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研究生的求职故事
2023-08-11
在大学校园里,研究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少了本科生的年少轻狂,多了书卷挤压下的几多无奈。然而,研究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不再。记者近日走进一位女研究生的生活,倾听她叙说求职中的甘苦冷暖。
没人告诉我怎么找工作
小杨是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的应届毕业研究生,所学专业是文艺理论。
她回忆以往的经历时说:正式制作求职简历,是去年10月中旬以后的事。但在10月份,好像还没进入找工作的状态,那时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这期间,学校还有很多所谓的就业指导活动,来了一些名流讲述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的.面试等。但对于我来说,这些东西来得太迟了,在我刚踏入校门的时候却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10月份开始至年底,主要是一些大公司和大企业,尤其是广收财经、金融、会计类的四大企业轮流到学校宣讲。我以前孤陋寡闻,后来才知道,就是这样的公司像收土豆似的,几百几百地把人大的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收走了。
小杨告诉记者,她们大多数人找工作都是在学校、学校的就业网、外校的就业网上获得信息,被动地处于一种无奈的等待状态之中。
对自己莫名不自信
我一开始锁定的工作地点就是:长江三角洲,其次珠江三角洲,再次北京。后来,随着找工作的形势严峻,觉得去上海的机会太少,次序发生了调整。
11月初,参加了《海峡都市报》的笔试,抱着试试的心态去的。考完,最大的感受是,需要及时补充新闻理论和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之后,在人大东门附近的友谊宾馆,有个“浙江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召开。会上,单位有100多家,多数是高校,都要求博士以上学历,我只能感慨。
找起工作来,对自己莫名地不自信起来。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在铺天盖地全是美女广告的时代,女研究生还是有些心虚。女孩子很容易在外表上加大自己找工作的砝码,去买几套质地好的职业装,配上高得炫目的高跟鞋,再烫个头型,简直是“从头开始,重出江湖”。
在11月到12月中旬,南方报业集团的招聘,让我开始为今年的就业心焦了。我真的很想去那个地方。有段时间,我整天在网上搜关于“南方”资料,包括以前的笔试、面试的论坛资料。结果和摸彩票一样吧,我根本就没在笔试名单上。那天晚上我莫名地哭了,挺不甘心的。后来才知道全国有成千上万的人网上报名,有两三千人去考试,只要100多人。
弄明白了已经晚了
年底的时候,我收到了搜狐公司的笔试通知,很是意外。应聘的是网络编辑,考试内容很简单,范围很广,涉及到新闻、英语翻译和计算机语言。不用问,我栽到了计算机言上。我回来才知道,所考的计算机语言其实很容易学会,我用了一个晚上基本弄明白了。但是,已经晚了。
就这样找工作的事一直拖到了现在。难道咱们国家现在真是人才多到了连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的地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