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一线人才评价改革?

2023-08-17   


某学霸上岸笔记经验分享[火]

包括上岸学霸笔记、128个高频考点、手写三色笔记、速记口诀、材料作文30例、公基思维导图,扫码左侧二维码回复学霸笔记即可免费下载,仅限本周!


主持人:《中国人才》记者 温金海 陈晓伟


嘉宾:

● 四川省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何清华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书记 吕洁

●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委组织部干部 徐礼胜


背景

推进基层人才评价改革 激发人才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是指挥棒,一个地方的人才评价导向,直接影响当地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问题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而基层一线人才的评价,又是其中的难点。


有报道指出,当前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基层一线人才评价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比如,各地人才分类标准向工业、科技等领域倾斜多,对农业领域的覆盖相对较小,职业农民“成才难”;又如,技能人才“晋升难”,部分地区中、高层次人才的分类标准中能够对应技能人才的类别较少,致使其晋升通道狭窄、发展受限。此外,人才分类标准在各省甚至各市不一致,导致用人单位跨区域引进外来人才后,部分人才难以与本地现有人才划分标准相匹配,资格认定缺乏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流动。

近年来,针对基层一线人才评价问题,尤其是职称问题,各地做了不少积极探索,比如2020年山东省将“落实基层职称制度、拓宽基层人才发展空间”作为当年“人才制度攻坚”的重点任务,并出台了《关于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在农业、工程、统计等系列(专业)建立基层职称制度,对基层人才实行“双线晋升”,坚持“凡晋必学”“凡下必用”,加大对基层人才的培训等等,进一步鼓励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2021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基于江苏全省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简称“三定向”),“三定向”主要针对乡村教师、基层卫生专业人才、基层农林牧副渔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等基层一线人才,通过优化定向使用方式,为他们设立职称评审“专用通道”,单独确定通过率,并且“即评即聘”,及时兑现工资待遇。同时江苏还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专门的评价标准,适当放宽学历等申报条件,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工作年限、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考核等评价权重。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江苏科学确定了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等相关政策规则,有效激发了人才活力,进一步引导了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今年江苏又出台新规,要求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等评价指标,各职称系列(专业)评价标准逐步将论文“必选”转变为成果“多选”,建立“菜单式”评价指标体系。甘肃省则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硬性要求,差别化设置论文标准,率先在中小学教师、卫生系列取消了评审正高级职称须有1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门槛”条件。

对标新形势下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新指示新要求,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一线人才评价改革?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本期《话题讨论》栏目进行讨论。

(本刊记者陈晓伟综合整理)



观点

以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价改革赋能乡村振兴


◎何清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需要农业产业作支撑,发展农业产业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而深化职称评价改革是培养激励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明确鼓励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从顶层设计上为各地破冰探索提供了遵循。结合四川省巴中市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价改革,最大限度为乡村振兴集聚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高级农艺师黎明(左中)在四川省巴中市柳林镇海山村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技能培训 巴中市委组织部供图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价制度改革,首要在思想上重视。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农民从事的具体事务发生转变,无论是传统的种养殖,还是发展乡村旅游、电商农业等新业态,都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一大批以农为生、以农为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应运而生,农民也从一种“身份”正在转变成一种“职业”。对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职称评审,是党委政府对农民职业化的“官方认证”,既有助于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让他们在干事创业中拥有更多机会、更足底气,又能提升广大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尤其是有了职称这张“金名片”,更有利于推动“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的挖掘、培育和集聚,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一线干事创业,打造乡土人才“蓄水池”。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关键在方式上变革。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价不同于传统职称评价,应充分体现“技能优先”“实用优先”“实绩选才”的理念,为“农把式”“土专家”“田秀才”们量身定制符合地域特点、产业特色和发展特征的评审方案。在评审内容上,坚持能力、实绩导向,降低“学历、论文”等门槛要求甚至不作限制要求,注重参评者的技术水平、群众口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带动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带富一方的社会效益。在评审方式上,既不能由专家评委从技术角度“一刀切”,也不能由普通群众从亲疏程度“无序评”。


以巴中实践为例,我们探索业务部门推荐初评、同行专家现场中评、“综合评委组终评+群众监督公示复评”的“3+1”模式,确保评出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专业性、代表性、能服众,充分彰显尊重知识、尊重实际、尊重创造的人才理念。在结果运用上,不仅是颁发一个职称证书,还需对获得证书的“新农人”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确保“证有所值”。在巴中实践中,我们通过支持获评职称农民优先享有国家和省市惠农政策,优先享受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优先聘(选)用为基层农技员和村(社)干部等方式,着力提升职称证书的“含金量”,激励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力量。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基础在服务上优化。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实现多元化拓展,获取信息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但相较于城市各类人才而言仍有所不及,同时受制于文化素质的限制,更可能出现职称政策不熟悉、评审材料不会报、答辩程序不了解等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此,巴中市探索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网络体系,采取“一村一专员”方式,选聘2000余名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为专员,常态深入田间地头,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政策宣讲、协办代办职称材料等服务;会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市级部门,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农业领军人才项目评选后备库,通过领军人才“一对一”帮带、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能等方式,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加速。


乡村振兴,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主力军。加快推进农民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必将激发广大农业从业者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激励各类人才“把成果写在大地上”。


观点

坚持三个导向 推进基层一线人才评价改革


◎吕洁


治国经邦,人才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但长期以来,基层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不健全的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人才价值的发挥,比如有的地区对于基层人才评价还没有系统的、完备的机制,或者评价方式单一,“四唯”现象仍然存在,科学性不够;亦或是人才分类标准覆盖面不足,“冷门”专业的人才面临发展难题……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在基层一线的流动使用,也不利于基层人才的锻炼成长,最终会导致人才的作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指示为我们推进基层一线人才评价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的重点,应该落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上。具体到基层实践中,既要向顽症痼疾开刀、打破体制壁垒,更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完善各类人才认定评价流动机制,让各类人才都可以在基层的广袤天地中释放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形成让人才助推发展、发展回馈人才的良性循环。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坚持市场导向,引入第三方机制评价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学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往往能够引领带动企业或产业发展壮大。现行的评价体系往往根据获评的基金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高端科研人才的重要评价依据,但创新成果市场不认可、高端技术转化难落地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市场是最灵敏的风向标,对高端人才的评价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大力破除以往制度中唯职称、唯论文的弊端,引入第三方“风投”“创投”基金或市场评价机构,通过举办项目路演会、成果推介会等活动,精准测算人才项目前景、投入产出比率,用市场手段衡量和评价创新水平,促使高端科研资源和力量向企业、生产一线倾斜,实现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需求导向,制定通用标准评价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往往具有社会需求度高、技能通用性强的特点。要以市场需求、企业需要、群众期待为导向,探索建立通用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充分尊重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推进基层技能人才互流互通、成长成才。比如在教育人才方面,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多方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和通用的评价标准,支持教育人才更好提升水平、服务群众。此外,还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评价改革举措,比如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电商产业发展火爆全网,涌现出了一大批直播带货的网红人才。我们迅速跟进出台“电商直播20条”人才政策,采取更为细化的人才评价方式,支持和鼓励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推动区域电商产值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元。


——坚持实用导向,尊重群众意见评价乡土人才。乡土人才活跃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一线,虽然学历层次可能不高,但具有技术性强、经验丰富、不可复制的特点。江苏省自2017年起大力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大力挖掘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动群众致富、带强产业发展”的基层一线乡土人才,突出“贡献度、实用性”的评价标准。对这些土专家、田秀才,不能简单套用学历职称那一套评价体系。乡土人才能力强不强、干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对于基层乡土人才,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人社、农业、文广体等职能部门,重点听取群众意见,考察在助力强村富民、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突出能力。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统筹考虑乡土人才知识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科学设定创新创业成效、模范带动能力、群众认可度、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真正选拔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富民本领的“土专家”“田秀才”



观点

创新人才评价“新机制”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徐礼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我国幅员辽阔,职业农民、技能工匠等一线基层人才资源丰富,如何破解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基层人才评价难、晋升难、发展受限等问题,就需要创新基层一线人才评价改革,打破现有“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的人才评价体系的束缚,形成以贡献、成果、价值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着力构建适应基层一线人才成长成才的制度环境,激励基层一线人才更好干事创业,以人才之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探索“评培一体”模式 解决基层人才“评审难”问题


如何解决基层一线人才“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首先要破解现有条件限制,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举办乡土人才培养评价高研班、技能技艺专题培训班,组织养殖大户、技术能人、经营能手参训,培训结束后随即组织专家进行材料评审、面试答辩,探索开创基层一线人才“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新模式,让基层一线人才也能靠实绩获得“一席之地”。要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坚持“干什么、问什么、评什么”的人才评审原则,适度探索将“种养面积、年创收额度、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工作实绩、技艺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基层人才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实现以实绩代替论文,以能力代替学历,以贡献代替奖项,切实开辟一条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价的“绿色通道”。 


创设“评用结合”模式 解决基层人才“培育难”问题


人才评得好,方能用得好。如果只采取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客观评价基层一线人才能力,反而影响人才效能发挥,使优秀一线人才得不到客观评价,进而影响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唯有创新基层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岗位特点设置考核细则,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评价指标,根据聘用方式、工作内容设定不同时间节点进行考核评价,才能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让优秀一线人才有用武之地。用人单位要最大化发挥基层人才作用,鼓励基层人才大胆创新,完善奖励机制,根据重难点工作设立专项奖励,重点奖励在攻坚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一线人才;要鼓励企业采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筛选“榜”、识别“帅”,鼓励高技能人才“揭榜挂帅”;优化人才分类评价认定办法,在工程、农业等更多领域贯通乡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建立“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将优秀乡土人才纳入职称、项目评审专家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行内行评内行,提高评审科学性。


强化“评扶并举”模式 解决基层人才“留住难”问题


现有的人才评价认定一定程度上与人才的政策支持挂钩,只有坚持人才评价与政策保障并举,才能解决基层人才“成长难”“晋升难”“支持少”的堵点痛点症结,拓宽基层人才的晋升渠道、发展空间,增强基层一线人才幸福感、荣誉感、获得感,让基层一线人才留得住。基层一线面临的客观现实因素常常造成引人不易、留人更难。留人先留心,爱才更要懂惜才。在基层,应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资源倾斜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及用人单位在政策落实、关爱到位的关键作用,深度挖掘一批虽学历层次不太高,但有较强能力的企业工匠、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有效申报选树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并给予一定的项目资助,真正使得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干事创业上有长线的保障支持,切实让“土专家”“田秀才”在基层沃土上生根发芽,真正实现“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3年第8期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以培训或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
3、客服邮箱:lhealth@qq.com



相关招聘:

  1. 不搞“非升即走”?如何设计科学的高校教师聘任与评价制度
  2. 2020年广西人才工作有多“拼”,你知道吗?
  3. 聚焦 | 高校在新时代人才工作中的担当
  4. 赶紧报名!黄梅招23人!
  5. 武汉音乐学院招聘
  6. 伊川县召开高学历人才工作推进会


微信扫一扫:订阅杏花岭区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