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开“假招聘”陷阱

2023-08-11   


  进入11月,又到了一年一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许多应届毕业生开始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之中。一项针对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显示,有70%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求职陷阱”。

  招而不聘

  【案例】去年毕业的小张告诉记者,他参加过很多场招聘会,经常能在招聘的企业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场招聘会都有很多人投递简历,他们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他研究发现,不少参加招聘会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只是借机来做宣传,走个形式而已。

  【支招】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费时费力,无功而返。

  变相收费

  【案例】小谢在网站上发现某电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和同学一起投递了简历。面试后,公司让小谢和他的同学交200元的服装费,并约好一周后签订协议。但一周后,小谢和同学来到这家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发现已人去楼空。

  【支招】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不管招聘单位是收取服装费、培训费,还是押金,求职者都应该坚定地说“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相收费”的公司的面试一般都比较草率,通过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

  虚设岗位

  【案例】毕业生小林看到某房地产中介公司招聘广告上写明了招聘会计,就投了简历。经过简单面试后,小林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门店做业务员,可公司迟迟不肯说明何时让小林回到会计岗位上。一段时间之后,小林无法忍受,只好提出辞职。

  【支招】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玩“文字游戏”,用一些听起来职位很高的虚职招聘大学生做业务员。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

  偷换概念

  【案例】小夏四处找工作时,一家文化公司负责人口头表示,如果小夏可以实习三个月并且表现令人满意的话,双方就可以正式签约。在实习中,小夏一直努力工作,十分认真。不过,三个月之后,文化公司却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没有与小夏签约。

  【支招】口头合约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毕业生一定要当心,如果因此错过了招聘的黄金时期,接下来再找工作的话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单位可能都已经招到人了。

  此外,《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试用期超过6个月,就是明显的侵权行为。

  特别提醒毕业生,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在劳动报酬一栏中,要看清考核、奖励办法;工作内容一栏中,注意对职位的具体约定;合同期限一栏中,则要注意试用期的期限及相关问题。

  把握校园招聘黄金时段

  面对毕业生的校园招聘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如何把握好校园招聘的机会,为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

  有关专家表示,校园招聘的时间相对集中,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以及春节过后的3月、4月,这是因为不少用人单位要避开1月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5月份、6月份的毕业生论文答辩时间。校园招聘范围大,人数多,毕业生应该提前规划职业生涯,为参加校园招聘会做好充分准备。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进行校园招聘的针对性很强,尤其是专业的针对性,而很多学生在不了解用人单位及其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扎堆。很可能有的单位只招一两个专业的学生,而前来应聘的学生却有各个专业的,这大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因此,在参加校园招聘会之前,学生应该先了解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及招聘专业,有的放矢,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简历别花哨,两页足够

  1、有两页纸即可

  简历一般有两页纸就足够了,不仅可以节约求职成本,还方便翻阅。第一页可以描述本人的基本概况,第二页再具体介绍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兴趣、特长等内容。证书可以在面试时再给面试官看。

  2、不宜过于花哨

  很多人的简历制作得不错,但太花哨,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粗体字、斜体字和艺术字,整体一看很粗糙。尽量少用这些东西,特别重要的东西,可以稍微突出一下。




相关内容:

  1. 大学生初涉职场如何避开求职陷阱
  2. 求职新人如何避开求职陷阱
  3. 如何避开签订劳动合同陷阱
  4. 如何避开签订劳动合同的陷阱
  5. 应届生避开求职陷阱的方法
  6. 警惕假招聘找工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