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科生求职面试历程

2023-08-11   


  小编导语:欢迎阅读一个本科生求职面试历程,以下讲述到的经历以及一些求职指南有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本科生求职面试历程

  记得有一句话一直很欣赏----看他人错处, 时时当反观自省。不论是经验也好教训也罢, 其实只是希望这一段经历的分享能对一部分人有所帮助, 也算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一个纪念吧。

  我是天大一名药学院的本科生,在今年大硕小硕一起毕业的年份,可以说有点“生不逢时”。一个本科生要找一份工作或许不难,但要找一份好工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社会就是这样----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本科生而降低对你的标准,而且我们也确实得承认,本科生一定程度上还是与研究生有不少差距的 所以抱怨毫无作用,尽力去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才是王道吧。

  总体来说, 我还算是投了很多公司的,涉及到不同的行业 其实当最后当拿到几个offer以后,需要比较的除了公司的情况,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行业的选择。俗话说男怕入错行,第一份工作可能最会影响的是将来所处的行业,可能这种行业的选择定了一个人几十年的人生走向。

  下面我想分行业就我个人的经历和感觉做一个小结。

  (一)快消

  这个行业是大家都很熟悉, 可能一开始和大家一样, 我对这个行业的公司充满了兴趣, 毕竟很多公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不过五个月的时间下来, 我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够冷静的去看待快消行业。 快消最大的特点是基本不限专业, 相对来说门槛不是那么高, 可这也意味着竞争对手会有很多, 而且以后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加入进来, 尤其像销售这样的部门,如何在五年十年后继续保持很好的发展确实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快消行业, 我投了宝洁, 玛氏, 雀巢, 箭牌和欧莱雅。 雀巢和欧莱雅投完之后就杳无音信了, 但是这两家恰恰是我在快消里面最为推崇的两家,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吧。和许多同学一样, 宝洁是我很多最初的开始, 第一次笔试, 第一次面试, 也是第一个被拒。

  记得在通过网申去天津礼堂听完宣讲会后, 我就决定了Marketing是我的选择, 或许因为它优良的口碑, 也或许因为它在这些职位中与我的理想最为适合, 所以我甘愿冒险去尝试这个难度系数最大的部门。 期间的过程就可能和很多面经一样了, 不过初次面试的青涩最后招致最后的失败, 虽然整个过程还自我感觉良好, 可是当我现在回想起来真正的原因是----我并适合那里。 能通过前面几轮基本能够说明硬件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能不能拿到offer其实在于性格到底是否适合自己应聘的职位。 现在想想: 就算是真能进入在这样的环境下, 以自己的性格可能也会做的不开心,不过还是很高兴听到天大今年能有本科生进入宝洁的Marketing.很幸运, 通过了玛氏的简历筛选, 但是初次接触SHL, 而且是SHL六级的难度让我有点不知所措, 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智商, 这也是我第一次笔试没有通过。 不过通过这次笔试充分证明了大学还是应该抓紧自己的学业的, 因为在锻炼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应试能力。

  对玛氏的整体印象不错, 玛氏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 通过它的每一个细节, 我看到了它的严谨和包容, 更重要的是一种大气。

  下来是箭牌, 我去人大参加了笔试 通过后完成了第一轮面试。不过我对这个公司的感觉由起初的好奇转化为最后的失望。笔试试卷出现多处错误,考场现场组织不合理;一面时甚至有的同学只有10分钟的时间而原因是面试官电话会议的耽误,而我们前几场每人都能保证一面时间在30分钟以上。试想:在这种不公平的环境下如何选拔最为合适的人选? 箭牌北京office条件之简陋也完全超乎我的想象,而公司的解释是箭牌是一个低调的公司。 箭牌不在大学校园里做校园宣讲会, 公司的解释还是箭牌的风格是低调,让人很是怀疑箭牌对于校园招聘的重视程度。

  (二)四大

  四大中我申请了普华永道和毕马威, 或许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在天大做宣讲的原因吧。 最近几年四大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的招人,今年大概每一大都会招到四五百人。 这使得很多人不像以前那么珍惜四大的offer,甚至不少去面四大是为了拿四大的offer做保底。 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很好的机会的话, 尤其是对于本科生, 四大其实是很好的选择。

  记得去马士基终面的时候,一个南开国际会计的面友描述了他们班四十多人除去保研和去其他公司的,四大有16个人拿到offer.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现在在中国大家对四大的offer不是很在意,可是我美国的同学和我讲在美国进四大有的时候和进摩根大通的难度差不多。虽然四大的工作很辛苦, 但一分耕耘一根收获,四大工资的涨幅也是外企中很少见的。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普华永道在笔试完之后去参加了AC,这是我第一次AC,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整个过程很顺利,上午发挥也很理想,没太多悬念的拿到了par面。面par的过程其实和面经写的基本都差不多,我想说的是面经只能提供一个参考,每个par都会有自己的习惯,最重要的还是beyourself。

  毕马威我拿到了笔试,虽然是SHL题,但是和玛氏相比基本不是一个难度级别的,已经简单好多了。可惜我申请的是深圳分所,今年天津地区申请毕马威深圳所的通通没有音信,没有通知也没有据信,让我很是不解,对毕马威的印象也打了不少折扣。

  总之,虽然最后没有选择四大,我个人对四大的评价还是很好的。在四大的众多分所中,据四大内部员工说最好的是北京普华永道,其次是北京安永,最后选择去四大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三)物流

  对于物流行业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行业工资普遍偏低,有的说第三方物流有营有亏,总体来说中国的物流业还不成熟,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马士基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当时到南开霸王笔马士基其实只是想让找工作的经历完整。没有想到居然能一直走到终面。因为我是第二轮的MISE,所以时间拖得比较晚,因为当时已经签ICI了, 权且当一次近距离接触马士基的机会吧。

  马士基的整个过程还是很繁琐的,我一共经历了三次逻辑测试,一次博思考试以及三次面试。对于第一轮PersonalIndex测试 主要是测试应聘者性格是否和马士基想招的人相吻合,然后是做逻辑测试, 12分钟50道题,据说这一轮刷人很厉害尤其是性格测试,甚至很多牛人也是在这一轮下马的。然后就是一面了,正常情况下,一面应该是全英文的,不过也有少数情况下是中英文都有,一面基本就是针对简历提问。二面是AC,由于签了保密协议,不方便多说了, 不过我个人感觉马士基的AC涉及主要还是关于人的性格, 没有涉及到关于商业案例的分析, 能反应的问题其实很有限, 大家基本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进马士基天津地区前两轮MISE二面的都是12人,每组6人,一般正常情况下每组能有一个人进入终面,不过有的时候也可能有两个或三个进入下一轮的情况。

  其他的流程有不少马士基的面经,就不再这里多说了。对于三次逻辑测试,马士基的解释是前两次逻辑测试都有一定的分数要求,第二次尤其重要。如果前两次分数相差5分以上的话,还要进行第三次测试。

  下面我谈谈对马士基的印象吧,首先MISE计划还是不错的,前两年每年有两次去丹麦哥本哈根培训的机会,后两年有海外工作的机会。不过或许是航运老大当太久了吧,马士基给人的感觉很霸道,很多条款都很霸王,人性化程度不高,而且薪酬也很一般,这或许可以解释北京不少高校的学生把马士基MISE据掉的原因吧。不过他家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够提供出国的机会了,所以不少人也就忍了。不过在马士基基本没有选择工作地点的权利,全部按照公司的安排进行, 所以也听说MISE员工因为工作地点原因而辞职的。

  马士基比较喜欢本科生,MISE计划还有年龄限制,是不能超过24岁的,所以对于本科生来说马士基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最后也愿好友floret能在马士基能有很好的发展,写马士基面经也当帮她攒RP吧。

  (四)药业

  虽然说我的专业是药学,可是实在是没有认真找过一个和医药相关的工作。唯一的一个先声制药面试还由于时间冲突没有去,而阿斯利康和辉瑞天津这边始终没有什么消息。其实医药代表是一个很有“钱途”的行业, 可是工作几年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实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五)化工类

  对于能进入世界500强的化工类公司,我个人认为这些公司的offer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首先公司的环境不是那么tough,工作生活能够一定程度上平衡,基本都是那种可以养老的公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化工类大多是business to business的模式,个人认为职业发展后劲相对于B to C的要好一些, 有可能的话还可以适当向石油方向靠拢。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化工领域市场相对成熟,所以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基本都很人性化,员工各方面的待遇还是很好的,性价比很高。在众多的化工类公司当中,有几家公司是很优秀的,无论是从员工福利还是企业文化上来讲。比如: 陶氏, ICI, 杜邦,德固赛。

  陶氏今年主要招很多研发,官方说法是一百,实际的数量没有这么多,因为这一百还包括社会招聘。去ICI终面的时候听两个浙大博士姐姐说陶氏今年叫了浙大30个面研发的研究生去做PPT, 结果一个都没有要,让他们很是气愤,所以想要拿到陶氏研发的offer还是很不容易的, 据说最后也没有发到100张offer.

  杜邦和德固赛都是比较人性化的公司,不过招的人很少,对于庞大的化工毕业生军团来说确实是太少了,未免有僧多粥少的感觉。对于ICI,这也是我最后决定去的公司,还是很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他们承诺出国培训的机会,这对于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很有帮助,而且工作地点在上海,对于开阔视野也很有帮助。

  2 不夸张的说,他们的HR是我面过所有外企里面最nice的,整个面试过程考虑得十分周到,上海终面报销来回机票不说, 酒店及其他安排也很专业,AC完还每人给一支派克笔做礼物,大家对公司的印象普遍都很好。

  3 他们提供的薪酬业很有竞争力,对于培训生也很重视,经理会亲自打电话和你讨论职业发展规划问题,有的还有轮岗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每一个应聘者的尊重。

  不过ICI的AC是我面过这么多里面最为辛苦的一个,要整整一天。ICI选人极为细致,准备ICI的面试也是耗费我精力最多的。鉴于目前网上ICI的面经很少, 在后面附上详细的ICI面经。

  (六)其他  其实还有很多公司他们的培训项目也都很好,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在天津招聘。其中有:英博啤酒-这是一个靠卖啤酒而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有着很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空间;KC-他们的产品在业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今年主要是在南方的高校招聘; 香港地铁-世界上为数不多在地铁运营能盈利的公司, 拥有很健全的体制;奥美-广告公关行业的老大,为世界五百强进行服务, 不过缺点是公关行业的薪酬相对比较低。

  后记

  找工作是一个经受历练的过程,不仅仅有体力的考验,还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要求。下面有几句话是我在找工作过程中比较深刻的感悟, 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1 一个人当他/她发现自己懂得很多东西的时候,说明他/她长大了;而当他/她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还不知道要继续学习时,他/她才算是真正成熟。其实一路面试走来,我们会发现学生社团主席副主席多如牛毛,盲目的自信只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能认识到竞争对手的优点并去学习, 全面提升自己才是最明智的。

  2 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面试,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去为了迎合面试官去伪装自己,甚至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 而且就算伪装拿到offer, 如果将来发现自己不适合或不喜欢这份工作, 那将会是更加痛苦的一件事。所以向面试官展示真实的自己,让别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或许是最佳的面试技巧。

  3 其实我ICI的offer也是在12月中才下来,等待的滋味不好受。而且还想和现在可能还没有拿到理想offer的同学说一句:找工作其实也是一个磨练自己意志的历程,要忍别人所不能忍, 才能得到别人所得不到的。重要的是去积极的面对所要发生的一切,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 最后也真诚地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拿到理想的offer!

  最后,也要感谢在找工作过程中很多好朋友给予的帮助,尤其要感谢Kevin对于案例分析给出的宝贵建议,也祝愿这些朋友能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

  附:ICI面经

  其实一开始并不清楚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公司,只是看到它在ChinaHR上简历投递deadline快到了才投, 过几天收到了电面, 很幸运的通过了,然后是SHL笔试,第二轮去北京的面试。

  电面大概有半个小时,其实相当于是一面,主要还是问问关于简历的基本情况还有一些对于自己应聘职位的理解。 SHL笔试难度大概在五级 英文阅读理解时间还是很紧张的。总体来说,电面和笔试的淘汰率还是很高的。

  去北京的第二次面试给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基本上我被清一色的清华北大的人包围了,而且好多人是刚刚上午参加完玛氏AC后下午赶来的。不少人都拿着类似Dow CDP之类的offer,或许是ICI国际管理培训生的项目太过诱人了吧,似乎二面成了清华北大牛人的大聚会,大家似乎都很熟的样子,不免让我这类少数分子觉得有点孤立。二面面试是类似于压力面试的性质,中英文一半一半,对于经历细节的追问是我面过这些外企中最多的,细致的程度完全超乎我的想象,而且要求狂举例,想通过这样的面试还是很难的 后来有机会参加上海的AC才知道,北京区最后将近四十个人参加的二面淘汰了大概四分之三,想到自己能够作为一个天大的本科生把大把大把清华北大的牛人挤掉的时候还是觉得挺有成就感,而与此同时我也明白这次上海之行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ICI AC评估中心

  7:20从安亭别墅酒店出来大概7:45到达评估地点,简单熟悉环境以后,八点正式开始评估。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从HR那里得知这次AC的淘汰率高的吓人,50人只有不到15人最后能进到国际管理培训生的项目,剩下的表现十分优异的可以获得其他分公司的offer,听到这大家的心都悬起来了。 我完全没有想到淘汰率会这样高,不过既然来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好了。在和面试官见过面,双方做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后,开始了正式的评估中心。评估中心一共包括四部分, 午饭会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整个评估过程全部用英文, 幸好以前有考GRE和TOFEL的底子, 而且评估前两天每天坚持从早到晚讲英语, 倒也不怕了。

  Task 1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每人会给一份基本材料,包括模拟公司的情况,目前自己所处的角色以及其他相关

  信息。然后十个人分两组,一组六个人,另一组四个人,六个人一组的有30分钟的讨论时间,四个人一组的有20分钟的讨论时间,相当于是一个热身。案例是关于一个德国涂料公司需要对公司出现的总总问题所提供的改进方案,一共有十个方案,每人选一个作为自己认为最急待解决的方案, 最后小组讨论选出两个方案作为最后选择答案。

  我是六个人的那一组,20分钟看完材料后,首先我们先每人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方案,可惜我们前五个人每个人的意见各有不同,我是第四个发言的,最后上海交大的硕士哥哥同意我的方案,大家也最先通过了我对于这个方案解决重要性的分析,所以第一个选择需要改进的方案是由我提出的,这对于我来说是无疑是比较有利的信号。后来我提议大家再一轮给出自己的secondchoice, 最后半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个过程相对其他任务还是比较简单的。

  第一个部分结束后重新分组,两组进行不同的任务,只是前后顺序不同。重新分组之后,是每五个人一组,和我在一组的有两个浙大的博士姐姐,两个上海交大的硕士哥哥,剩下就是我这个天大的小本科。一看就知道同组的这几位就是久经战场的,整个架势很是恐怖,其中一个上海哥哥还是在很牛的咨询公司实习过的,顿时觉得压力好大。

  Task 2  Planning Simulation排生产计划表

  在第二轮开始之前就听HR说,这一个环节是四个任务中通过率最低的环节,很多人都是栽在这个环节的, 听了之后大家都狂汗……简短的休息之后,这个环节开始,先是给80分钟时间阅读新材料并排出两周的生产计划。这个环节要用到很多运筹学的知识,对于我们这些根本没有学过运筹学的人来说简直是难到一定级别了,据说学过运筹学的也觉得这个太难了。 据说这个任务主要考察的是在多因素压力下完成任务的能力,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产能力,加班时间如何安排, 如何安排工人休假,保证特定产品一定储存量,着重满足重点客户的需求,是否安排机器改进……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恶梦。排完计划表后,后再发一份类似于OQ的大概十几个问题, 主要是关于刚刚排生产计划过程中做安排的理由之类的问题。

  虽然这个环节时间差不多持续了大概有两个半小时,但是大家会觉得时间远远不够,毕竟要考虑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后来才知道现在这种生产计划表都是有特定的软件来进行安排的,人力一般很难完成,看来这个测试把人脑当电脑使了, 况且还是在如此苛刻的时间限制内。后来聊天大家感觉都不是很好,浙大的博士姐姐说都有中途放弃回学校的冲动了,或许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所要考察的心理承受能力吧。 弄完这些就快十二点半了,大家中午好像都不是很有胃口, 毕竟下午还有两个任务还要完成, 吃太饱反而容易困。

  Task 3

  One to one interview

  一对一面试

  这是大家公认最简单的一个环节了,尤其是在上午完成了那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而当面试开始就会发现这个环节也是相对而言的简单,有很多问题的设计是以前我面试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甚至有类似于“你有没有一次十分生气的经历, 你有没有针对不公平情况提出抗议的经历”这种很怪的题,整个过程不断的要求举例, 对于实例的要求近乎疯狂。出来后我算了算,我最起码举了大概十几个例子,把家底都翻出来了。 幸运的是整个谈话过程和面试官有很多的互动,我很本色的介绍了自己,自己觉得面试官对于自己还是很认可的。

  Task 4

  Customer complain

  一个关于客户抱怨的案例分析

  这个任务与第一个案例分析不同的是这个案例分析完每个人要被单独带到不同的房间做presentation, 而且还有面试官15分钟的Q&A. 案例主要是关于公司产品收到客户投诉,需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讨论过程中体现了公司对于大家商业嗅觉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提前看一些关于案例分析的书对于面试还是很有帮助的。 讨论结束后会再发一份新的材料是关于客户抱怨最新的进展, 在此基础上准备presentation, 然后是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面试官问问题还是很tough的,我的面试官的马来西亚口音让我很是不适应,有的问题只能是大概猜他要讲的意思了。我的感觉是这个部分一定不要慌,保持镇静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任务完成了就下午四点多了,从来没有觉得哪一天这么累过,大家的反应基本都是吃个

  饭就回酒店休息了, 漫长的一天也终于结束了……




相关内容:

  1. 本科生PK掉硕士生的面试历程
  2. IT实习生求职的心路历程
  3. 经济学大学生求职经历
  4. 本科同学的求职故事
  5. 刻骨铭心的王老吉求职历程
  6. 一个HR的真实求职面试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