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暑期工求职陷阱

2023-08-11   


2016警惕暑期工求职陷阱

  暑期会有一些学生去打暑期工,要注意谨防被骗,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陷阱内容,快来阅读看看吧。

  警惕暑期工求职陷阱

  小编提醒:暑假到了,今年的求职高潮也即将来临,面对如今社会就业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变化着他们的招数,尤其是对于求职心切的学生,所以毕业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警惕心: 常见求职陷阱

  一、瞒天过海,骗取费用---

  专以骗取报名费为目的的“皮包”公司仍然存在。他们“招工”时把职业吹得天花乱坠,先收取报名费。等你到了公司,又提出中介费、建档费、办证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收完费后,就把工作的事一拖再拖,或者安排一些你根本无法接受的工作,让求职者白花钱。 二、高薪招聘,无限诱惑---对不熟悉某些行业的求职者,开出极具诱惑力的薪水标准。然后,安排求职者超负荷工作,或从事违法和暴力活动。“保证年薪×万元以上”等条件,多是出现在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行业,最后能否实现,看求职者表现及能力,往往是苦干一场,离目标任务还差一大截。

  三、聘用内勤,拉入陷阱---开始以招聘行政、管理、文秘人员为名,等求职者上班后就安排为推销产品、联系业务,还没有保险金和底薪。这种受骗者即使辞去工作,也会有后续困扰缠身。

  四、身份诱惑,规避承诺---招工时先称要把应聘者培养成什么“师”,然后要求交费进行课程培训,等培训完毕后,再拿出内部规定或特殊情况,让求职者白花一笔钱。

  五、头衔修饰,名不副实。---为了挣一笔考试费,故意把要招聘的职业修饰一番,例如把保险推销员说成“财政计划者”,把销售人员称为“业务经理”,把勤杂工说“办公文秘”,提高门槛,实施收费考试。

  投资理财谨防非法集资陷阱 大家应提高警惕

  今年4月27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法律政策宣传座谈会在京举办。据统计,2015年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数量、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同比分别上升71%、57%、120%,达历年最高峰值,跨省、集资人数上千人、集资金额超亿元案件同比分别增长73%、78%、44%。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P2P网络借贷、农民合作社、房地产、私募基金等仍是非法集资重灾区,民办教育、地方交易场所、相互保险等领域也涉嫌非法集资。相关律师提示,普通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投资理财,坚决拒绝并举报非法集资。

  谨防高利诱惑:

  推销只提高收益

  回避本金安全问题

  近两年来,投资咨询、非融资性担保、第三方理财、财富管理等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大量快速增加,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违规发售理财产品等情况,非法集资风险隐患突出。

  记者在本市走访调查中发现,各种投资咨询和财富管理机构遍布天津的各大写字楼,很多民间金融公司在写字楼前、超市门口发放传单,在高档酒店里举行宣讲会,用高额收益吸引投资,而且在这些项目中,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中老年人。

  为什么理财年息能达到15%,甚至是25%,这个收益是如何产生的?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正规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而对本金安全等关键问题予以回避。

  家住南开区的王大爷在海光寺一家超市门口遇见了某理财公司业务员,王大爷表示:“他们都穿着正式,西装革履,打着领带,看起来十分精神。”这些人散发的传单都是理财产品传单,而且这些传单的收益率非常高,都能达到15%以上。在工作人员推荐后,王大爷跟推销员去了公司,公司在某高档写字楼内,装修很豪华,看起来是十分正规的公司。在工作人员不断游说下,他买了5万元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20%。

  后来,王大爷将此事告诉了在银行工作的亲戚孙小姐,孙小姐仔细看了王大爷的合同,觉得有问题。“合同上收益写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本金方面只字不提,也就是说一旦该公司理财的钱投资失败,王大爷的5万元钱就打水漂了。”孙小姐表示。

  法律人士提醒市民,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投资项目”“理财产品”,编造或夸大投资前景,以高利为诱饵,向社会公众进行非法集资。有的通过群发短信、电话推销,在路边、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摆摊、设点散发传单等,特别提醒民众这些是极不靠谱的事,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提高风险意识: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了解相关登记信息

  记者日前以投资人的身份来到某公司宣讲会现场,看到“理财专家”正对众多中老年人讲解理财知识,讲授的内容让听众觉得非常专业,同时该公司还给现场观众免费发放礼品,很多人与该公司签订了购买合同。一位刚签完合同的\\\'大娘说:“这么高的收益率太划算了,比银行利息高多了。”记者问大娘:“如果投资失败,本金怎么办?”大娘说:“这么正规的公司,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相关法律工作者对记者介绍,目前金融行业实施资格准入制,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还是担保、信托、基金等行业公司,均需要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牌照才可以经营。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理财产品很多没有获得金融许可,缺乏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监管,如果市民投资,一定要选择具有金融业务许可证或经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普遍“包装”自己,对外宣传称有某某大公司为后台,或者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来蒙蔽投资者。

  红桥区一位银行从业人员介绍,目前各银行纷纷推出类似于余额宝的产品,这些基金理财产品,也可以实现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经营的合法产品,市民在投资时应该多考虑这些产品。

  南开区一位保险行业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我国金融行业普遍实施从业许可制度,例如保险经纪人等,投资者在投资前,应该详细查看相关投资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工商部门红盾网等渠道都可以查到,一定明确自己的钱投给了哪家公司,在和公司业务员进行了解时,第一要先看业务人员的身份证件,以防钱投资后找不到责任人。

  法律人士提示:

  掌握一定金融知识

  了解投资资金去向

  家住河北区的李先生,最近看了一个网贷P2P平台,据介绍,该平台的年收益率可达17%。李先生觉得利率很高,心动的同时,李先生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资金安全,于是李先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后去了几家理财公司的宣讲会。理财公司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债权的匹配及转让,但是李先生身边买过理财产品的朋友们说,投资人购买理财公司债权时,签订的合同并没有明确表示一旦投资理财过程中出现风险,关于本金问题的相关条款。

  记者查阅众多理财公司签订的合同,发现很不正规,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文字游戏。合同条款债权匹配不透明,投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钱去了哪里,这让广大投资者如何放心?为此,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给几个理财公司打电话,问及公司业务时都遮遮掩掩,反而一再邀约记者与之面谈。

  在全民“借贷与理财”火热的情况下,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法投机分子,他们利用较高的收益骗取投资人的钱,投资人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结果全打了水漂。法律人士则指出,金融是一种以高风险为特征的行业,因此投资者在投资前更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知道任何投资行为都要风险自担;而如果投资者参与的金融活动涉嫌违法犯罪,就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关内容:

  1. 暑期工求职陷阱
  2. 大学生暑期需警惕求职陷阱
  3. 广州暑假工注意求职陷阱
  4. 大学生警惕招聘中中的陷阱
  5. 暑期打工陷阱有哪些
  6. 找暑期工要谨防哪些违法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