高门槛,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好一点的单位一般要求学历本科甚至研究生以上,更有单位甚至对应聘者的身高、相貌做出限制。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已经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他们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素质、能力和品德。这种抬高门坎的现象致使毕业生要很快找到合适的岗位,顺利实现就业增加了难度。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二)内部原因

  (1)大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精英论”

  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在择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抱着我是精英的观念,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然而,这些大城市、好单位却早已饱和,即使还需要大学生,那也绝对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总是会有很多人落水。许多人受传统就业观的影响,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环境、薪酬、职务等),个别同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业;非天南海北( 天津 、 南京 、海南、北京)不去,非经济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岗位不去,不愿从事基础性工作,待价而沽,

  造成有业不就。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用人单位当然希望招到各方面素质能力都较高的人才,然而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过是混日子,等着拿毕业证书,这样的大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根本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大学生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观点,也将成为就业过程中的绊脚石。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讲理论的“学院派”。因而,很多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在求职过程中更有把握。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当今社会,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政界抑或是商界,都不乏尔虞我诈。因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更愿意招一些讲求诚信、思想道德修养过硬的人才。然而,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包装自己上,把自己包装的非常完美,然而,这恰恰违背了用人单位所希望的诚信原则。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危机。

  三、大学生就业对策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劳动、人事及户籍等方面的制度,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后顾

  之忧,不必担心自己的“身份”及养老、医疗等问题。其次,政府可以引导大学生投身西部建设,这样一来可以带动西部地区发展,提高西部人口素质,二来也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且对大学生自身也是一种锻炼。第三,“大学生村官”可以继续施行,这可以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缓解每年公务员考试出现的“拥挤”现象。最后,政府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在税收、工商等方面提供优惠,从而鼓励大学生创业。

  2.各大高校应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加强就业指导

  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考虑市场需求,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合理设置专业,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放在首要地位。不应为了其他目的而任意设置专业,这是不负责任的。另外,高校还应与时俱进,改革教育中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做法,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社会紧缺型人才。

  3.用人单位要改变自身的缺点与不正确观念,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据了解,有些单位,一些老职员,尤其是领导,到了退休年龄,仍迟迟不下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系列的压力。企业贯彻离退休政策,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新老更替,从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减轻大学生就业负担。

  另外,用人单位不可只看重学历,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采用心理测试等方法确定大学生是否适应某岗位的要求,不应盲目跟风随大流。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

  4.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大学生应转变自身观念,那种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

  等的观念,都不能要。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及社会的需要,选择就业单位,切忌眼高手低。

  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以免出现到了用人单位却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另外,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防止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手足无措。

  最后,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商场还是政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都是极度缺乏的。而大学生作为一种新生力量,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塑造高尚的人格,这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无疑是一项有力武器。

  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今情况下,最应该做的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改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实自己。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程。

  参考文献:

  【1】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2003.12

  【2】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

  【3】刘常云.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8



相关内容:

  1.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的定量分析报告
  2. 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论文
  3.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4. 大学生就业典型案例分析
  5.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