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如何尽快适应职场生涯
2023-08-11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毕业生走出“象牙塔”后进入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若公司培养定位和自我定位有冲突怎么办?不知道如何和领导同事相处怎么办?如何克服这些“水土不服”,且看专家们支招。
困境:工作后缺乏实际工作技能
建议:掌握学习技能,提高效率方法
今年6月份毕业的杨斌是“来深潮”中的一员,目前在深圳软件园做地铁综合监控。由于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有很大差距,如今的他就像一个“新生儿”,什么都要重新学。杨斌所在的公司主要做投标项目,但他此前对投标一无所知,不得不硬着头皮看标书、熟悉流程。“所有东西得从头开始,一叠一叠的资料也只能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而且还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上手”。
刚毕业的陈希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学的是生物化学专业,现在深圳中科院研究院从事研究类工作。虽然工作与专业较匹配,但他仍需要投入精力学习大量的实操技能。比如实验室的仪器,与在学校时的操作千差万别,他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再加上这些仪器价值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元,他还不能随便练习,只能小心翼翼地跟着导师学习。
“在学校更多地是学知识性的东西,工作后要学很多技能。此外,做和懂的差距也非常大。”武杰认为,学生工作后思路要有变化,从学知识转变为学技能。不过,如今的科技进步快,知识获取渠道非常多,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技能的方法,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武杰认为,每个参加工作的学生,都要了解其岗位对于企业的意义。“如果只是把要做的事情做好,缺乏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工作起来就像机器人一样,毫无意义。因此,应该从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角度上看自己所在的部门、岗位起到什么作用,如此才有学习的方向。”
困境:公司培养定位与自我定位冲突
建议:主动沟通并做好职业规划
刚进入公司,职场菜鸟或许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随着公司培养的深入,员工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了解逐渐深入,不少新员工或许会发现,公司的职业培养定位与自己的想象有些差距。
通信专业毕业的李铭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一心想从事技术工作的“90后”大男孩,被公司分配到市场部工作,这让他感到力不从心,情绪也变得消极起来。与李铭相反,自认为口才很好想从事市场类工作的小薇,却被分配到后端支撑的工作,这让她感到不知所措。
专家看来,如果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方面要有主动学习的心态,碰到不会的问题要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若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时,除了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外,还可以主动和领导、同事进行沟通。
事实上,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应该让自己的行为性格和企业文化匹配起来。“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很难在企业里生存。”武杰认为,毕业生从事第一份工作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特点和所擅长的工作,以长远的眼光积极地做好目前的工作。
海南航空人力资源总经理王秦东则从雇主的方面给予了建议,他认为,学生到职场的.过渡,应该有导师和一系列的活动对新员工进行培养。比如通过心理咨询的活动或讲座,让新员工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在学校时很自由,一旦有了社会身份,则要让员工树立好岗位意识。企业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每个员工的潜质应该都能被挖掘”。
困境:与领导同事相处压力大
建议:真诚沟通,换位思考
跟领导、同事该如何相处?这个问题也常常困扰着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同学相交时往往没有太多的顾忌,经常是有话直说,不会思前顾后,但与在学校相处时的“随性”状态相比,很多毕业生与领导、同事相处出现问题。
陈希与同事相处常有一股莫名的压力,“要很谨慎很小心”。陈希性格直来直往,刚进公司进行拓展训练时,就因为直截了当地指出带队同事的缺点而被“孤立”。“在我说了带队同事后,我感觉大家看我的眼神有点不对劲了,可是我哪会注意这么多啊。”
语言则是陈希遇到的另一个问题。陈希是地道的北方人,同事大多生在广东,多用粤语交流。对粤语一窍不通的他来说,参加同事聚会就有些尴尬。“我有时候会问他们在讲什么,他们也会友善地告诉你,可你明显就感觉到他们的兴致降低了。”
“过去,学生和朋友沟通比较随性,加入企业后,每个人的岗位定位都不一样。有些人是前辈、师傅或领导,新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处于次要的地位。”但武杰认为,无论与什么人沟通交流,真诚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态度真诚,双方的沟通才会更顺畅”。
此外,尊重和换位思考也非常重要。武杰认为,如今的“90后”都很有个性,更愿意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这种偏自我的想法往往很容易伤害别人。同时,刚开始工作时,新员工还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虽然部门中对新员工的关注未必很高,但自己也可以主动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