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礼海 | 散文:小路弯弯

2023-07-07   


某学霸上岸笔记经验分享[火]

包括上岸学霸笔记、128个高频考点、手写三色笔记、速记口诀、材料作文30例、公基思维导图,扫码左侧二维码回复学霸笔记即可免费下载,仅限本周!

小路弯弯

刘礼海

   

      

     

1973年暑假,我初中毕业,第一次正式走进农民的行列,参加生产队里的“双抢”。繁重的劳动让我这个村里的第一个“秀才”真正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艰辛。

我一边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一边帮助生产队办墙报,上报“双抢”进度,一边在心里暗暗地祈祷能被公社推荐上高中。

 当时,还是“白卷英雄”时代,上高中和大学以及招工都是由大队和公社推荐,与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说实话,我对能否上高中没有抱多大的希望。一是我家里人口多,又是超支户,家庭生活困难,缺乏劳动力,估计生产队和大队都不会同意我去上学,二是同大队的几个同学的社会背景和关系都比我硬,竞争力比我强,估计推荐不到我的头上来。

 但是,我心里是多么渴望能继续上学啊!那些天,我在煎熬中度过每一个夜晚,在失望中等待奇迹的出现。然而有一天下午,我舅舅对我说:“我今天去公社里办事,正好碰到学校的郑正德校长、陈韶和老师在和我们的大队支书、主任争执,学校要推荐你,支书和主任都不同意,他们另有人选,你怕是要辍学了。”我虽有思想准备,但闻听此言,心里还是非常难受,就如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一时间感到十分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我很想去学校里问一下老师,了解一下推荐的名单中到底有没有我。但是,我始终没有勇气去问,因为我怕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你的名字”,既如此,还不如在糊糊涂涂中让那一丝渺茫的希望来安慰自己。

一天,我正在田里劳动,老师来了,喊我的名字,我一时懵了,老师再喊,我才醒来。我顾不得洗掉脚上的泥巴,赶忙来到老师面前,老师将一封信交给我,慈爱地笑道:打开看看。我心中似乎有了某种预感,忙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件,展开一看,是一张盖有大红公章的“铜矿区高中入学通知书”。现在,我已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当时的心情,但我记得当时并没有像文学作品里描写的那样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只记得自己一直站在老师面前傻笑,笑蓝了天空,笑绿了树木,笑红了花朵……要知道,我是村里第一个能走出弯弯小路、走出巍巍大山求学的人。

 老师祝贺我:恭喜你又走上了一段求学之路。

 老师提醒我:机会难得,要珍惜,路再曲折崎岖也要坚持到底。

 老师鼓励我:好好学习,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雏鹰的羽毛丰满了自然就会飞翔。

 老师告诉我:这次被推荐上铜矿高中的同学一共有十人,都是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包括家庭成份不好但学习成绩拔尖的熊明顺和冯世娅同学。

 我忽然觉得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公平公正在汀桥公社和汀桥中学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提前执行了“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

我相信,当熊明顺和冯世娅同学接到入学通知书时,会和我一样雀跃,会比我笑得更灿烂。

铜矿区高中位于现在的殷祖镇,与水口村相邻。距我家四十余里。当时的汀桥没有公路,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羊肠小路,弯弯曲曲,西可以到胡铺金牛,东能到刘仁八殷祖。我们上学就是沿着这条小路向东步行出双港口,经龙凤山,过果城里再到殷祖水口才至学校。

上学的第一天,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我用扁担一头挑着姐夫特意给我做的樟木箱子,箱子里面装着换洗衣服和一些课外书籍;一头挑着母亲给我挑选的家里最厚的被子和一个黄色的背包,背包里面装的是大米干苕丝和两瓶腌菜,这是一个星期的粮草。脚上穿的是母亲给我新买的解放鞋,走路感觉格外舒服。母亲说:“学校太远了,穿硬底布鞋走路伤脚,会起泡,而且解放鞋晴雨两用,最好不过了。”    

 阵阵清风拂面而来,山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小路两边的野花芳香扑鼻,我的脚步也格外轻盈,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几十里外的学校里。

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向东而行,山路两边的苞茅有的伸到路中间,随风摇曳,稍不小心,苞茅就会像刀片一样划破脸皮,流出血来,偶尔还会被路边的尖刺挂住衣服,似乎是不舍我的离开。

因为我们十个同学提前就约好了要一起去学校,所以路上不断地和其他同学会合,待走到双港口水库大堤时,所有同学全部到齐,仿佛这水库里的水,从各个山头上出发,到这里汇合。我们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们用热烈的拥抱来举行庆祝仪式,庆贺自己终于第一次走出了大山,去探索山外的世界。

 我挑着行囊小心翼翼地和同学们一起走过挂在龙凤山悬崖上的小路,进入果城里,顿时感觉视野开阔了许多。举头所见已不再是汀桥那一线天了,辽阔的天空白云朵朵,湛蓝湛蓝,人字大雁正在天上飞翔。广袤的田野一眼望不到边,阡陌交错,瓜果飘香,稻浪翻腾。我欣喜若狂,做梦都想走出大山,向往外面的世界,原来山外的天地是这样的广阔!是这样的美丽!

我们在路人的指点下,没有走刘仁八大路,而是抄小路经过三四两甲,过一条大港,再到棉花港桥,经上卢、土门、張石桥、最后到达目的地殷祖。

据路人说,刘仁八到殷祖有一条机耕路,比较好走。但走小路比走刘仁八大路要近三四里路。为了早点到达学校,我们当然选择了小路。说是小路,其实就是一条条田埂连接而成,有的地方被水浸得又湿又滑,稍不留神,就会摔跤。

记得在上卢至土门那一段路两边的地里,种的全部是花生,当时正是花生成熟的时候,很多农人都在采挖花生。地里的土质很疏松,农人用手抓住禾苗向上一提,整篼花生就出土了,根部挂满了花生果,粒粒饱满圆润,十分馋人。我停下脚步多看了几眼,一个农人就抓了一把带沙的花生塞进我的口袋里。

我不知道“土门”因何而得名。那里有一间只有三面墙的土砖瓦房,里面放着几条长凳,专供路人歇脚躲雨。我们每次经过都要在这里小憩一会儿,慢慢地这里就成了我们和前进公社的同学上学时汇集的地方。

张石桥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也是到达殷祖的最后一站,是当时刘仁八至殷祖的必经之地。一座二十多米的石板桥,很是气派。桥下是农人种的莲藕,一到夏天,小桥流水,荷花绽放,荷叶如盖,很有水墨江南的韵味,我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停下脚步,欣赏这如画的风景。

 高中两年,我们十个同学每个星期都要在这条小路上至少来回一趟,  小路弯弯,漫漫修远,却挡不住这群风华正茂、求学心切的山里娃的脚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沿着这条弯弯的小路走着走着,终于走出了大山,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我们中有大学教授、有中学老师、有律师、有医生、有工人,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热发光,都是单位的佼佼者。

       

本期编辑:刘秧霞

审      稿:周国英

刘礼海,浩瀚的文学世界里,吾卑微如一粒尘埃,遗落在平凡的人世间;偶有所感所思,以笔记之。不敢妄求悦人,唯期暇时娱己。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以培训或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
3、客服邮箱:lhealth@qq.com



相关招聘:

  1. 睫毛弯弯
  2. 《家乡》杂志来稿选登·散文:牛肉烩面(外一篇)丨陈建伟
  3. 江山散文|菜园子里的那些人和事(有声)
  4. 特别策划·自然文学 | 指尖:时间证据(节选)
  5. 王腊忠:内讧(外二篇)
  6. 部编版小学语文面试123456说课稿精选


微信扫一扫:订阅全国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