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5.24)

2023-07-11   


某学霸上岸笔记经验分享[火]

包括上岸学霸笔记、128个高频考点、手写三色笔记、速记口诀、材料作文30例、公基思维导图,扫码左侧二维码回复学霸笔记即可免费下载,仅限本周!

后台回复「人工」,咨询课程及考情答疑

后台回复「面试」免费领取佛山教招面试考情手册

后台回复「迎面」免费领取教招14学科面试试讲及说课稿
后台回复「结构化」免费领取80道结构化面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本文收藏+转发价值

☆☆☆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笔试练习题(5.24

每日一练

科目一(1-3)

1.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对此,教师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

C.因势利导,帮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

2.由于每个学生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要( )。

A.认识学生和成人之间有巨大差异

B.注重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C.尊重学生是完整的人

D.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

3.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答,但是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

A.引导小虎多思考

B.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科目二(4-10)

4.荒野求生的人,用火把取暖、照明,却没想过用火把驱散野兽,这种情况属于(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酝酿效应

D.思维定势

5.人们总结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条规律,体现了思维特性的( )。

A.间接性

B.抽象性

C.对经验的改组

D.概括性

6.“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7.看小说时,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的过程主要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8.考古学、地质学中结合想象还原古环境、古地貌,这反应了想象功能的( )

A.再造功能

B.补充功能

C.替代功能

D.预见功能

9.小学语文课文中关于火烧云有这样一段描述:“一会,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这属于( )。

A.随意想象

B.不随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0.在复习过程中,怎样提高记忆的有效性?(简答)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的内容。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指:(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其中,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不是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学得很好,是不是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与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题干中,教师不能因为小峰此刻的学习成绩不好,就告诉小峰不必在意文化成绩,而是应该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因此,D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

A项: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可以先和小峰建立信任,再寻找适当的教育时机。A项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所在是正确的行为。B项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应该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C项说法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学生是独特的人包括:(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端,须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题干中,由于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并且因材施教。D项正确。

A项: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的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换位思考。反之,不能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括:(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是完整的人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仅把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或学习者来对待,忽视学生身心的整体性,这是不恰当的。其实,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老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反之,老师不能割裂学生的完整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学生观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要多研究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题干中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针对小虎这样的特点,老师应该引导小虎多加思考。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项:题干并没有体现小虎是缺乏作业练习导致问题答错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能出现错误就横加批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项:教师对学生举手置之不理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

选项A,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当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题干中,用火把取暖、照明,却没想过用火把驱散野兽,说明只能想到火把典型的取暖和照明用途,忽略了火把潜在的驱散野兽的功能。故本题选择A选项。

选项B,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选项C,有人反复探索个别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选项D,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各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思维具有两个特性,分别是概括性和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题干中,人们总结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条规律,体现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得到多种答案。题干中“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读小说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不可能是无意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8.【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想象的功能有三种。第一,预见功能,是指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第二,补充功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人类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和不足,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扩大人的视野。第三,替代功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慰藉。题干中,考古学、地质学中结合想象还原古环境、古地貌,是为了弥补人类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和不足,体现的是想象的补充功能。因此,本题选择B。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火烧云是看到景象之后不由自主的想象到的情景,属于无意想象。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为了了解大家的水平从而为大家准备更合适的试题,请一定要做题反馈呀~比如:教资2题错选A。

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笔试练习题(5.24)

每日一练

1.德国哲学家那托尔普说:“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这说明他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持( )的观点。(单选)

A.国家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2.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单选)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3.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选)

A.社会实践

B.生产劳动

C.生产力

D.劳动资料

4.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单选)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怎样培养人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5.评价教育活动质量的依据是( )。(单选)

A.考试成绩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

D.个体发展

6.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包括( )。(多选)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学生的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7.教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多选)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二因素论

8.教育方针是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判断)

9.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判断)

10.汪老师作为班主任,把他们班的学生按照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座位安排。前二十名的同学坐在前三排,二十名到四十名的同学坐在中间,最后二十名的同学坐在最后三排。本来他以为这样的安排方式可以激励后面三排的同学奋发向上,努力追赶,结果却并非如此。汪老师经常都会接到其他科任老师的投诉,说后面三排的同学课堂上非常吵闹。汪老师经常批评他们,但无济于事。

(1)汪老师以成绩来作为座位安排的方法,是否妥当?你如何看?

(2)请你为汪老师想一个安排座位的方法。(案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倡导民族主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社会需要,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德国哲学家那托尔普说:“在事实上个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他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国家本位论强调国家的尊严,主张将经济活动置于国家统治下的一种理论主张。

B选项,个人本位论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D选项,文化本位论是近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传递文化(指艺术、科学、道德、宗教等一切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的作用,主张以文化发展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第一位目的在于以文化为工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以培养完善的人格。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选项。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地位作用。

A选项,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B选项,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C选项,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D选项,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综上所述,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所以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怎样的人。故此题选D。

选项A,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包含了教育为谁服务,但不是根本问题。故不选本选项。

选项B,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包括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故不选本选项。

选项C,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故不选本选项。

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故选D。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既规定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同时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考试成绩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C选项,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中介。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D选项,个体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它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教育者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工作。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6.【答案】A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是指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选项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找准自己的定位,调整自己的办学工作。

选项B,指明学生的的发展方向,这是属于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选项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得学校教育具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选项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得教师能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

题干中考查的是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根据所学知识,B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ACD。

7.【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生活本位论等等。

选项A,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这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造成对人本性的束缚和压抑。该项符合题意,故正确。

选项B,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该项符合题意,故正确。

选项C,教育无目的论,由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该项符合题意,故正确。

选项D,二因素论又称为辐合论,主要在论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该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综上所述,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ABC。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方针的地位。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目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人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二是规定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即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两者的区别: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教育方针主要从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而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的层面来表达教育的理想。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

故本题说法正确。

10.【参考答案】

材料当中汪老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汪老师把他们班的学生按照期中考试的成绩进行座位安排。前二十名的同学坐在前三排,二十名到四十名的同学坐在中间,最后二十名的同学坐在最后三排。这种行为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妥当的。

(2)汪老师的行为没有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汪老师按照成绩来进行排座位,只关注到了前排优秀的学生,没有关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3)汪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有讽刺侮辱学生的言行,材料当中把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排到课室的后面,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2)应该把座位安排成可以循环滚动的,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坐到前面,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坐到后面,这种安排座位的方式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了了解大家的水平从而为大家准备更合适的试题,请一定要做题反馈呀~比如:教招2题错选A。

你可能想看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5.23)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5.22)

学霸笔记&易错题合集




END

想考佛山教师编制

了解更全 佛山教师编制备考信息

获取更多 教师编制笔试/面试课件

??不要犹豫,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试题!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以培训或任何理由收取费用、索要财物、扣押证照,均涉嫌违法。
3、客服邮箱:lhealth@qq.com



相关招聘:

  1.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4.7)
  2.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7.4)
  3.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5.5)
  4.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6.2)
  5.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3.4)
  6.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每日一练(4.1)


微信扫一扫:订阅全国新工作!