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工作需要警惕3类陷阱
2023-08-11
又到了大学毕业季。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求职心切,容易上当受骗。为此,小编给大家梳理出了毕业生求职中可能会遇到的3类陷阱。
要工作先交费
6月8日,应届毕业生邹某向一家保险公司投递了一份简历,应聘财务助理的岗位。面试时却发现是保险代理人的岗位,而且入职需要先交钱考上岗证,并且无底薪还要交押金。邹某仔细一查才知是陷阱,于是便找借口推脱离开。
诸如此类的招聘陷阱还有不少。如何避免?
“只要招聘单位说要工作先交一堆费用时,就该警惕了。”汇博人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倪言称,有一些公司招聘时将工作讲得天花乱坠,再利用毕业生对工作满意的心理收取所谓的报名费、押金、考试费、培训费等各种费用。
“这些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的,因此,毕业生当遇到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的招聘时,应加倍警惕。如果必须缴费,要记得索要发票、收据等。”
主动拉拢式招聘
“在人才市场或招聘会等场所主动搭讪求职者,并以高收入、升职快、公司发展前景好等做诱饵,在骗毕业生的同时,还希望他们能介绍同学或朋友一起到公司工作。”倪言告诉记者,大多数单位对人才招聘工作是很重视的,一般会派专门人员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招聘。所以,对这种拉拢式的一定要保持警惕。
倪言透露,还要注意“招而不聘”的情况。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将岗位描述得“高大上”,比如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但等到上岗时却被要求从基层做起,而且往往好几个月依然不见岗位轮换,最后试用期、考察期一结束就被炒鱿鱼。
合同约定高额违约金
某些不法企业为了吸引毕业生签合同,口头承诺一些福利、模糊用工时间、美化工作性质等,但这些并未写入合同,没有法律约束力。
“尽管如此,合同中却会明确规定违约金,签完协议后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逼迫求职者主动离职从而获取违约金,毕业生一定要谨防其中的陷阱。”倪言提醒。
应届毕业生求职防止陷入传销陷阱的技巧
随着当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销分子也在不断变换花样,利用网络平台,以
随着当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销分子也在不断变换花样,利用网络平台,以“网上培训”、“网络加盟”、“私募资金”、“股权投资”、“网络销售”、“网上培训”、“点击广告即可获利”等面目出现,在互联网上发展人员,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积分、返利等。由于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传销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对传销和直销区分不清,导致部分已经或者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创业找工作阶段误入歧途。
就在前些天,几名不同地方的年轻小伙受到迷惑被骗至广州,谁知误入一个“大家庭”。“见面礼”就是手机银行卡被没收,而且还有几名“保镖”贴身伺候,另外还有专门人士授课洗脑,谈心解忧。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传销组织的惯用伎俩,几名小伙被该传销组织骗取数千元。
大学生求职应擦亮眼睛误陷入传销陷阱
什么是传销?
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传销。《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大学生如何识别传销
当前,传销组织往往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人际网络营销”等旗号从事传销,识别传销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从组织方式看,传销组织者承诺给予参加者高额回报,发展他人加入,参加者再以同样的方式介绍和发展他人加入,以此组成上下线紧密联系的传销网络.
从计酬方式看,组织者以参加者发展下线的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以参加者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
从销售方式看,与直销的单层次销售(即推销员直接将商品推销给最终消费者)相区别,传销是多层次网络式销售;从经营目的看,传销不以销售商品为最终目的,而以发展人员数量,骗取钱财为最终目的。
大学生如何防范传销
如果被骗到外地,到达当地后朋友绝口不谈工作、生意,而是带你游山玩水、熟悉环境,所谓放松。要看你的身份证、借打你的手机,发现情况不对时,一定要机智、冷静应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逃脱。如果发现该组织从事传销活动证据确凿后,应设法与当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取得联系,及时举报。
如有亲戚、朋友被骗往异地从事传销,首先应当积极做好亲戚、朋友的思想教育工作,劝说其尽快脱离传销组织。若劝说无效,应当设法弄清其所在详细地址,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