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2023-08-11   


  随着高校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需求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大学生择业趋于复杂化,学生择业中遇到的问题增多,大学生迫切需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日趋明显,内容也日趋丰富。

  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其顺利就业,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和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国内各高校围绕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主要指标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一次性就业率”成为考察一所高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优劣的主要指标,而就业情况又反过来影响一所高校的社会声誉,影响其招生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讲,只有出口“畅”,才有人口“旺”,大学生就业工作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了解和掌握社会上需要什么层次和什么专业的人才及社会的需求量,使学校能够按需招生、按需培养,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就业导向,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是合理配置高层次人才资源和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等方面能否健康发展,盲目择业将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高校毕业生分配正是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中初始的也是重要的环节。科学的就业指导可以促进社会需要和大学生就业的合理化。由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包分配”依赖思想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还认为就业主要由学校安排,部分学生还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没有认识到当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机制下的就业买方市场。就业指导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早对社会形成准确的认识,继而相应地在心理、观念、技能等方面做好准备,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达到人、职匹配,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前,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普遍比较重视,但部分高校也存在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培训等方面投入不足的情况。

  (一)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就业指导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事,认为就业政策改革后,学生自主择业,就业问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可以放任不管。主要表现为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尚不能满足需要,存在认为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指导人员和学生工作人员的事的现象,没有形成就业指导工作的合力,缺乏充足的经费和必要的专职人员队伍.缺少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培训,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定位认识不足,认为就业指导仅仅是为毕业生择业提供就业信息、讲解择业技巧,而忽视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到位

  一是机构设置不到位。在传统“包”分配就业制度下,高校承担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部门是高校的学生工作处等,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后,各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等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机构,虽然机构名称、工作性质改变了,但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人员配备并没有产生多大变化。二是人员配备不到位。就业指导队伍仍然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没有专职就业指导队伍。三是专业培训不到位。就业指导工作专业性很强,要求就业指导人员掌握或熟悉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规划与设计等相关专业知识。由于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同时,也因为一人多岗,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不高,取得各级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理论知识、就业观念,特别是就业市场化、社会化知识等方面比较缺乏。四是场地、设备、资金保证不到位。

  (三)就业指导工作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和工作内容不到位

  一是服务对象覆盖面偏窄。服务对象主要是毕业班学生,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高年级进行,指导的对象集中于毕业班和大三学生,而在低年级开展就业指导的高校较少。二是工作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就业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发布、办理毕业离校手续上,而在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比较缺乏。就业指导方式主要局限在举办就业讲座和报告会、学校双选会、毕业生个别咨询等形式。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服务

  高校要切实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人本化、科学化建设,不仅要为学生的择业提供帮助,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学生充分就业,而且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兼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尽早规划职业生涯,使学生能够充分合理地就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建设

  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的对象应该从集中于高年级和毕业班学生扩展到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拓宽就业指导途径,要逐步建立起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业指导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使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变化和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年级主要是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以及专业前景,让大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观念。要进行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结合“两课”有关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让大学生认识了解国家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西部大开发、振兴中原、振兴东北等的介绍,教育大学生自觉把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思想。同时通过介绍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参加选干、参军、自主创业,等等,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新观念,拓展就业思路。

  二年级主要是职业基本能力的认识和培养。此阶段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年级主要是职业定向的认识和指导。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和专长,初步选择今后的就业方向,按照职业要求培养相关职业能力。除了日常的教育指导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利用假期到相关行业实践锻炼,请相关行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提前参加就业双选会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形势,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而让大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寻找差距,自觉调整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能力。特别是通过到相关行业社会实践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同时实践实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和选择职业的过程,大学生们与相关单位进行多层次双向交流、双向认识、双向选择。通过这些教育引导,促使大学生提前了解职场,避免大四找工作时的压力和不适。

  四年级主要是就业择业的指导和服务。大四已是大学生就业的实战时期,此阶段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政策宣传、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择业技巧、加强心理指导等,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各种服务。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帮助和参与。当前,承担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体仍然是高校,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在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的联系,拓展就业渠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基地等以外,高校首先要树立广大教职员工都应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高校领导要重视就业工作,将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不仅是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更应该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在人力和财力上保证就业指导工件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高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规范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就业指导机构的专门化。要提供和落实必要的经费及人员编制,为就业指导人员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机会,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训练,参加国家就业指导职业资格考试,逐步实现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就业指导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人本化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管理为主”转变为“服务为主”,重点是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心理咨询、加强与社会沟通方面等提供服务。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大学生的求职成本。时时处处体现人本服务,实行个性化指导、即时援助、专项服务,等等。"

  (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建设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高校要切实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要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注意将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和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法规、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阶段性需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等等紧密结合,讲授要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二是加强就业指导研究。由于我国新的毕业就业机制实施时间不长,相关研究尚显不足。我们要针对就业指导研究中存在的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加以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学;三是采取各种先进手段。如充分利用网络,搭建网络平台,通过建立大学毕业生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等,利用各类就业网站了解、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采用卫生远程面试手段,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沟通,等等,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资讯和服务;四是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先进理论和成果。就业指导工作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关注由来已久,研究体系比较完备,成果比较丰富,而且已广泛运用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国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先进理论和成果,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推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关内容:

  1.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
  2.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 浅谈“五个维度”看就业质量介绍
  4. 浅谈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5. 浅谈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前景
  6.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及其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