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2023-08-11
一、书籍简介
《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是由探照灯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上海逸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3D魔幻片,由李世宏担任艺术指导,马爱民担任总制片人。
该片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师徒二人生二心,从而引发一段真假孙悟空的故事。
-------------------------------------------------------------------------------------------------
二、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1583年,一说1506—158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迁居南京,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职归。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
三、《真假美猴王》读书笔记
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这位假孙悟空的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
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假;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最后到幽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却不敢说”。
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师徒团聚。
-------------------------------------------------------------------------------------------------
四、《真假美猴王》读后感30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洋葱历险记》的读后感30篇,因为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
第1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200字
近日重复《西游记》,感悟颇多,在此,对一些问题说些自己的看法。前些时间,有人说真正的孙悟空被六耳猕猴秘密取代了。直接原因就是在真假猴王之后,孙悟空表现的“很乖”。其实仔细读过前后文就会发现原因。真假猴王开始就说,师徒四人当时各怀异心,但经过假猴王一事后,师徒四人成了一心。不仅孙悟空“乖”了,就连懒货八戒也主动探路、挑担了。而且后文中,唐僧也并非没再念过紧箍咒,只不过孙悟空学会了心平气和,三言两语让唐僧对他言听计从而已。人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西天取经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让人逐步走向成熟,从这一点看,孙悟空就是在这次真假只斗中成熟起来的。那个假悟空其实也就代表了“心魔”罢了。本人通读《西游》只有两遍,略有心得,望诸位不吝赐教吧。
第2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300字
我喜欢看书,今天我去了一个图书馆,那里有很多书,看得我眼花缭乱。你知道这个图书馆在哪里吗?告诉你吧,它就是北京中小学生数字图书馆,这个网络图书馆中天文、地理、军事、文艺……种类非常多。我再次读了我最喜欢的《西游记》。
其中《真假美猴王》故事主要描写一只猴子变成孙悟空的样子打伤师父、抢走行李、占领花果山。孙悟空和他找了观音、玉皇大帝和师父,他们都没有分辨出来。最后他们去找如来,如来说:“六耳弥猴最擅长模仿和变化,明白许多东西的品性,与悟空声音和相貌相同的只有六耳弥猴了。”假悟空现出原形,被真悟空打死,真假美猴王大战终于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撒谎骗人,否则只会害了自己。在学习上也是一样,不要像那只“六耳猕猴”,要扎扎实实的掌握知识,学习本领,只要一心一意的做事情,就一定会成功的。
第3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叫《真假美猴王》。它描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遇见了很多妖怪,孙悟空奋力保护师父和师弟们,把很多妖怪都一一杀死,但是却也经常被唐僧指责,还时不时地赶他回花果山的老家。这一次悟空又是被唐僧念了紧箍咒而赶走他。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唐僧太不相信孙悟空了,而对妖怪们却心怀慈悲,导致了孙悟空经常被冤枉。但是我很敬佩孙悟空,他对师父的忠心永远不变。
第4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700字
孙悟空是大家心目中的神猴,可它在取经的道路中也会遇到麻烦,就如这次要说的《真假美猴王》。孙悟空一心想保唐僧取经,为了保护唐僧,一下子打死了十来个强盗,唐僧气急把悟空赶出了佛门。在这不久后,有一个假“悟空”为又饥又渴的唐僧送清水,唐僧不领情,结果被“孙悟空”打倒在地,而真猴王却在观音那儿,得知又有了一个“孙悟空”,还占了它的花果山,忙去与它较量。两只猴儿打成了一团儿,不分高下,大家更加分不出真假。最后。还是在如来的帮助下,众人方才认出真猴王灵明石猴与假猴王六耳猕猴。最终假猴王死于齐天大圣的金箍棒下。
这一篇故事,作者也是煞费苦心,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道理来:第一是一个人在做事时,总是会有种种的缺陷,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批评他,也要看到他的优点。第二是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别人,绝不能像六耳猕猴一样,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本领,还要会正确的运用,否则只能害了自己。
而在这一个故事中孙悟空就与六耳猕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真实,一个虚假;一个是天宫有着赫赫威名的孙大圣,一个是来历不明的六耳猕猴;一个真心实意保唐僧西天取经,一个包藏祸心占山冒称猴王......孙悟空是那样的对唐僧忠心耿耿,生怕师傅有个什么闪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反之六耳猕猴是那样的令人生厌。
六耳猕猴也算是神通广大,甚至可以说比孙悟空还要厉害一些。那你一定会问了:六耳猕猴为什么还输给了孙悟空呢?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有如来佛帮助孙悟空,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是六耳猕猴没把自己的本领用对地方,它可以知晓前后,能察物理、万物皆明,本可以用这些本领做善事、积善德,却去作了恶事,终有了恶报。而孙悟空用自己的本领先是护猴群,后是保唐僧,这才成就了最后的斗战胜佛。
而现在的我们既不用除妖打怪,也不用跑遍世界拜仙师学艺。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不去欺骗他人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众人皆知,其中更多的道理,还需要我们慢慢去发掘,这本书值的大家细细品味、反复琢磨。
第5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800字
《西游记》里有这么一段,说的是真悟空身边蹦出个假悟空,假悟空道行甚高,把真悟空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模仿得惟妙惟肖,旁人难分彼此。于是二人来到唐僧面前,唐僧看看这个悟空,分明是自己的徒儿;看看那一个,分明也是。不知如何是好,生怕认错了徒弟,双手合十,无能为力。二人又相求于观音,观音看二人都像是自己苦心扶植的那个悟空,一时没了主意,挥挥手,爱莫能助。二人又来到地藏菩萨殿下,菩萨有一神物唤作地听,能辨世间万物,可是地听伏耳贴地听完之后却摇了摇头。最后二人还是来到了如来佛祖面前,如来眨一眨眼就辨出了真伪。
为什么唐僧不能辨出哪个是他朝夕相处的徒儿呢?问题可能出在彼此朝夕相处感情亲切相依为命上。观音心心念念栽培悟空,地藏菩萨与悟空私交不浅,他们都有所偏向,有所顾忌,生怕认错了害了真悟空,也就影响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力。如来能分辨清楚,毫不含糊,可是如来不是人,他是佛,无爱无憎,不存在感情亲疏的问题。人不可能做到如此,活着的人就要食人间烟火,就要有七情六欲,认知上会出现偏差,判断事物就不能无所顾忌。以《韩非子》里“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为例,同样是正确的预见,那个富人心里已经认定邻人是贼,却根本不怀疑儿子是不是监守自盗,只是一味地认为儿子聪明。仅仅因为儿子是儿子,在情感上已经先入为主。面对与自己亲近的人,总是往对其有利的方面推想,当然也根本不愿意相信对方是不是有可能作出对自己不利的事。于是在同等条件下,感情亲密一些的便自然而然占了上风,疏远一些的便处于劣势,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性吧。
若要一个人判断事物像如来一样不偏不倚,不受感情亲疏因素的干扰,怕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所以当年才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斩是斩了,诸葛亮做得没有如来那么潇洒,痛哭流涕地送马谡上路,因为他不是佛。但也没有像那个富人一样,与马谡深厚的感情并没有影响他对问题的判断。他做到了“执法如山”。
作为人,在情感上有亲有疏在所难免。不能否认,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人的爱憎经常左右着我们的判断力。我们虽然难以做到如来的毫不偏差,无爱无憎,也不能像那个富人那样让感情亲疏左右自己的认知。所以学学诸葛先生,关键并不在于情感的亲疏在主观上是否影响了你,而在于如何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尽量客观地去看待事物和判断问题。
第6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今天,我翻开了西游记这本书,我看到了《真假美猴王》这一篇。看完后我好想进去让唐僧认出真的悟空呀!
故事是从这里说起: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走去,师徒四人越走越累,便在一个大石头边上休息了一会儿。师傅让悟空去找水喝。六耳猕猴趁着悟空走了,便假扮悟空,把唐僧的行李和碗都拿走了。唐僧误以为真的是悟空干的,便马上让八戒和沙僧牵着马走。可刚走不到几步,那六耳猕猴马上来到唐僧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并把他们带到了水帘洞。后来真的悟空找到了那里,并和六耳猕猴一只争斗,到了如来佛那里,才把六耳猕猴给收了。
嗨!唐僧真是是非不分,就是假悟空,也要试探。不能就这样怪最真的悟空,这样就太不公平了,悟空什么也没干,而是好心去给师傅找水,就这,师傅还念紧箍咒,还赶走他。我真替悟空打抱不平!
第7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真假美猴王》出自于神魔小说《西游记》,是其中一个经典的典故。它说的是悟空因为把几个土匪杀死而被师父逐出师门,而由六耳猕猴假扮的孙悟空又乘虚而入,妄图偷走圣经自己去西天取经。最终,在真孙悟空以及众神仙的帮助下,六耳猕猴被如来佛祖绳之以法,师徒二人也就再一次重归于好。
通过阅读,我认为唐僧是一个没有用正确的角度看待事情的人,悟空助他除妖,他都不领情,还一味的认为是悟空杀人不眨眼,连百姓的生命也不放过。
在文章当中,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唐僧赶走悟空的那一段。虽说悟空对师父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满,但他宁可被师父念紧箍咒也不肯离开师父,非要护送师父去取经,而不分青红皂白的唐僧却听从了八戒的胡话硬生生地赶走了悟空。
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多方面的去思考问题,要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情。
第8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我读完了《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走到一座高山里,有个妖怪变成一个假悟空,两个悟空(真和假)谁也分辨不出来,如来佛祖最后分辨了出来。
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受启发,懂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你弄虚作假,就算装得更诱人,更逼真,最终也会有被别人识破的时候。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懂装懂,到考试的时候一塌糊涂,什么也不会做。这还让我想到了在生活里,比方说,像诈骗、想骗钱的人都是坏蛋,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一定要提高警惕,而且,更不要那种人学习,不要让那些假的东西来影响我们。
第9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真假美猴王大斗法》。这个故事讲述了孙悟空因为打死了抢到被唐僧赶走,于是来到了南海向观音哭诉。此刻,八戒和沙僧去化斋,唐僧遇到了悟空遭遇不测。救醒了师傅后,沙僧去找悟空算账,但他哪是孙悟空的对手?于是去找观音菩萨说理,却发现又有一个孙悟空,后来得知了事情经过后,悟空和假美猴王一直打到如来佛面前,假美猴王被识破后不得不现出原形——六耳猕猴被打死。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六耳猕猴趁悟空被赶走,抢了包袱,还妄图自己去取经,并且强占了水帘洞和花果山,真的是太坏了。最后到雷音寺一眼被识破了,还做梦想去取经呢!结果就是被悟空打死。
第10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它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视角,讲述了唐三藏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其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真假美猴王”,故事是这样说的:
唐僧师徒四人继续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在荒山里遇到了一群强盗,孙悟空不顾唐僧的阻拦,几下就把强盗全打死了.唐僧非常生气,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可是,没过多久,“孙悟空”又从云里跳下来,抢走行李,还把唐僧推下了马。沙僧找到孙悟空,一问才发现,行李并不是孙悟空抢的。悟空猜想一定是妖怪变成了他的模样,于是跟着沙僧回花果山查看.果然有个假悟空在那里占山为王了,但他也说自己是真悟空。
为了分辨出谁是真悟空,谁是假悟空,他们两个又闹到东海龙王、南海观音那里,可是龙王和观音也没有办法辨出真伪,最后,只得请出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佛祖只用手一指,假悟空就现出了原形,原来是只六耳猕猴.六耳猕猴慌慌忙忙地想逃跑,结果被悟空一棒打死了。
最后唐僧原谅了悟空,师徒四人又一起上路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要撒谎骗人,否则只会害了自己,在学习上也是一样,不要像那只“六耳猕猴”,要扎扎实实的掌握知识。而作为人,在情感上有亲有疏在所难免。不能否认,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人的爱憎经常左右着我们的判断力。我们虽然难以做到如来的毫不偏差,无爱无憎,也不能像那个富人那样让感情亲疏左右自己的认知。
第11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得到许多启发。唐僧只顾慈悲为怀,不了解事情真相就赶走悟空。唐僧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能只相信一面之词,要全面的了解并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悟空的做法也不可取,他因为被师傅冤枉,而一气之下就走了,才使小人趁虚而入。我们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应该解释清楚,不应该让别人加深误会,反而使结果恶化。但悟空在师傅有难时不计前嫌,回来帮助师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宽容,如果冤枉你的人有悔改之意,就应该大度一些,既往不咎。宽容待人,可以使你在有困难时,得到别人帮助。读了《西游记》,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第12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团结就是力量,但是唐僧四人不团结,导致唐僧遭到灾祸。
正因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土匪唐僧把悟空赶走了。六耳猕猴趁机偷走行李和文牒,和几个小妖变成唐僧四人,想去取经,悟空知道了跟六耳猕猴打到玉皇大帝、观音、阎王殿那里,最后让如来佛分辨出来,抓住了六耳猕猴。
这才明白,原来是孙悟空跟唐僧不团结,才出现了六耳猕猴的事。从此,孙悟空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去。哎!如果唐僧四人团结,就不会发生这种事。就像我们班的丁念祖,常常欺负我们,因此我们不想和他玩。但之后,有人需要帮忙时,他也表现的很好。一次,我的手刮伤了,他来关心我,这让我很温暖,之后他的朋友也多了。读了《真假美猴王》,我知道有团结就有力量,就像班级体育比赛,只要团结在一齐,就能胜利。即使你什么也不会,只要你团结,就是一个好孩子。
团结的力量真大,我们人人都要团结起来。
第13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这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
悟空打死谋财害命的强盗,却被唐僧赶走。于是假悟空出现了,打倒唐僧,抢去包袱,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真悟空闻讯与假悟空怒斗,两个悟空挥舞金箍棒上天入地一番恶战。一时间真假难辩。后来如来指认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形,悟空一棒将其打死。
假作真时真亦假,谁真谁假谁能辨?一善一恶,或许正是悟空心中的善恶相斗。其实,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有克服了恶的心魔,才能显现出善的本源吧。
第14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在我们的印象中,孙悟空一直是伟大的英雄,他敢于抗争而且不屈服,有智慧而且很乐观。不管遇到多少的磨难,最终都能化解。他的神通广大,是我们最羡慕的。然而,在真假悟空一节,我们看到心中的英雄,不能靠火眼金睛,降妖除魔,反却被妖怪占了身份,心中该是如何的愤怒。看着孙悟空的自我求证之路的艰难,我们感到一些心酸和可悲。
面对妖怪,尤其是假冒自己的妖怪,“坏俺老孙名声”的妖怪,孙悟空是二话不说,上去便打,为了维护自己在三界的声誉,同时也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因为妖怪占了他的洞府与猴孙。二者从见面开始就一直在打,打到观音处、师傅处、天庭处、地府处,再到西天佛祖处,只为求个真相,求个辨认,还自己本名。不屈的求证,哪怕千难万险。真是一个英勇的悟空。
但孙悟空带着愤怒去辩个真假,这个求证的曲折路程,却让我们感到如此悲凉。紧跟悟空的沙僧在大师兄降妖的顷刻间就忘掉了自己大师兄的真身,眼看着就是真假难辨;其他各处,是孙悟空的一些道友,却也没有识人之能力,最让人感到可悲的是唐僧的表现,在知道有假悟空的事情之后,竟然令八戒去花果山寻找包袱行李,走了了事,不管自己的徒弟结果如何。这让我们不胜唏嘘。孙悟空是有苦难言,在不被认可,无人助力的过程中,仍然坚持,一直打到西天如来处,以求证自己的真身。可叹与可悲的求辩过程,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愤怒,坚持,即使上下求索,也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唯一性。
“其实“大闹天宫”是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天不拘兮地不羁的自由自在地生活,与玉帝平起平坐、受人崇敬成了孙悟空的人生目标。他为了维护自身人格尊严,为了“自我价值”能得以表现,坚决与神斗到底,这是人类所具有的共性。”真假悟空也是如此,它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英雄的孙悟空的悲剧性一面,以降妖除魔为己任,却被妖怪占了身份,还要经过曲折的争斗才能证明自己,让他人认可自己。这也带给我们现代人一些思考:真真假假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除了坚持自我,坚守自己的本性之外,还应该把握自己的社会责任,擦亮自己的眼睛,保持心灵的明朗,识真假,别善恶。
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诱惑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与此同时,社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人心也更为难测。浮动的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的个人,想要在这种环境中保持自我,需要我们在进行个人价值定位时,求本求真,既能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敢于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又要敢于说真话,辨别出真假善恶。
第15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我们应该知道孙悟空在西游记里面被称为心猿,也就是心。这个心,是取经人的心也是修行者的心。而本回一难就是由于唐僧逐出猴子,也就是修行者放纵心猿而引起的。所以文章才会有这么一首诗
身在神飞不守舍,有炉无火怎烧丹。
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
此去不知何日返,这回难量几时还。
五行生克情无顺,只待心猿复进关。
诸位,六耳猕猴可不是孙悟空的心魔。他是取经人也就是修心人的心魔。试想,猴子就是心,你能说心的心魔吗?显然是不能的。孙悟空象征的是道心,而六耳猕猴象征的是人心。我再换句话说孙悟空那颗心是求佛向道之真心,而六耳猕猴则是那种种虚妄不实之心。
因此作者又有诗说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
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朋友们,在六耳猕猴挂掉的那一回标题叫啥?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二心已经不言而喻了,一体则是指的唐僧,或者说修行人之躯壳。而空有一副躯壳而没有心是成不了正果的。所以修行必须有心!
第16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里的真假孙悟空,里面说在某一天,师徒四人走在路上,遇到了强盗来打劫,孙悟空特别生气,就把强盗通通打死,师傅看到了,怒气冲天,一定要把悟空赶走,悟空只能到南海,把这件事告诉观音菩萨,菩萨知道以后,就让他在宝莲台旁带几天。唐僧在路上感到口渴,就让八戒和沙僧去取水,正当他们走了以后,孙悟空就跳了出来,拿出碗给师傅喝,师傅却不喝,还把碗打翻,悟空特别生气,拿起金箍棒把唐僧打昏,带着包袱回了花果山。
八戒和沙僧回来了,看到师傅昏倒,赶紧把服起来,唐僧把事情告诉他们,沙僧就去花果山,要回包袱,悟空说:“不行,我还去西天取经呢,”说完就出现了一个唐僧、八戒还有沙僧,沙僧一看,就把家、假沙僧给打死了,就跑到菩萨身边,他看到真悟空,就要打它,被菩萨阻止,沙僧把事情告诉菩萨,悟空就和沙僧看个究竟。到了花果山,真悟空看到假悟空,就开始打起来,他们打得难解难分,就让如来佛祖来看,如来佛祖说:“假的悟空是六耳猕猴,假悟空听了就逃,结果被抓住了,真悟空回到师傅的身边,继续西天取经。
读了以后,我体会到了,做事要会判断,才能得出结果。
第17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一天唐僧四人看见一群小偷,悟空打死了强盗头子,其他强盗都吓得逃跑了,唐僧见孙悟空打死了人,就批评他了一顿。
他们来到一户人家,到了晚上强盗们看见一户人家拴住白马,他们肯定是唐僧他们,唐僧四人知道以后就从后门溜走了,可是还是被强盗抓住了,悟空把所有强盗都打死了,唐僧念起紧箍咒,悟空疼得不行,唐僧对他说:“我不和你去西天取经了。”悟空没有办法,只好奔向南海找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对他说:“你的师父马上就有难,你先在这里待上几天吧。”唐僧渴了,就让八戒去化斋,沙悟净去打水。假的孙悟空来了,他给唐僧喝水,可是唐僧说:“就算渴死,我也不会喝你的水。”悟空生气了,一棍子就把唐僧打晕了,带着包袱走了。八戒回来问唐僧怎么回事,唐僧告诉他是悟空打的,沙和尚就去找孙悟空,他到花果山看到假孙悟空,假孙悟空叫出假的唐僧八戒沙和尚,沙和尚看见假的沙和尚举棒就打,原来是一个猴精。
他就去南海找观音菩萨,看见真的孙悟空,举棒就打,观音菩萨听了沙和尚说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悟空一直在这里呆着,怎么有另一个孙悟空呢。”观音菩萨戴着他们到了花果山,孙悟空看到假的孙悟空,喝道:“大胆妖精既然敢冒充俺老孙。”那个孙悟空二话不说举棒就打,他们打的不分胜负,只好请观音菩萨来辨认,菩萨看了好长时间,就只好念起紧箍咒,两个孙悟空都嚷嚷着头疼。他们有闹到南天门请托塔李天王李靖来看看,托塔李天王李靖拿出照妖镜,但是两个悟空都毫无变化,只好到佛祖那里,佛祖只看了一下,就笑着说:“假的孙悟空是一只六耳猕猴。”六耳猕猴见佛祖辨认出来了啦,就变成一只蜜蜂想逃跑,佛祖罩住了六耳猕猴,孙悟空忍不住一棒打死了六耳猕猴。
观音菩萨带着孙悟空到唐僧那里说:“打你的是假的孙悟空,本来是一只六耳猕猴,你就不要责怪悟空了。”这时飞沙走石,狂风滚滚,猪八戒背着包袱回来了,他刚去花果山打死了假八戒和假唐僧,拿回了包袱,师徒四人谢过佛祖继续向西边前进。
第18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写的是真假美猴王,回目是“二心扰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六耳猕猴说的就是分别心,第六识主分别,用六耳猕猴表法,“违顺相争,是为心病。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分别生无数尘沙烦恼,所谓“二心扰乱大乾坤”。放下分别,就销归自性,清净本来。自性非修而有,本自具足,只是迷失。所以说“一体难修真寂灭”。
真美猴王孙悟空是石猴,着眼在“石”字,表法“阿赖耶识”,能“转识成智”,即成就佛果,后称“斗战胜佛”。假美猴王六耳猕猴,着眼在“猕”字,亦就是“迷”,“不识本心,著相而迷”。
第19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如果有人问我:从小到大伴你成长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想到诸如友谊、亲情、母爱……,这些人类美好的情感的确值得我们深深铭记,毕生珍藏。可我脑海中闪现出的却是一部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作品——《西游记》。
回首自己走过的十三载春夏秋冬,我拜读过《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优秀著作,但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自始至终都是《西游记》的忠实观众、铁杆粉丝,对它情有独钟,百看不厌。当然,它也没有让我失望,为我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食粮和无穷的正能量。
成长中,是孙悟空教会了我永不言弃。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书中关于他的故事数不胜数,如:“真假美猴王”,“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前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道路崎岖坎坷,困难重重叠叠,充满无数艰难险阻和不可预知的危险,可大圣退缩了吗?不,他才不会,因为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且看“真假美猴王”中,当他被六耳弥猴所顶替时,他始终没有抛弃任何一丝尚存的希望,不断虔诚地向师父道歉,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月”,用诚心打动了师父;被妖怪捉住时,他总是直面困难,绞尽脑汁设法救师父,没有丝毫退却之意,最终以永不放弃的精神赢得了一场场胜利,成功经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完美诠释了超越西天取经的现实意义,他让我明白了成功就是不放弃,再大的困难,只要咬咬牙,挺一挺,总会有办法解决,相信皇天终不会负有心人。
成长中,是猪八戒教会了我宽容大度。在大家的印象中,猪八戒常常是一个带负面色彩的角色,因他除了贪吃就是能睡,无形中就给他戴上了一顶好吃懒做的帽子。且他油嘴滑舌,贪生怕死,碰到本领差、身板弱的妖怪就上,碰到“高大上”、实力强的妖怪就闪,就以上不敢恭维的表现和肥头大耳的不雅形象,也难怪被人们贬得一无是处,常拿出来当作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笑谈,连“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样的话语中都充满了鄙夷和不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难道八戒身上真的没有一处优点,我在自己的大脑硬盘中稍一搜索,便找到了他身上所具有的宽容大度,率真自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孙悟空让他一同打头阵,虽然他口中一百个不情愿,可心里却没有真正抱怨过,依然高高兴兴地和师兄冲锋陷阵。当被别人取笑捉弄寻开心时,他也只是笑呵呵地自我解嘲,我从他憨厚朴实的身上领悟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度量。
成长中,是唐僧教会了我坚韧执着。师傅唐僧为了到西天取得真经,从东土大唐一直徒步走到雷音寺,这一走就是十几载,一路上荆棘遍地,险象迭生,可他没有怨天尤人,知难而退,反而以微笑和百倍的信心乐观地面对每天未知的挑战。试想如果是平常人会怎么做?没准才走一年就会打退堂鼓返回老地方。更不要说一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就算是一条大河也会让他们望而却步。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有力地演绎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只要认准一个目标,那就义无反顾的风雨兼程。
成长中,是沙僧教会了我任劳任怨。在跋山涉水中,沙僧总是挑着沉重的担子殿后,从始至终都没立下过什么赫赫战功,他唯一的优点就是会挑挑担子,吓吓小妖。可我却发现了他寡言少语的外表下蕴含着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他总是身不离担,风雨无阻,用阳光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朝夕,在困难面前干劲十足,为师父效忠;为取经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总是把别人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他让我懂得了人世间有一种大爱叫隐忍,无私付出却不求回报,吃亏有时亦是福啊!
《西游记》让我在生活中多了一丝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多了一份前行的力量。我要继续让这个精神支柱点燃梦想,照亮人生之路,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活出意义,活出精彩。
《西游记》,我忠实的好伙伴,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第20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主要的根据在于真假美猴王到如来处分辨真假时,如来佛祖说出六耳猕猴的名字后六耳猕猴的表现:
原文:“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
试想一下,如果如来佛祖指出的是真悟空,那么以孙悟空的\\\'性格肯定不会“纵身跳起就走”,而是会堂堂正正的与佛祖分辨。这种心虚胆战的表现实在不会出现在孙悟空的身上。
再有,六耳猕猴在被佛祖罩在金钵之下后,是显出了本相的,当时可不是只有孙悟空和佛祖两人在场:
“大众一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佛祖想要作假把真悟空打死恐怕也不容易。
以此两点,可以确定当时打死的确实是六耳猕猴。
那么为什么会有被打死的其实是真悟空这种说法流传呢?持这种说法的最大论据就是孙悟空以“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为分界,一改之前桀骜不驯的形象,开始一心一意的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众人以此来证明在这之后的孙悟空其实已经被调换过了不再是之前那个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其实这正是《西游记》的高明之处。
因为,《西游记》其实有明暗两条线,明线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而暗线其实是一个修道之人修行路上的所遇种种磨难。
那么风月这么说有什么证据么?其实证据早被吴承恩老先生摆在了各位读者的眼前,那就是全书的目录。
在全书的目录中,孙悟空、猪八戒、其实还有另外三个名字那就是,心猿、木母、金公。而这三个名字在修道之人中所代表的恰恰代表了三种重要的东西,心猿不必说代表着孙悟空也代表了修道之人最重视的心性。另外孙悟空还有一个名字是金公,代表的则是道教丹法中的“铅”,而猪八戒则是木母代表的是丹法中的“汞”。道教认为铅汞调和则成丹,而金公又克木母,所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总是吵架却又谁也离不开谁。
而真假美猴王那段故事的原目录“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其实已经明确的告诉读者了,修道之人在修行到此时生出了二心,也就是两个“心猿”在搅乱“乾坤”(指身体),所以导致了“一体难修真寂灭”。只有降服二心合为一心才能继续修行,所以文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本领相同,面貌一致”,因为本来就是“二心”自然如此。而最终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则代表了将“二心”降服,继续在修行的路上前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孙悟空从这章开始前后分别那么大的原因。
第21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从全书来看,小说《西游记》多次采用了以假乱真的创作模式。所谓以假乱真模式是指作品中原有一个人物形象,后在小说故事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一个与原有的人物形象外形相类似的形象,并与原有的人物形象产生矛盾,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大故事的容量,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西游记》中的以假乱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并不出现真假难分的场面,假象与真象之间矛盾并不激烈,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由假象来推动。如孙悟空变成假牛魔王,观音变成假凌虚子,红孩儿变成假观音,牛魔王变成假猪八戒等。另一类就是本文所讨论的这“真假美猴王”类型了。真假难分,假象与真象之间有激烈的斗争,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假象与真象共同推动,共同起作用。那作者又为何要运用以假乱真这一模式来创造“真假美猴王”一节呢?从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来看,我想有这么两点原因:其一,一种创作模式多次使用,往往让人有重复之感,尤其在章回体小说中。然以假乱真模式不同。从体裁上看,以假乱真模式是一个很容易翻新的命题。
唐僧师徒每一次遇到的磨难和妖魔不同,以假乱真的对象便不会相同。同时,在运用此模式时,对于假真双方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都是全新的环境和完全突发的事件,故而相应人物的决策应对便是极易出彩之处。其二,读者的审美期待。对于现实中的每个人来说,谁也无法超脱其个体而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对于这种人力以外的事情人们难免会怀有好奇和渴望,于是这种好奇和渴望便在一次次以假乱真中获得了满足,一次次的满足同时更是对人们好奇和渴望的再次刺激。为什么不安排一个真假美猴王互斗的情节呢?作者适时满足了读者。
我在《西游记叙言》中认为“《西游记》无句不真,无句不假。”然在这真假难辨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我们姑且选择这样几个主旨论断:
①幻中有趣。胡适就强调“《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此书则实出于游戏”,“我们看了,但觉好玩”。
②幻中有真。用社会政治的观点来解读《西游记》,则有诸如人民斗争说,歌颂市民说,个性解放说,诛奸尚贤说,安王医国说,破心中贼说等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此起彼伏,名目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强调幻中有真。
第22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真假美猴王这一回,不知道欺骗了多少观众,今天,看我来戳穿泼猴的鬼把戏。
其实呢,这一回中根本就没有妖怪,那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并不存在。从头到尾都是孙悟空一个人捣的鬼!大家看西游记把大脑都看的僵化了,总以为孙悟空是捉妖怪的,却怎么都想不到:孙悟空也会冒充妖怪,把唐僧这个泼秃领导暴打一顿以泻私愤吧!
孙悟空在这件事的起先,他是个受害者,而结果,却变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孙悟空是第一嫌疑人。我们再来重新看这一幕:
一、起因
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唐僧念经超度强盗的亡灵:拜惟好汉,我以好话,尔等不听,却遭行者,棍下伤身。你到森罗殿下兴词,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八戒笑道:“师-父推了干净,他打时却也没有我们两个。”三藏又祷告道:“好汉告状,只告行者,也不干八戒、沙僧之事。”
孙悟空道:“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你不往西天取经,我不与你做徒弟,怎么会来这里打杀人!”然后骂道:“触恼了我的性子,将你打死了,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
这绝对是在恐吓唐僧,把老子惹火了,连你也打死,你去告吧!
三藏见他说出这般恶话,心惊肉跳道:“徒弟呀,你怎么就认真起来?”
晚上,在老杨家借宿,老杨的儿子是强盗一伙,孙悟空又打死了二三十个强盗,还把老杨儿子的头割下来,拧给唐僧看。
唐僧大惊,念起《紧箍儿咒》,把个行者勒得耳红面赤,眼胀头昏,在地下打滚,翻筋斗,竖蜻蜓,疼痛难禁。把大圣咒倒在地,箍儿陷在肉里有一寸来深浅。并威胁道:“快走!迟了些儿,我又念真言,这番决不住口,把你脑浆都勒出来哩!”
这是唐僧第三次赶孙悟空滚蛋。西天路走了一大半了,眼看就要出成果了,他要他滚蛋!
大圣疼痛难忍,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
于是,孙悟空发怒了,终于撕破脸皮反了目:你这泼秃!没了俺老孙,连口水都没得喝,还这般刁难俺,不给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俺老孙的狠气!我管你是哪个!一棒子将唐僧打晕在地,扬长而去。丢下了这样一句话:“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
二、经过
沙僧来找他算帐,他说没有,绝对没有的事,俺老孙怎会干这样的缺德事呢,你若不信,菩萨可以作证嘛,我这几天一直都在这儿。
沙僧当然不信,因为你会架筋斗云,又会分身法。于是,菩萨叫沙僧与悟空同去见个真假。结果,沙僧看到了两个一
模一样的孙悟空,长相、声音、本领都是一样的。这些条件是妖怪有可能具备的,可是,最重要的证据金箍棒、紧箍咒也是一样的,而这两个条件是妖怪不可能具备的。这就说明根本没有假的,这明摆着是孙悟空使的分身法嘛!
孙悟空上天庭借照妖镜,鉴定结果:两个都是真的。玉帝当然辨不出哪个假。“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就说明他正在暗自得意:嘿嘿!你们谁都想不到吧!
到阎罗殿去查,谛听是知道真-相的,却不敢当面说破,否则,孙悟空不打死他才怪,发起恶来,把阎罗殿都拆了!
孙悟空走到哪儿都问的理直气壮:“你们看我两个谁是假的!”都辨不出,因为根本没有假的。他的目的就是要闹得让天、地、神、人、鬼尽知,不是俺老孙打的你这泼秃,而是你这泼秃缺了俺老孙就会碰到妖怪。
三、结果
最后闹到雷音寺,孙悟空与如来佛说的话,和在前面别处说的是有区别的,他先说这一路上我这般辛苦,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师-父却把我赶出来。现在,请佛祖与弟-子辨明邪正,我才好保唐僧过来把佛经取回东土,帮你永传大教。
注意:他说的是辨明邪正,不是辨明真假,而在前面别处他都是说的辨个真假。这个区别是相当大的,真假,是指两个人谁真谁假,邪正,是问我的行为对不对,请如来公断。
孙悟空这点分身术的小把戏,又岂能瞒得过如来佛?!在他还没来之前,如来佛就已经对大众说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二心斗来。”你们这些人呀,一心要看他谁真谁假,又岂能识破他的二心呢?根本就不是两个人,是二心也,孙猴子生了二心,把老师都打了!你们却以为是妖怪。
但是,这能说吗?一说破,就无法收场了,这个经就彻底的取不成了!如来的计划就破产了!所以,大局为重,如来佛也不能说破,不但不能说,反而还要很默契地配合他假戏真做!所以如来才杜撰出一个谁也没听说、没见过、根本就不存在的六耳猕猴来。
原著中这样写道:如来正欲道破,忽见...,如来笑道: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孙悟空没想到如来佛会瞎扯,很是震惊,不知道如来要干什么,如来也没有辨真假,而是直接吓唬猴子:“悟空休动,待我与你擒住他。”悟空生怕被抓住把柄,急变蜂儿飞跑。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汝等休要再言,妖精未走,在我钵盂之下。”将钵盂揭起,果见一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将其打死。“忍不妆这三字用的好啊,悟空的心理素质到底比不上如来佛祖。佛法无边的如来总算帮神通广大的悟空把这个弥天大谎撒团圆了,皆大欢喜。
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那师-父若不要我,却不又枉劳一番神思!还是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经过这一场闹剧,孙悟空明确的被如来内定为预备佛员,这是对他敢打师-父的一种肯定,一种奖励!唐僧呢,这个刁酸无能的泼秃领导吃了哑巴亏,白挨了一顿揍。这种人欠揍,揍他一顿,他自然就老实了。
第23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我也说两句!小时候看过《真假孙悟空》电影,也看过《西游记》电视剧,总以为真的是两个一样的猴子在斗。现在70后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西游》的认知有更探一层的理解,发现里面的值得推敲东西太多了,什么“有背景的妖怪就是死不了!”,“有背景的妖怪背后有个大仙在操纵”等等。所以,我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在这时发表一下我对《真假美猴王》的看法吧!
我认为真假孙悟空这出戏是悟空自编自导的闹剧。听听我的证据。我读《西游》快三遍了,对其中的奥妙也略知一、二了,虽然才疏学浅,但也不至于小学文化。我在人家真假美猴王的评论中,后来看了人家推荐的吴闲云《水煮西游》和英熊北游《天庭内幕》,方知大悟。昨晚看了半晚,方才知一山更有一山高,这才叫专家级,那我就是初学者了。我发现我了解的西游跟人家专家的评论比真起来真是小屋见大屋,不过他们评论的70%同意,还有30%我保留意见。我必须说出我的看法,哪怕全是砖头!好,言归正传吧,说说这出戏吧,真假美猴王!
为什么我这么肯定是真猴子把假猴子打死的,我有一些小证据,如下:先说悟空为何能闹上灵山?别人拦也拦不住,连观音都不敢拦。是因为事件事情已被悟空猜透了,他把一切证剧掌握了,拿到手了,才找如来评理去的!当初悟空求艺的时候,被柴夫“诱骗”至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当菩提看到悟空,心中甚喜,喜什么?这破猴子终于等到了,终于找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SB了。于是让他学习一下各种常规知识,慢慢让他熬,熬到他猴急性子憋不住了,就自然会找我来学真功夫了。这样就可以骗过猴子,是你找我学的功夫的,不是我要教你的,以后出事别找我,与我无关!并且再次“引诱”他,你来这多长时间了,想学什么啊?猴子也急啊!给了猴子提示后,约好了半夜与悟空见面。当半夜时,就悟空和菩提2人时,悟空那是真心想学功夫啊!怕菩提不教,对菩提说“……,这世间更无六耳!”
第24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众所周知,以唐僧为主线的西游记的故事,在宋代就流传于民间,但很粗糙,又不连贯。吴承恩一心想在前有关著述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做出了多年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后,直到71岁那年才开始创作,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魁宝的《西游记》。
下面让我来谈一下有关《西游记》故事中的《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的感想:
孙悟空因为一时的冲动,打死了拦路的强盗,唐僧便捻走了孙悟空。六耳弥猴便趁此机会变化成孙悟空的模样抢走了唐僧等人的行李和关文,又把小妖变成唐僧等人的模样,准备上西天骗去真经,自修成佛。真假孙悟空二人从天上打到地府,观音菩萨,玉皇大帝,阎王爷等重位神仙那,匀分辨不出真假,直到二人打到雷音寺如来佛主面前才被如来佛主说破真像,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佛主并告诉他“万恶由心生”的道理。
记得以前那个我,刁蛮.任性.做事欠缺考虑,所以常常被罚,有一次因为和同桌之间闹别扭,原因只是因为她用了我的透明胶带,而且仅仅是一点,她对我说:“哦!对不起,刚才拿错了,我的透明胶带在这”事情并没有那么快结束。我硬是要她赔我,她也知道我的脾气,就赔了我透明胶带,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都在背后说我的不好,事后我觉得我离这个班集体越来越远了。
读了《西游记》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真相迟早会浮出水面,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
第25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一直都觉得真假美猴王这一出戏挺有意思的。觉得其实就是猴子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出于什么原因不好说。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来佛祖所说天地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哪四种?灵明石猴(就是悟空自己),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如果有观察细致的人会发现,所谓四大神猴,花果山竟然有其中三种?
“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
另有孙悟空拜师的时候,也提了一嘴六耳:
“祖师听说,十分欢喜,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
是巧合还是铺垫?也无从得知,从更多细节方面来看,沙僧去花果山讨要行李,还打死一只猴?拜托,上门打脸,假悟空不是可以和真悟空拼个五五开?不计较?然后沙僧就这么跑……跑了?也就是放了水吧?在真假悟空打上灵山的时候,如来佛祖恰巧又在念什么经?这就请各位细品。
其实也还有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西天取经的同时,也是师徒四人磨练心性修炼之途,也有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师徒四人从一开始的貌合神离,到后面真正的勠力同心。正是为此,真假猴王这一出结束时有一句话,也能说明一二: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鑨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
所以真假猴王,可能只是悟空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亦或是假悟空实乃真悟空心魔。至于什么用意,我还是盗用原著的话来说吧: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第26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一天中午,悟空化斋还未回来,八戒肚子饿了拿马出气。突然出现了强盗,悟空赶回说这是强盗不是妖怪,他就变了一堆钱财引强盗过来,一棒子打死了他们。
唐僧看到悟空又打死了人,就生气的念起紧箍咒,悟空疼得受不了,唐僧又一次赶悟空走。悟空怎么求唐僧,唐僧就是不肯原谅他,于是悟空就去南海找观音菩萨帮忙。观音菩萨让他在南海待几天再回去,到时候唐僧的气就会消了。
第二天,唐僧叫猪八戒和沙僧去找食物。悟空就来给唐僧送水,唐僧仍然叫他走,他说唐僧不识抬举,打了他抢了包袱走了。唐僧等八戒和沙僧回来后才醒,八戒说要去找悟空算账,唐僧就说让沙僧去要回包袱就行了。沙僧找到了悟空,看见那里有师傅,还有自己,心里很生气说竟然敢冒充他,于是他就去观音菩萨那里告状。
沙僧在观音菩萨那里看到了悟空,想着他倒是恶人先告状了,于是就打了起来。菩萨叫他们不要打了,叫他们去花果山看看就明白了。途中悟空说沙僧一向都很讲理的,怎么这次不讲理,沙僧还说是谁不讲道理呢。
他们来到花果山又看到了悟空,这下好了,两个悟空,双方都指责对方是冒充的,打了起来,于是他们去了菩萨那里分辨。沙僧拿了包袱回去就告诉唐僧之前打他的是妖精,不是悟空。南海上空两个悟空在打斗,这位假孙悟空,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
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假;
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
又到观音那:观音也看不出;
最后到幽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听出来了,却不敢说”;
最后还是如来老佛爷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
第27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在击败了有意挑衅的六耳猕猴后,继续向西天前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唐僧等前往王宫内换取通关牒文,谁知女王见唐僧仪容俊美,情愿以身相许,让位于唐僧,这下可急坏了唐僧。
幸亏孙悟空机灵乖巧,用计稳住了女王,并乘机赚得了通关牒文,使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六耳猕猴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之他想独往西天取经,赢得名声,身成正果。当到了一个山洞,唐僧让徒弟在洞外等着,过了一会悟空看师傅没出来便变成和尚进去,看见有强盗把师傅抓起来了,于是把金箍棒变大压死了强盗。唐僧看见孙悟空又杀了人,一心向恶,无心向善,要将孙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
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一直打上了凌霄宝殿,玉皇大帝令他们二人停止,但六耳猕猴竟然不服从玉帝的命令,闹得玉帝也无可奈何。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说出是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唐僧师徒四人在战胜了六耳猕猴以后,又踏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漫漫长路。
第28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西游记中,有一集是真假美猴王的,如果你认真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死的那个是真悟空,而之后陪唐僧西天取经的是六耳猕猴。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现象。
第一,真假美猴王之前,悟空都是不安分的,真假美猴王之后,悟空非常安分。在真假美猴王之前,悟空经常和唐僧作对,被赶走了多次,而真假美猴王之后,悟空就变得非常听话了,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顺从。
第二,悟空识天地,知地利,而六耳猕猴知前后,万物皆明。这句话是书上的原句。真悟空和假悟空所有的本领都相同,所以分不出高低。但是灵明石猴的真悟空只懂得利用天地,而六耳猕猴却知道前后,未来。既然六耳猕猴知道如来能看出来自己,那肯定就不会和真悟空一起去如来处了。
第三,真假悟空在谛听处,谛听为何不敢说出哪个是真悟空?谛听之所以不敢说出哪个是真悟空,并非是谛听害怕悟空在地府捣乱。第一次悟空捣乱是因为地藏王菩萨不在,而这一次地藏王菩萨是在的,地藏王是四大菩萨之首,能力远远在悟空之上,所以谛听不说出真悟空是哪个,其实是不敢说。能让谛听不敢说的原因,肯定要比地藏王菩萨的地位要高,那显然只有一位,如来。
第四,如来菩提是师兄弟,真假悟空水平相当。菩提和如来是师兄弟,但因为种种原因,两人不和。但是却有相同的法术。当如来看来真悟空的法术后,就知道是自己的师弟所为。所以如来才培养出来了六耳猕猴这个自己的班底,来代替真正的悟空。六耳猕猴是如来的弟子。
第五,悟空被打死一节,如来没有阻止。凭借如来的本事,如果要阻止悟空被六耳猕猴打死,显然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如来并没有出手,显然这是如来安排的一个局,是想置悟空于死地,如来根本就没有想救悟空的意思,如来只是想让自己的弟子六耳猕猴成为斗战圣佛而已。
所以,西游记中,真正取到真经成为斗战圣佛的是六耳猕猴,并不是真悟空。
第29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记--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第30篇:《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西游记,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也是现代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全书是用文言文来写的,所以理解起来会有点难。
西游记,是中学生必读的。正因如此,我校开设了阅读课,就是来读西游记的。西游记中一百个章节都是在介绍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其中当然少不了发生误会和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不,本书的第五十七和五十八回就发生了一件让我不太相信的事。这两回,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齐天大圣,武力相同,受到金箍咒的伤害也相同。不可思的是,假的孙悟空的真身不是妖怪,没有一个神仙能认出来。
在两人闹得不可开交,而神仙们都无可奈何的时候,如来佛祖辨出了真的悟空,断定假悟空是六耳猕猴。
到这里,疑问来了,为什么只有如来佛祖能认出真正的悟空呢?难道他有什么奇妙的方法?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如来把真正的悟空杀死了,那他会不会有更大的利益。因为悟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者,而如来又是西天的统治者,他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叛逆者的存在呢?唯一消除悟空的办法就是杀了他,可是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消除它,就借用真假美猴王这一事件来杀掉悟空,留下一个听自己话的六耳猕猴。这样既掩人耳目,又使自己消除了一个最大的隐患,不是一举两得吗?
还有,在前几回有提到悟空的师傅是菩提师祖,在一本书中有过记载。然而如来和菩提师祖又是同门师兄弟的关系,并且两人间发生了一些变故,导致两人反目成仇。悟空是如来仇人的徒弟,不能保证如来不会动杀机。
再一点就是二猴打闹到如来这里要如来辩个真假??如来却对众佛说:“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经如来这么一说,众佛知道了,原来天下众生中还有这么一个叫“六耳猕猴”,而西游记的读者们却忽略了如来的这一句话里的一个线索:如来说的意思是,此猴和孙悟空不同,孙悟空是“灵明石猴”,同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而六耳猕猴是“知前后,万物皆明”。很厉害吧,竟然知道过去和未来发生的一切事。这是一个很大的破绽!既然六耳猕猴知道他的未来将要被如来制服,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他为什么还要和孙悟空到如来处辩真假,那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如来早都把事情安排的妥当,在他的说明下,让众佛都以为六耳猕猴就是“真悟空”,而真正的悟空,却被当成了“六耳猕猴”被如来制服,然后被一棒打死。
而当“六耳猕猴”被打死之后,一向慈悲为怀的如来却没一点怪罪之意,只是合并双手,道了句:“善哉,善哉!”大家都知道,以如来的本领,当“孙悟空”想要一棒子打死“六耳猕猴”的话,如来想要出手相救,是何等的容易,可见,如来本意就是想让他死。而“六耳猕猴”本无太大的罪过,也就是和孙悟空大闹了下,一向慈悲的如来何必要让他死呢,想当年孙悟空闹了龙宫,闹了地府,闹了天宫,如来都还没让他死呢,怎么“六耳猕猴”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要必须死呢?这里面肯定有隐情。所以那个隐情就是,如来是真正想处死的是孙悟空,而被一棒子打死的,却恰好是真正的孙悟空。
不管怎样,悟空的性格在这前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前的悟空与唐僧不时会发生争执、为所欲为,而此后的悟空唯唐僧所指唤。估计这个疑问到现在还无法破解,这会成为西游记的不解之谜。
西游记虽然有多不解之处,但还是扯到了现在社会的人际关系。就拿这个事件来说,生活中一些战争国家为什么会有杀害呢?不就是因为最高统治者想要消灭一些阻碍自己的人。
就比如我们学习的历史,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突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败袁军主力。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还有赤壁之战,次战役是曹操急于统一南方而发生的,但在这次战役之后,曹操以失败告终。
这正是告诉我们,不要急于做事,否则可能有不好的伤害。西游记的疑问,我等待你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