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
例如有大厂招聘经验、带过招聘团队、有一定行业人脉资源……但是,上周遇到一位在电商领域非常成功的老兄,却不按套路出牌:“我觉得最好不要人力资源出身的,而要找做营销和广告的。”紧接着,这位老兄解释道,他希望这位招聘经理能够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整个公司的人才吸引能力,能把我们的岗位sell给候选人;二是招聘资源,因为现在网上下载简历太贵了,需要他去开拓性价比更高的渠道。而且他最怕的就是,招聘经理带着几个招聘专员,在工位上苦哈哈地打电话,所以说要找做营销和广告的。但如果说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你觉得这个本质是什么呢?一个是为了吸引候选人选择我们的工作,一个是为了吸引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那什么是广告的逻辑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刊登于1915年、始终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广告。《出人头地的代价》(The Penalty of Leadership)在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得到第一的人必须长期生活在世人公正无私的裁判之中。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产品,当它被授予了先进称号之后,赶超和妒忌,便会接踵而至。在艺术界、文学界、音乐界和工业界,酬劳和惩罚总是相同的。酬劳,就是得到公认,而惩罚,则是遭到反对和疯狂的诋毁。嫉妒、恐惧、贪婪、野心以及赶超的欲望一样,历来就是如此,一切都徒劳无益。如果杰出人物确实有其先进之处,他终究是一个杰出者。杰出的诗人、著名的画家、优秀的工作者,每个人都会遭到攻击,但每个人最终也会拥有荣誉。不论反对的叫喊如何喧嚣,美好的或伟大的,总会流传于世,该存在的总是存在。当然,还可以换成另一种写法,比如:凯迪拉克油耗较低、抗震性好、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车内宽敞、真皮内饰、性价比高等等。是不是很像我们在发岗位JD时候,罗列的那些岗位优势?后者是理性的,关注自己拥有什么,找出优势,通过方方面面来证明;前者是感性的,关注客户认同什么,一语道出,不断与他内心认同的东西划等号、找共鸣。凯迪拉克那段广告,看着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实就是杰出人士的内心独白:你们嫉妒我、诽谤我、诋毁我,但是我无所谓, I don’t care,一种内心的骄傲与超然跃然而出。把对方的心里话说出来,而不用过多考虑现实和逻辑。这一策略贯穿百年,各大厂招聘广告中屡试不爽。拒绝繁琐汇报,有想法干就完了;不画饼,真的香;不看老板颜色,坚持自己选择;不走形式,专注搞事;字节跳动则通过在职员工的叙述,选择面向工程师/设计师宣传:我想在这做一些你们没做过的的事;不一定要做大事,为世界带来一些微小而美好的改变;你的了不起是什么,来这里实现吧?我们可以关注候选人在面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问出来的说明是在意的;但是要注意区分,候选人嘴巴上问出来的问题,不一定是他内心真正想知道、想验证的。我要是候选人,耳朵里听到的是面试官解答这个岗位要做什么,但脑子里想到的一定是做这些对我个人发展有什么价值?所以如果这时候面试官举个例子,你看我们办公室那个小王,刚进来什么都不会,现在不到两年,一个月XXX……他认同的是公司对个人发展的重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说出来,说得让他相信。我想了解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团队文化氛围是什么样的?我要是候选人,不会关注老板风格、团队文化本身是什么样的,而是关注这种风格和文化是不是我认同的。所以你能通过这位候选人自己的言行风格,倒推出他期望的文化氛围,并且说出来吗?尤其是因为干得不爽离职,说明公司或上级的某些行为,是他不认同的;如果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很可能会对我们的招聘造成系统性伤害。我们很难去改变一个人内心认同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招聘广告中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去表达它,去迎合它。字节跳动2020年校招宣传片就非常聪明,让这个岗位上的人自己来说,倒还省得HR花心思去猜了。有时候老王卖瓜,恨不得把瓜的所有优点都抖出来,但是这样候选人也抓不住重点。倒不如从中选出一两条对候选人择业决策影响最大的,或者做一个系列,一张图、一段视频围绕一个主题,我们刷抖音或小视频的时候,如果前三秒吸引不了注意力,不会有耐心再看下去,所以凯迪拉克的广告可能不适合现代阅读习惯;我们需要短平快,要让我们的第一句话、候选人的第一眼,就get到他的点,完全不用考虑背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成立、表述是否存在漏洞等等。俗话说有图有真相,而且图片传递的信息量,与文字存在巨大区别;比如我们说团队氛围轻松活泼,不如直接放一张笑容阳光灿烂的团队合照。光线一定要亮,颜值一定要高,让候选人一眼就觉得向往;再比如我们说公司福利待遇好,不如多拍几张奶茶零食随意拿的照片;把这些照片经常分享在朋友圈,候选人添加HR微信后,超过八成都会点开HR的朋友圈,看到这些“软广告”营造出来的感觉,比HR说一万句都管用。我们经常看到公众号营销带货,讲一些品牌诞生的故事。例如创始人啥事不干,跑遍大江南北,为了选到一款理想的食材,为此不惜和投资人、合伙人翻脸,这样的故事往往能把很多卖点植入进去,潜移默化地让读者相信;所以HR也要学会讲故事,例如给候选人讲一个职业发展的榜样,告诉对方好好干,三五年后你也能像他一样;而且我们的故事,并非一定要以“故事”的形式,很多销售型公司的招聘海报,都是销冠的案例,多么年少有为,多么开单神速,这也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我们虽然是在发布招聘广告,但其实是在和每一位候选人对话;至于怎么才能有趣,除了灵光乍现之外,可以有意识地多收集案例。我认识一位招聘经理,就给团队小伙伴定了一个任务,每人每天找一个招聘广告。可以是视频、海报、文案,而且要说出好在哪儿,大家每天花20分钟分享一下,小半年就形成了一个素材库。淘宝购物会看评论,微商带货会晒评价,所以有了一个“控评”的概念;比如百度知道、知乎、微博等,尤其是校招,学长学姐的评价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招聘广告宣传的阵地。关注候选人认同什么,不断与他内心认同的东西划等号、找共鸣。只有这样,候选人才会觉得你懂他,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版权信息 | 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劳动派编辑发布,如有疑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